文/王玫 李威
11月16日,在国家创新能力建设、国家信息化试点授牌表彰大会上,国家发改委表彰了近年来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及集体,航天科技四院院长田维平荣获“国家创新能力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唯一获此殊荣者。这一荣誉既是对田维平同志作为该院创新能力建设领军人物的褒奖,也是对四院近年来打造航天创新型企业取得显著成就的充分肯定。
创新,科学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也是四院实现腾飞的动力源泉与基础能力。导弹武器技术是国际上最为敏感的尖端技术之一,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独特用途决定它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受到了国际上严密的技术封锁,只能以我为主,走自主创新之路。自建院以来,四院始终把技术创新视为生存的关键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依靠自主创新,开创了我国固体事业的辉煌历史;依靠自主创新,推动了我国导弹武器的升级换代;依靠自主创新,始终引领着我国航天固体动力技术的发展;依靠自主创新,加速了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四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穿到工作的各个方面,通过创新型企业建设,进一步增强了核心竞争力,促进了四院又好又快发展。
近几年,航天科技四院固体动力核心技术攻关屡建奇功。
——适应日趋激烈的军品领域的竞争态势,四院以国家重大装备和科技工程需求为牵引,围绕重大专项论证和型号关键技术构建研发平台,先后攻克了覆盖战略、战术、宇航型号在内的各领域十余项关键技术,累计完成了包括推进剂技术、先进材料及制造工艺技术以及发动机装药、总装和重大关键技术综合演示验证等数十项技术创新任务,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挥了动力先行、动力牵引、动力推动型号发展的积极作用,为国家更多型号的立项奠定了基础,也为四院赢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接受祖国检阅
——2008年3月,四院研制的新型固体大推力发动机关键技术考核地面热试车在国内率先取得圆满成功。集团公司马兴瑞总经理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兴奋地说,这次发动机试验的圆满成功,表明我国掌握了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关键技术,具备了研制应急发射固体运载火箭发动机的技术和条件基础,将有力推动我国固体发动机技术水平的跨越发展。大推力发动机是目前国内装药量最大、工作时间最长的固体发动机,四院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科学论证和决策,开展了固体运载动力系统的技术方案论证和大推力固体发动机的技术研究工作,仅经过一年多的艰苦攻关,就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迈出了我国航天固体动力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的崭新步伐。
——今年6月,四院康本公司高性能碳纤维炭化生产线成功实现全线贯通,这是继今年初该公司碳纤维原丝生产线成功实现全线贯通后,取得的又一喜人成绩,是四院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深入学习实践活动结出的丰硕果实,标志四院碳纤维研制生产取得突破,军民融合创新能力有了新的提升,为实现高性能碳纤维国产化和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多年技术创新征程中,四院技术发展、技术创新的领军人物田维平同志,组织并参加了多种型号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和技术创新任务,他组织开展的以高压强固体发动机为代表的多项国家重点预先研究项目,和以固体冲压发动机、大推力发动机等为代表的多项“探索一代”新型动力技术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阶段性成果。在田维平的带领下,四院加强核心技术转化,发挥重大项目的牵引作用;开展重点型号发动机关键技术攻关和集成演示验证,推动型号立项;加强重大项目统筹策划,研究新途径、新办法推动形成新型号、新产业,牵引经济发展;通过自主投入、联合开发等方式,积极开拓固体动力市场;尤其组织实施了“十一五”8项固体动力核心技术攻关,扩大了四院在国内固体动力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四院高度重视创新团队建设及发挥激励机制作用,为自主创新不断注入原动力。
四院在2006年召开的首届技术创新大会上做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工作的决定》中,提出了加强技术创新人才和团队建设及相关激励机制。院扎实推进“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建设,积极营造以事业凝聚人、以环境吸引人、以待遇留住人的氛围,制定并完善了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选拔、评价、流动机制和技术创新团队的组成、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以科研攻关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及实际效果为考核要素的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的评价标准,调动创新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时,院建立了技术创新能力成果评定制度,加大了对知识产权创造者的奖励,激发和保护了发明人和科技人员从事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建立并完善成果转化、产业化激励机制,完善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突出岗位价值和能力业绩,进一步推动了技术创新能力向型号应用和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转化。
2009年9月,42所化动公司在市场开发过程中,为解决某项目生产线所用的溶剂油回收技术“难题”,采取“张榜”方式,在全所“招贤纳策”征求解决方案,并许诺方案通过评审后,研发人员将获得2000元奖励,在方案实施并达到客户预期效果后,研发人员将再获得5000~20000元奖励。7414厂对T-80 0自动化立体仓库新产品开发项目给予3万元奖励,以此激发研发人员以更大热情和更饱满激情投入新产品开发之中。目前自动化立体仓库已通过厂级验收,不仅为该厂物流增添了新设备,也为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
一系列激励创新的政策和举措,极大激发了四院一线科研和技术人员创新创造的热情。2008年,四院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成效明显,全年申请专利128件,申请数量居集团公司所属单位前列,其中“炭刹车盘负压定向流外热梯度化学气相渗透方法”获第十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四院还以雄厚的创新实力和丰硕成果,在2006年承办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动力技术领域“十五”预先研究成果展,集中展示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及在“十五”期间预先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这次展览也集中展示了四院“十五”期间技术创新领域的崭新业绩和综合实力,树立了良好对外形象。
按照国家及集团公司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企业的总体要求和部署,近年来,四院主动出击日趋激烈的竞争市场,大力发展核心技术,积极拓展专业领域,通过积极架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关键和核心技术发展计划,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营造创新文化,培养创新人才团队,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群策群力、精益求精
四院不断完善创新体系,建成了以国防科学重点实验室和以技术应用研究中心为依托、系统段与专业段研发中心相互支撑的创新体系,围绕重大专项论证和背景型号关键技术攻关以及航天动力核心技术向航天技术应产业成果转化构建起了寓军于民、军民融合的研发平台,形成了与国内资源优势单位联合研发的长效机制。近几年,院通过加强核心技术成果转化取得了明显成效,加快建成了碳产业、膜产业等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研发中心,提升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强化研发中心的成果孵化器作用和成果转化能力,加大核心技术向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转化力度;军民品研发平台建设不断完善,7414厂和7416厂国防科技工业工程技术中心、42所湖北省高性能薄膜材料及胶粘剂技术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挂牌运行,固体发动机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中期评估;完成了“三沃Su nvalor”品牌的注册和标准手册设计,初步建成了四院企业品牌体系。由航天技术成功转化的高性能碳纤维、飞机碳刹车盘、汽车安全气囊发生器及双金属复合管等一批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市场前景广阔的航天技术应用产业项目正在茁壮成长。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四院自主创新取得了多项荣誉。院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千余项,其中国家特等奖三项。全院累计获得国防核心技术专利数百项。2009年4月,中国民用航空局向我院43所超码公司颁发了中国第一个A320系列飞机国产刹车盘零部件制造人批准证书,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打破了国外公司在技术上的封锁和市场上的长期垄断,实现了航天新材料技术拓展应用的历史性突破,为四院航天技术应用碳产业链的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院连续多年被总装备部、集团公司授予预先研究先进单位,并连续代表集团公司在总装创新大会上作交流发言。
在最近院战略管理委员会会议上,四院党委书记张康助充满信心地说,自主创新能力持续不断地提升,大大增强了四院的核心竞争能力,为承担后续更加繁重的国家装备建设和航天技术发展任务做好了充分的技术储备,也确保了四院固体动力技术始终保持国内领先、紧密跟踪国际前沿、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