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而不乱的警世钟
——读《道德情操论》

2010-11-04 12:03北京杨思卓
名作欣赏 2010年34期
关键词:斯密两本书情操

/[北京]杨思卓

行而不乱的警世钟
——读《道德情操论》

/[北京]杨思卓

《道德情操论》[英]亚当·斯密著,谢宗林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定价:30.00元

背景故事:迟来的“道德”

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访问英国。在接受《金融时报》专访时,谈到了两本书,一本是《国富论》,一本是《道德情操论》,这两本书的作者,都是亚当·斯密。提到这斯密,在西方可是大名鼎鼎。他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在西方经济学中有着神一样的地位。他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西方经济学家在争论问题时常出现这样的情景:“这个亚当·斯密早就说过!”另一位则如果想否定他,最有力的反击不是说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而是:“亚当·斯密才没说过这个!”斯密对资本主义的贡献,相当于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贡献。《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两本书,被称为资本主义的“圣经”。

亚当·斯密到底说了什么呢?归纳起来,就是说了“两只手”,两只看不见的手。《国富论》讲的是市场这只手,它影响着经济;《道德情操论》讲的是伦理这只手,它影响着人心。正因为如此,温总理讲:“《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在我心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道德情操论》先行问世,可以说是斯密的理论长子,《国富论》算是次子。斯密本人也是对《道德情操论》格外看重。但是很奇怪, 在斯密去世后两百多年的资本主义世界中,这两本书的命运颠倒了。《国富论》继承了王位,《道德情操论》远离了朝政。这两本书在中国的命运更是冰火两重天。1901年,著名思想家严复先生翻译了《国富论》,就是后来非常出名的《原富》,广为世人传颂,但是此后呢,《道德情操论》一直留在英国。直到1997年,中国人才开始翻译《道德情操论》。在这差不多一百年的时间里,财富成了大红大紫的明星,道德成了没有座位的观众,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一个偶然的疏忽吗?有些事件看似偶遇,其实隐含必然:人的自私是一种先天的本能,人的道德是一种后天的修养。本能总是先于修养。看看各国的经济发展史就明白了,一个国家的财富快速增长,十之七八都伴随着道德的缺失。

这是为什么呢?失败的原因在于失衡。假如把社会比做建筑,如果道德基础没有打好,经济大厦越高,风险系数越高;同样把社会比做人体,你的道德之水不足,金钱之火越燥,患病几率越大。所以要想经济持续发展,就不能一手硬,一手软;要想这身心都滋润,必须进补《道德情操论》。说到这儿,我们还是引用西方经济学界的流行语:“这个亚当·斯密早就说过!”

当然,要读懂《道德情操论》这种抽象思维的传世经典,最好是破解它的核心概念。比方说搞清这“情操”一词,就要知道,在《道德情操论》里,它不是指那种升华了的高尚的操守;而是指一般人发乎于情的感觉。所以我们也就明白了《道德情操论》是“道德情感论”的意思。又比方说“同情”这个词,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怜悯和慈悲。它的含义,更接近于心理学上的“共情”,指的是能体验他人同样的感觉的一种能力。这些核心概念在《道德情操论》里不多,但却是良药之中的有效成分。

一:谋利与行义

发展市场经济,必然求利于市。亚当·斯密讲:“每一个人,只要他不违反正义的原则,就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自由追求自身的利益。”这种观点可以说是《国富论》的主旋律。

我认为比起《国富论》来,《道德情操论》更高,说透了就在于它有一个更高尚的主旋律。亚当·斯密在这后一本书里也谈到了利,但强调的重心不再是追求个人利益的合理合法性,而是追求社会利益的公益性。他这样讲:

贤明有德的人随时都不会反对他自己的私人利益被牺牲掉,以成全他自己所属的那一个阶级或团体的公共利益。他也随时都不会反对,此一阶级或团体的利益被牺牲掉,以成全它在其中不过是一个次要部分的那个国家或主权国的更大利益。

中国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对义利做了深入的研究。他理解私利和公益不只是有总分关系,还存在一个递进关系。提出了人的四境界说,他讲,人有四种境界,一是自然境界,吃饱穿暖、顺习而行;二是功利境界,短期投入、长期获利;三是道德境界,克制自己、奉献社会;四是天地境界,社会和谐、天人合一。

用以上观点解读亚当·斯密两本书,我们发现“芝麻开门了”:

第一扇门:功利境界的人的行为是为利的,是计较个人利害的,这可用来作为《国富论》的总结陈词;第二扇门:道德境界的人的行为是行义的,是不计个人利害的。在行义的过程中,可能给行义者个人带来某种利益,但是,行义的人在主观上绝不是谋利的。这可以作为《道德情操论》的总结陈词。

关键词二:快乐与幸福

设想一下,假如你有了花不完的钱,又怎么样?你会幸福吗?给你讲一件真实的事情。2008年,一位三十九岁的法国人热拉尔买彩票中奖了,六千万欧元。这钱相当于六亿人民币,多得不可想象,结果又得到了什么?

第一是体验了恐惧。夫妇俩不停地问自己:“怎么跟别人讲呢?”“孩子会不会被绑架?”“这钱怎么花呢?”钱很烫手。热拉尔非常想辞掉工作,又不敢立即行动,因为他怕别人发现他就是那个“神秘的千万富翁”。但后来还是提前交了辞职报告。“我要崩溃了,根本干不下去。”

第二是失去了亲情。哥哥得知热拉尔中奖的事情后,整天都在网上寻找好的投资方式,就像是他自己中了奖一样。哥哥分到了钱,一点都不感谢,反而认为他是一个吝啬鬼。平安夜,他们受邀去一个表兄家吃饭,带去了一箱香槟、昂贵的化妆品等。但他们得到的回应仅仅是僵硬的微笑。看得出人家很失望。

第三是尝到了无聊。“我们很害怕每天待在一起,四目相对,无所事事,就像退休的夫妇一样,每天除了吵架还是吵架……”奢华的生活也成为一种习惯。不花钱有什么意思?花钱有什么意思?一年了。要庆祝吗?热拉尔没有任何特殊的感觉。他麻木了,一点幸福感都没有。

你看,一旦享受了辉煌,也就淡漠了梦想。不过如此。赢得了多大的疆土,也可能丢失了多大的幸福。前段时间中央一套热播的电视剧《老大的幸福》里头的歌词挺有意思,“得到的是因为没苛求,失去了也不必太在乎,得到是福,舍得是福,知足才是最幸福”。

亚当·斯密说得深刻:

在身体自在和心情平静方面,所有不同阶层的人民几乎是同一水平、难分轩轾的,而一个在马路边享受日光浴的乞丐,则拥有国王们为之奋战不懈的那种安全。

关键词三:激情与平静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发现有很多人都存在这样一个矛盾,一方面追求“潇洒走一回”,一方面又欣赏“平平淡淡才是真”。那么,究竟是活在激情中好还是活在平静中好呢?

在《道德情操论》里,每当亚当·斯密谈到激情时,为什么总要加上个克制呢?

这里也有一个概念不同的问题。从通常意义上讲,激情就是对某些事物积极而强烈的心态和行动。但是,亚当·斯密当时所说的激情,则是一个中性略带有一点贬义的词,指过激的情绪。你看他对激情的分类就知道了:

属于第一类的,是那些即使要抑制个一时片刻也需要大大努力自我克制的激情;属于第二类的,是那些若要抑制个一时片刻或甚至某一短暂的时间并不怎样困难的激情。

对于这些过于激烈的情绪,亚当·斯密看成一种病态,开出的基本药方是“控制”。

缺少激情,要学会鼓励;情绪过激,要学会控制。人性如水,激情如浪。放眼看看我们的大自然,水在不同的状态下会有不同的表现。水于江河,奔流不息;水于清泉,无声细流;水于湖泊,静若处子。动静皆宜,张弛有道。看《西游记》,孙猴子为什么叫行者,又叫悟空?你琢磨一下吧,作为一个“行者”,你必须要动,“金猴奋起千钧棒”;作为一个“悟空”,你必须要静,“玉宇澄清万里埃”。

书犹药也,《国富论》属于一类药,它可以让人血气充盈;《道德情操论》属于另一类药,可以让人平心静气。

关键词四:荣誉与羞耻

每个人都有荣誉感,什么样的荣誉感更有意义?在《道德情操论》一书中,亚当·斯密赞赏的是与国家民族相关的荣誉。然而,歌德更强调的是获取荣誉的手段:

在他自己以及他人的眼中,他虽然占有崇高的地位,这地位的荣誉,虽然已经因他在攀爬的过程中采用了卑鄙下流的手段,而遭到亵渎玷污。

什么意思?为了荣誉不择手段,荣誉最易变为羞耻。而且一个功成名就的人,比一个无名之辈更容易蒙羞。去年有两件大事,那是举世哗然啊。一是韩国前总统卢武铉因受贿案自杀身亡,一是台湾前总统陈水扁因贪腐案锒铛入狱,都是荣誉变羞耻的例子。

和荣誉相关的一个词,是虚荣。亚当·斯密还认为,与国家荣誉相比,个人荣誉,更接近虚荣,虚荣更接近羞耻,他讲:

爱慕虚荣的人时常装出一副时髦的荡气派……就像在宗教信仰与美德方面有伪君子那样,在财富与社会地位方面也会有伪君子;就像一个狡猾的人会假装自己是信徒或品德高尚的人那样,一个爱慕虚荣的人也往往会假装某种不属于他自己的身份。

亚当·斯密一语道破:虚荣就是用地位比自己高的人的生活方式来装扮自己。

读家点评:脚踏市场大地,头顶道德天空

温家宝总理在英国访问中说:“高尚的经济学应当同高尚的伦理道德学结合在一起,每一个经济学家,每一个金融学家,身上都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我认为,不仅是经济学家,也不仅是金融学家,他们身上要流淌道德的血液,我们的企业家、我们的领导者的身上更应该流淌道德的血液。

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实际上是一场道德危机。

经济实体疯张,道德供血不足,社会必然晕菜。

亚当·斯密警世之言,到今天更具重要的意义。古人云“士君子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矣”。意思是,一个读书人不能建功立业,在别人迷惑时,能够出言提醒,也是无量功德,我想这也算是《道德情操论》之功德吧。

读书贵在思索,读经典就更要多思索。夜深人静,读罢好书,时常出来走走。脚踏大地,眼望星空,每每会生出一些感悟来。你看这市场大地,必是很热很喧嚣;道德星空,必是很蓝很宁静。“股神” 巴菲特、美国首富比尔·盖茨疯狂地攫取财富,最后呢?还不是将数百亿财富全部捐献给了社会?市场经济的起点是穷而思富;市场经济的方向是富而有德。亚当·斯密说的不是准则,而是逻辑。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明天会更好,中国会更好。理由是:她能够强而不骄,她可以行而不乱。因为在她脚下,是金色的财富之路;在她的头上,是蓝色的道德天空……

作 者:杨思卓,北京大学领导力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思卓书坊”主持人。

编 辑:王朝军 zhengshi5@sina.com

猜你喜欢
斯密两本书情操
有趣的“拔河”比赛
最神奇最朴素的两本书
一口“仙气”
两本书
亚当·斯密的人力资本思想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严复与亚当·斯密税收思想比较研究
亚当·斯密传记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