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立琼
眼球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仍达不到1.0者称为弱视。目前,随着弱视研究的深入,发现在弱视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获得了满意的效果。我科从2006年7月至2009年7月在对弱视患儿进行综合治疗外,对其中的部分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提高了弱视患儿的治疗效果。
1.1 临床资料 心理护理干预组20例(30眼),男9例,女11例,年龄4~7岁,平均(5.5±1.2)岁,其中屈光参差性弱视8例(12眼),屈光不正性弱视8例(13眼)斜视性弱视4例(5眼);对照组20例(30眼),男8例,女12例,年龄4~7岁,平均(5.5±1.3)岁,其中屈光参差性弱视9例(14眼),屈光不正性弱视8例(11眼),斜视性弱视3例(5眼)。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弱视类型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弱视检查与诊断 常规检查远近视力,外眼,眼位,眼球运动,充分散大瞳孔验光,检查眼底和注视性质,部分患儿做VEP检查,检查眼轴,角膜曲率。
1.2.2 对照组采用传统综合治疗法 综合使用下列方法:①所有患者均使用1%阿托品眼用凝胶,3次/d,连续3 d后检影验光,并根据验光结果及眼位情况合理配镜;②遮盖法及压抑法;③精细作业训练、视知觉感知学习系统和弱视治疗仪的使用;④斜视患儿经半年以上观察,必要时行择期手术矫正。
1.2.3 心理护理干预组在传统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与心理护理措施 (1)加强健康知识宣教:a.加强患儿家长对弱视的认识;b.认识弱视的危害;c.强调早期发现弱视的重要性;(2)提高患儿和家长对治疗的依从性:患儿能否遵照医嘱进行治疗,即依从性的优劣是决定疗程长短,甚至是决定治疗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医务人员通过护理干预,使家长对弱视治疗有足够的认识,正确引导和督促患儿每天坚持各项弱视治疗的家庭训练,并取得患儿的配合。(3)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赏识教育是南京聋哑学校副校长周弘首倡的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将赏识教育贯穿于弱视治疗的每个环节,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家长充分认识赏识教育的内涵、掌握运用技巧,并指导家长将赏识教育运用到弱视治疗的每一个环节中去。(4)康复期心理支持:弱视治疗是持久战。a.处于复诊期的患儿对治疗的单调性产生厌倦,容易对治疗不认真。因此,必须重视患儿的心理指导,医护人员及家长应多关爱、鼓励患儿,适当运用激励机制,使孩子能积极配合;b.重视患儿的日常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平衡营养、合理膳食,增强眼的抵抗力与调节作用。
1.4 疗效评价标准 按照1996年4月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制定的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痊愈:视力恢复到≥0.9,随访2年,视力仍保持正常;进步:视力增加2行或2行以上;无效:视力退步,不变或提高1行[1]。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表1 心理护理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例,%)
本结果显示,实施心理护理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41)。
儿童弱视只要从幼儿抓起,早期调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确诊为弱视后,进行综合治疗,辅以早期心理护理干预,终会取得满意效果。心理护理干预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以心理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通过与患者的交往以及应用有关的心理学手段,影响、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发挥医疗护理的最佳作用[3]。
弱视是儿童发育期的常见病,弱视的治疗效果直接影响生理发育和生活质量。徐长莺等[4]对心理干预在弱视治疗的研究中发现,将同年龄,同程度的弱视儿童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同样的综合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有效遮盖状况、精细训练准确性、视力提高程度。结果发现在相同的治疗时间内,干预组视力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同年龄组疗效比较,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许多研究已证实儿童视觉发育过程中存在敏感期和关键期[2]。3岁是儿童视功能发育的关键期,8岁前属敏感期。由此可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能促使弱视患儿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从而提高治愈率。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我们可以设想通过医院与幼儿园、学校卫生保健所等单位的联合工作模式,实现文教卫生紧密配合,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有机整合的方法,建立更行之有效的弱视防治体制,使更多的弱视儿童能在早期得到行之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1] 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弱视的定义.分类及疗效评价标准.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6,4(3):97.
[2] 张凤梅.增视明目丸对儿童弱视疗效观察.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7,(2):77.
[3]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8-11;229-236;118-119;123-125.
[4] 徐长莺,刘伟革.心理干预在弱视治疗中的作用.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2):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