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关非
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国防技术和产业优势对地方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实现军民互动,协调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是促进地方国防科技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按照国防科工委《国防科工委关于印发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规划和到2020年远景规划总体思路的通知》和中共黑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印发的《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振兴总体规划》及《十一五计划草案》,结合黑龙江国防科技工业实际情况,制定了《黑龙江省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经过全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企事业单位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的新组建,给地方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孙珅。
“十一五”期间,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中共黑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国防科技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团结拼搏,锐意进取,使高新工程、军工企业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机制创新,固定资产投资、科研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使我省国防科技工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孙主任开门见山直接道出黑龙江国防科技工业所处的新的发展阶段。
军工企业改革脱困顺利完成,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按照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实现了资产重组,组建了哈航集团公司。同时航空、航天及兵器企事业单位子公司初步形成了国有产权为主,外资、民营、社会、职工参股的多元化产权结构,哈飞实业公司、东安实业公司等集体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产权等方面迈出了新步子;军工系统横向间并购,哈飞汽车与长安汽车等企业重组已全面完成。
加大民品投资,促进民品发展。2008年,黑龙江省国防科技工业民品总投资为167.35亿元,其中省工信委支持空气动力研究院风洞建设项目支持资金500万元;各军工企事业单位技术升级加大投资力度,其中哈飞汽车投资68.8亿元,民用飞机投资3亿元;东安发动机投资38亿元,东安动力股份投资19.9亿元,航天科工控股集团投资2.21亿元;航天科工哈尔滨风华有限公司投资5073万元;兵器6个企业民品投资合计5.2亿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703所投资3609万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9所投资2000万元,由于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电子等企业加大了民品投资力度,促进了我省国防科技民品的发展。
民品科研生产有效地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军工民品发展势头强劲,围绕民用飞机、微型汽车和专用汽车、舰船动力、现代农业机械、高压容器、空气动力、电子元器件、民爆器材、风电设备等产业链发展民品。目前,规模和水平均有新突破,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有效、巨大的拉动作用。民用飞机生产基地建设基本形成。航空民品实现了Z15直升机首飞;Y12系列、EC120直升机、ERJ190支线客机,大飞机整流罩等配套件陆续交付使用,可实现产值25亿元;哈飞微型汽车重组后与长安微型汽车市场占有率40%以上,位居销售市场的第一位;微型汽车发动机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雄居微发市场排行榜之首;燃汽轮机系列、汽车电子和电子传感器元件、专用车及工程机械等民品技术含量进一步提高。民爆器材产品和规模及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民爆行业生产实现了远程微机监控自动化生产;专用车生产基地基本建成。“十一五”期间专用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爆破器材运输车、液态食品运输车在黑龙江省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了80%和60%,液化石油罐车占有率20%以上,处于前三名。674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投产,悬挂式少耕复式整地机已投入市场。引进俄罗斯全地形双节履带运输车的测绘工作已经全面展开,预计今年下半年完成首台整车进入试验阶段,定型后下半年全面投入生产。华安公司哈尔滨高压容器生产基地已经建成投产;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建设已经基本完成。通过保障条件建设和生产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电子元器件、敏感元器件研制水平;为装备制造业配套,发挥军工企业装备技术优势积极为哈电集团配套生产电站设备、风电设备、燃汽轮机等零部件。军工民品的发展已经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和区域的重要力量。
产业与产品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以实现军民互通、互补、互动、互赢为根本目的,通过适度增量投入,带动存量整合,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形成了国防科技工业新的增长机制,初步实现黑龙江省国防科技工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一是完成了对黑龙江省国防科技工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使军工企业卸掉历史包袱。通过整体及分立破产的存续资源整合,职工参股、吸收社会资本进行重组,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二是结合黑龙江国防科技工业实际,紧紧围绕民用飞机、专用车、舰船动力、电子元器件、高压容器、现代农业机械等基地的建成,积极探索节能环保项目,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设备、新材料及配套产品产业群发展思路。
人才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围绕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制定更优惠的政策吸引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到军工企业工作、与高等院校以定向培养的方式来培养高技术人才和优秀管理人才,推进用人和分配制度、在吸引、留住及使用人才方面采取新措施等方式,在提升黑龙江省国防科技工业人力资源的质与量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依据国防科工委国防科工委关于印发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规划和到2020年远景规划总体思路的通知》和中共黑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印发的《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振兴总体规划》及《十一五计划草案》,结合黑龙江国防科技工业实际情况,制定了《黑龙江省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工作目标落实到人。根据《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振兴总体规划》,制定《关于在哈大齐工业走廊中建设军民结合产业基地的意见》,鼓励黑龙江省军工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哈大齐工业走廊中建设,为军工单位企事业发展民品创造良好环境和政策支持。同时积极与工信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各军工集团沟通协调省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特别在建设用地和投资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
“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的战略部署,围绕军民结合产业发展七大基地,着力抓好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军民结合产业又快又好发展。”孙主任谈起黑龙江国防科技工业2010年军民结合产业发展思路充满了信心。
民用飞机制造业。依托哈飞、东安为核心,加快Z15直升机、Y12系列、EC120直升机、ERJ190支线客机,大飞机整流罩等配套件系列化的科研生产;专用汽车。依托哈尔滨建成集团,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液态罐式和箱式结构运输车、混凝土搅拌车、散装水泥车、滚装垃圾运输车、液态食品运输车等,将专用运输车基地建设成东北地区最大的专用运输车辆科研生产基地,成为我省军民结合的亮点。依托哈尔滨北方特种车辆制造有限公司,发展全地形双节履带运输车、大马力拖拉机齿轮箱部件,为油田开发,抢险救灾、特种环境作业,提供特种运输车100辆。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优质服务。燃气轮机产业;依托中船重工703研究所、哈电集团、东安公司、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单位,在发展11万千瓦以上重型燃气汽轮发电设备的基础上发展中、轻、微型燃气机,形成系列化。重点加快海洋油田CT6000+燃气轮机的开发与应用,发挥黑龙江省燃气轮机的产业优势。压力容器;依托哈尔滨建成集团、黑龙江华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高压容器公司,根据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实施“空气净化工程——清洁汽车行动”为目标,重点发展汽车专用高压气瓶、液化气罐车、储罐、LPG加气站等,2010年要形成40万只高压气瓶和2000辆液化气罐车生产能力。现代农业机械;依托哈尔滨北方特种车辆有限公司合资建成的现代农业机械产业基地,重点发展ZSF—350、420悬挂式少耕复式整地机,2010年要形成1.4万套生产能力,预计可实现产值4.5亿元。风力发电设备;根据国家节能减排政策要求,积极发挥军工企业装备优势,依托航天科工哈尔滨风华有限公司、哈尔滨建成集团、哈飞等企业,进一步扩大风力发电设备配套加工塔筒、螺旋桨、发电机组、变压开关柜等,形成专业协作配套产业链,建立合力开发市场的格局。
“有了良好的规划,就要有严格的配套措施跟进,确保规划顺利实施,为此,我们制定了十大措施,为我省2010年军民结合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孙主任话语坚定同时又充满了自信的说道。
◆1、坚持以“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宣传国家支持和发展的产业政策,充分利用省政府对哈大齐工业走廊的优惠政策,大力推进军民结合产业发展,支持军工企事业优化结构,促进军民结合产业协调发展。
◆2、坚持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军工技术优势,整合存续资源,吸收外部资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做大做强主导民品和支柱民品,发展壮大优势民品和关联民品,积极投入地方经济建设。
◆3、按照国家队对国防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原国防科工委相关指导意见,合理优化内部科研生产体系的结构和流程,保证优秀科技人员和军工优良资产为国防现代化服务,保证科研生产的高效运营,提高科研整体核心竞争能力。
◆4、积极推动投资体制改革,发挥国家投入的主导性作用,对军民两用产品生产企业,大力推进股份制改造,引导和带动国际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军民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军工企业转变经营理念、经营方式,增强企业活力,使企业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5、加强军民两用技术开发与应用。结合军事应用和民用市场需求的量方面因素,着眼于国防科技和国民经济两个主战场的共同的长远发展,有效推动国防科技和国民经济的共同发展。以核技术、民用航天、民用飞机、民用船舶、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和特种化工等领域为重点,充分利用和发挥军工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搭建军民两用技术双向平台,积极推进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促进科研成果加速产业化,实现军民两用技术的双向转移。
◆6、加强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军民研发中心建设,建立健全技术开发和人才开发体系,进一步完善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制度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带动企业发展的创新体系。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科技研究院为顶层结构,各专项研发中心为支撑,发挥区域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军工及军工配套企业的优势,建立多元化的军品科研联合体系。
◆7、推动信息化改造。积极推动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改造,把信息化改造作为我省国防科技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十一五”期末,积极推动黑龙江省国防科技工业从机械半机械向数字化转变,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目标。建立行业间的信息交互平台,推进产学研合作和科研成果推广及资源的共享。
◆8、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以军民两用主导产业为主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行专业化生产。通过产品结构调整,重点培育核心产品与核心市场,形成核心竞争力。
◆9、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引导和支持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通过技术合作、技术转让、智力引进、项目合作等方式,加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高精尖设备、先进工艺和管理方法,加大消化吸收和二次开发的力度,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在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
◆10、按照工信部、国家国防科工局有关人才工作的要求,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以全新的、科学的人才观来指导国防科技工业人才工作。积极营造吸引、利于人才充分并持续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努力营造尊重人才的软环境。创新人才引进、使用、评价机制,并建立健全国防科技人才队伍培养机制,建立国防科技人才创新研究基础。满足国防科技工业战略发展的需要。
扬长并不避短,在采访中孙主任一再提起黑龙江省国防科技工业存在的问题,他认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黑龙江省国防科技工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具体表现在:
1、省国防科技工业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没有改变。兵器行业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经济效益指数与航空航天企业相比,差距较大。
2、是思想不够解放,在机制创新、扩大开放和合作发展方面与民口有一定差距。
3、自主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平战转换能力不强,不能很好的发挥军工高科技对国民经济的先导带动作用;四是高素质科技和管理人才匮乏,吸引、稳定人才的机制不够健全。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结束采访时,孙主任总结性的提出了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我们相信,黑龙江省国防工业一定能抓住机遇,实现龙江经济跨越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