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奔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徐渭水墨大写意花鸟画艺术研究
马奔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中国花鸟画自从魏晋时期萌芽以来,历数发展,直到明代文人画潮流中,写意花鸟画终于勃兴起来。特别是徐渭独树一帜,创立了水墨大写意花鸟画风,史无先例,开一代先河。水墨写意画到徐渭手里比前代更为简练、奔放,技法更为丰富,更加直抒性灵,从根本上完成了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变革,真正地成为“大写意”。
徐渭;水墨大写意;花鸟画
中国花鸟画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经历了隋唐、五代至北宋,其画风一直以为统治阶级和贵族生活服务的精勾细描、精谨艳丽的工笔花鸟画占统治地位。到了北宋初期,文人士大夫绘画潮流逐步形成,他们把绘画进一步视为文化修养和风雅生活的重要部分,绘画多为寄兴抒情之作,追求主观情趣的表现,反对过分拘泥于形似的描摹,艺术上力求洗去铅华而趋于平淡素雅,力倡天真清新的风格。其中主要以苏轼、文同、米芾、赵孟坚等为代表的文人名士提倡水墨文人画,画墨竹、墨梅等。后经元代的发展到了明代,花鸟画有了很大的发展与变异,在明代文人画潮流中,写意花鸟画的勃兴是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这时的画家已初步开拓了花鸟画,特别是写意花鸟画领域,他们运用水墨技法描绘花鸟虫鱼,笔简意足。其题材比元人宽广了,画法比元人洗练了。在此基础上,明代中叶的陈淳和徐渭把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阶段,在画史上并称“白阳青藤”。[1]特别是徐渭标新立异,创立了大写意花鸟画风,史无前例,开创一代先河。水墨写意画到徐渭手里则比前代更为简练、奔放,技法更为丰富,更加直抒性灵,可以说,从根本上完成了水墨写意花鸟画变革,真正地成之为“大写意”。
徐渭(1521-1593年),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别号天池,晚号青藤,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他出生于低级官吏家庭,自幼聪慧,多才多艺,但屡遭不幸,一生坎坷。八次科考落第,痛恨严嵩而被严嵩党羽所用,多年牢狱生涯,数番自杀未遂,晚景潦倒凄凉,可谓怀绝世之资而遭遇不偶,有济世之才而无以施展。因此,他对社会的种种不平怀有切肤之痛,形成了狂傲不羁的个性。同时,他修养广博,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尤擅狂草,精通民间戏曲,并深受以个性解放为实质的新思潮的影响,故在写意花鸟画创作中能够空诸依傍,别开户牖。他的花鸟画兼收吴们派与林良写意花鸟之长而不为所束,大胆变革,极具创造力。他往往赋予花卉以强烈的主观情感,并且一反吴门派恬适的意趣,直抒愤世嫉俗、激荡难平之情,赋予作品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他尤擅以狂草般的笔法纵情挥洒,泼墨淋漓,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花木形象中,着眼于生韵的体现,同时发抒“英雄失路,托足无门”的悲愤与历劫不磨的旺盛生命力,所画虽为花草瓜果,却具有磅礴崎崛的气势和雄肆豪放的格调。徐渭反对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跟在古人脚后亦步亦趋。他曾讽刺复古保守派不过是“鸟学人言”。[2]他凭借多方面良好的艺术素养和较深的造诣,独步于画坛,雄视千古,著水墨大写意画派之先鞭。
2.1 《杂花图卷》,明,徐渭,纵30厘米,横1053.5厘米,纸本水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杂花图卷》堪称徐渭的代表作。他运用浪漫主义的大胆奇思,画梅、梧桐、芭蕉、水仙等四季花卉十余种,以狂草笔法入画,走笔如飞,激情奔放,形简神逸,泼墨淋漓,气势磅礴。首先是花中之王牡丹,牡丹用水墨泼就,是徐渭首创。他曾题画曰:“牡丹为富贵花主,光彩夺目,故昔人多以勾染烘托见长。今以泼墨为之,虽有生意,终不是此花真面目。”“终不是此花真面目”是借题发挥以示对富贵的蔑视,而“有生意”则是追求的目标。徐渭曾说:“不知画病不病,不在墨重与轻,在生动与不生动耳。”他追求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花木形象中,着眼于生韵的体现。试看这朵牡丹,虽无颜色,但得“墨分五彩”之妙。用多种不同的墨法、笔法、或泼、或勾、或扫,使花叶、筋、蕊各显其不同之质感,姿态端庄而雍容,犹如沉香亭畔带露摘来。可谓“乱头粗服、不掩国色”。和牡丹趋势相呼应的石榴,长在水边的莲花劈空而来,大片的荷叶倾池,墨渖泼就,浑然天成,如云似烟,却又层次分明。荷塘旁桐荫森森,两大株梧桐拔地擎天,不见首尾。正如翁方纲在《杂花图卷》题句中所赞叹的“纸才一尺树百尺”。尺树大有百丈之势,乃画外有画。其后是菊花、南瓜、紫薇、葡萄等,是这幅画的高潮。葡萄旁掩映着舒展而气度宏大的芭蕉,之后探出一枝梅花,一气呵成而顾盼有姿,用笔多变而各呈其态。老干用淡墨,委曲而上,苍劲有力;新枝用浓墨中锋,表其挺俏,似有弹性。而花朵却随意安置,似圈非圈;蕊更是似点非点,驾轻就熟。正如徐渭在一首自题梅花诗中写道:“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且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最后是几笔潇洒的淡墨竹叶。在末尾徐渭又以洒脱的笔法书写“天池山人徐渭戏抹”字样。“戏抹”二字道出了徐渭随意涂抹,得心应手,举重若轻的快意心情,简直是“纸穷掷笔霹雳响,妇女惊走儿童藏”(陆游诗句)。通观全幅,布局壮丽而丰富,犹如一首交响乐组曲。前奏、高潮、结尾遥相呼应,浑然一体。
2.2 《墨葡萄图》。明,徐渭,165.7×64.5厘米,纸本水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墨葡萄图》是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代表作品。描写无人摘采的野葡萄隐现于如点点泪痕般的墨叶中。这“墨汁淋漓,烟岚满纸,旷若无天,密如天地”的泼墨葡萄惊心动魄。苏东坡曾题句曰:“当其下笔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其叶子不是一片片表现,而是层层泼就。“有如排云列阵之势”。葡萄果实则信手点就,老藤用极生辣之枯笔掠驰而过,嫩藤则恍惚无常,似惊蛇入草。葡萄及藤叶纷披低垂,用笔恣纵,水墨淋漓,随意挥洒,不拘形似。这里充分体现出徐渭以草书入画之妙境。袁宏道在《徐文长传》中写道:“观徐渭书法,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快不平之气,字画中宛宛可见。”又说:“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观此葡萄,似有不平之气。”正如徐渭在《墨葡萄图》中的题诗所言:“半身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出卖,闲抛闲掷野藤中。”[3]显然,一股强烈的怀才不遇的抑郁牢骚和愤懑不平的情感之气溢于楮墨之上。徐渭画也如其诗“愈粗糙,愈奇绝,非俗笔可及也”,可以说,徐渭的水墨大写意花鸟画是“前无古人”的。在他的作品中,出色地运用了对比、和谐两个美的要素。给我们留下了一幅百看不厌的不朽杰作。
附图:《墨葡萄图》
徐渭把中国写意花鸟画推向了能够强烈抒写内心情感的极高境界,把在生宣纸上充分发挥并随意控制笔墨的表现力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成为中国写意花鸟画发展中的里程碑。[4]徐渭所创立的大写意花鸟画风,对清代的八大山人、石涛、海派乃至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见,后世写意大家无不受其影响,也无不推崇备至。“扬州八怪”也深受徐渭影响,其中李鲜有诗云:“青藤笔墨人间宝,世人得之真稀少。”郑板桥曾刻一闲章自称:“青藤门下走狗。”简直崇拜得五体投地了。吴昌硕说自己:“学画于画嗜青藤、朱耷。”又在题青藤画菜诗中说:“青藤书画法外法,意造有若东坡云。”后来齐白石也曾说:“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纵横涂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三百年前,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又有诗一首:“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真可谓钦佩得顶礼膜拜了。有另一与徐渭相识的梅客生致书袁宏道云:“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5]
徐渭在水墨画的发展历史上,无疑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他是水墨文人画之集大成者,是站在这个领域峰巅的杰出大师。可以说有徐渭才有水墨大写意画派的今天。徐渭在美术史上的贡献,是他能将即时性的感发,淋漓痛快地宣泄,宋元之前的绘画语言虽有种种发明,然而这种即时性远不如徐渭之意气奔放也。
[1]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简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浙江美术学院.研究生论文选[M].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1.
[3]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简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4]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简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5][明]徐渭.徐文长集.袁宏道序[M].中华书局,1983.
[6]范曾.神会:范曾与八大山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马奔,男,甘肃通渭人,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美术学专业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研究方向。
200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