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特点及应对策略研究

2010-11-07 07:02俊,王
关键词:合理化品格解决问题

马 俊,王 伟

(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高等教育研究·

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特点及应对策略研究

马 俊,王 伟

(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通过对山西省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压力应对方式和价值观测量,分析了解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特点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及时处理、学会说“不”及预期压力事件等策略。

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价值观

大学生在面对学习、生活、家庭及人际关系问题时,容易产生较为强烈的情绪和情感体验,进而形成压力。当压力产生时,不同的应对方式会对大学生心理产生相应的影响,导致人格变化。因此,改善大学生应对压力的方式,提高其抗压能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环境以及保持心理健康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山西省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在校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特点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干预,为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和可操作方案。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取样的方式,从山西省部分高校中(包括理工类、师范类、综合类、医学类)随机抽取600名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46份,有效率为91%。其中男生238人,占43.6%,女生308人,占56.4%;大一学生126人,占23.1%,大二学生184人,占33.7%,大三学生111人,占20.3%,大四学生125人,占22.9%。调查学生年龄为18-25岁。

(二)测量工具 1.压力应对方式量表 本次调查以《应对方式问卷》为测量工具。该问卷共有62道题目,由求助、幻想、自责、退避、合理化和解决问题6个维度组成,采用“是”与“否”作答。其中积极应对方式包括解决问题和求助,消极应对方式包括退避、幻想、自责、合理化。该问卷得到了较好的信度、效度检验,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2.价值观量表 选用《大学生价值观量表》进行测查,本量表共84道题,包括品格、工作、家庭、金钱、从众、法律、人伦、公益8个因子。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4。

(三)数据处理 问卷调查严格按照心理测验的程序进行,随机选取的被试在教室内统一进行团体测验。全部数据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二、结果

(一)不同性别大学生应对方式情况比较 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到,在积极应对方式中,男女生在解决问题上不存在差异,而在求助上差异非常显著;在四种消极应对方式中,男女生在自责方式上不存在差异,而在幻想和退避上差异显著,在合理化方式上差异非常显著。(见表1)

表1 男女生应对方式差异检验

(二)大学生价值观与其压力应对方式之间多元回归分析 为考察价值观对压力应对方式的预测作用,以压力应对方式各维度为因变量,以价值观8个维度的均分为自变量做回归分析(stepwise)。结果发现,价值观各维度对压力应对方式各维度的预测力大小不同。如表2所示,品格、从众、工作三个维度可以显著预测压力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而品格和家庭则能够预测退避行为,品格还可以预测合理化,金钱则对幻想产生预测作用,而价值观各维度对求助、自责两个维度的预测作用则很小,没有一个维度能够进入求助、自责的回归方程。

表2 价值观为自变量、压力应对方式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

三、讨论

(一)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特点 大学生心理压力是指有明显的压力感,并已经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的一种心理状态。长期处于心理压力中的大学生,他们的身心都会受到不良侵害,表现为情绪易激动、丧失生活信心等。本研究显示大学生在面临压力时更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说明大学生在面对困境时,能够考虑可能的应对策略,调整身心,积极主动对抗困难。

(二)不同性别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差异 男女两性在心理上存在很多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的各个方面,例如兴趣、爱好,对事物的态度,以及其他许多心理指标上。本研究从压力应对方式的t检验中看到,男女大学生在采取何种应对方式上存在性别差异。在积极应对方式中,男女生在解决问题上不存在差异,而在求助方式上差异非常显著,表明男生更多会考虑到有效的解决方式,包括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在四种消极应对方式中,男女生在自责方式上不存在差异,而在幻想和退避上差异显著,在合理化方式上差异非常显著,表明男生在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所要追求的目标时,更多会用有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将面临的窘迫处境加以文饰。

(三)大学生价值观与其压力应对方式的关系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说明,品格取向对合理化、退避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但却可以正向预测解决问题。这就说明,如果大学生追求高尚品格,那么他们就会更多地采用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解决问题)去面对压力,而较少采用消极的压力应对方式,如退避、合理化等。从众取向则对解决问题有负向预测作用,也说明具有从众取向的大学生在面对压力时喜欢人云亦云,不能独立思考、理智分析问题;相反,具有工作取向的大学生却可以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而具有金钱取向的大学生往往在面对压力时更容易沉浸于幻想之中,而不能面对现实,采用积极有效的方法处理问题。大学生正处于完善自我和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同时又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在这一时期,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但情绪极易波动,自我控制力差,易受外界情境影响,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和冲突。因此在这个时期要培养大学生优良的品格,正确的价值观和独立意识,以家庭、工作为重,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大学生面对压力,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应对压力。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本研究显示性别差异是影响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因素之一。2.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其压力应对方式,价值观中的品格、公益、工作、金钱、从众等维度与压力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和合理化有较高的相关。

(二)建议 针对以上结论可以看到,一些社会文化因素会导致大学生采取不同的压力应对方式,但性别差异远远小于个体差异,因此,在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前提下,应更多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提高其应对压力的能力,这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适应环境,以及增强其应对挫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和普遍的意义。

鉴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应对策略:第一,及时处理压力事件。最好的办法是尽可能快地处理它。如果延迟,后果将会是压力逐渐增大。最佳方式是解决问题,使得事情朝着令人愉快的方向发展。第二,要学会说“不”。面对他人的无理,必须学会说“不”。否则将会不堪重负。第三,预期压力事件并做好准备。我们都知道紧张性事件会产生压力,比如即将进行的演讲。如果我们能预期它并做好准备,那么它们所产生的压力就会少一些。

[1]汪向东,王希林,马 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2]王登峰,崔 红.心理卫生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英)斯蒂芬·帕尔默,卡里·库珀著,孙冰洁,张婧莹译.如何应对压力[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4](美)Thomas L.Creer著,张清芳等译.心理调适实用途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郭彩琴,肖海雁.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分析[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93-94.

[6]樊富珉,李 伟.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在清华大学的调查[J].青年研究,2000(6):40-45.

[7]金晓凤等.医学研究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0(2):76-77.

[8]鲍作臣等.大学生心理压力管理策略[J].实用预防医学,2009(3):976-977.

[9]夏时畅.关于健康教育的系统思考[J].中国健康教育,2002(4):229-232.

[10]刘 兵等.大学新生3848名心理健康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4(15):28-31.

On the Featuresand the Strategiesof University Students to Handle Pressure

MAJun,WANGWei
(School ofMedicine,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Through the survey of the way to handle pressure and the value among some university students in Shanxi Provinc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eatur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o handle pressure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Then it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of hoWto handle pressure immediately,learn to say“No”and anticipate eventswith pressure,and etc.

university students;coping styles;value

B844.2

A

〔编辑 郭剑卿〕

1674-0882(2010)06-0089-02

2010-06-02

山西大同大学2010年度科研基金项目(2010K9)

马 俊(1978-),女,山西大同人,讲师,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合理化品格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机械制造工艺的合理化机械设计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基于认知合理化的会计舞弊治理:研究基础与框架策略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