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雁娜
为了解台山市新生儿疾病的发病情况及死亡原因,为今后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围产期保健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我院住院的新生儿17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选择我院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的全部住院新生儿为本组统计对象,以患儿出院时第一诊断为统计病种,分析新生儿疾病及死亡的构成。疾病的诊断标准主要按照《实用新生儿学》。
2.1 一般资料 5年间共收治新生儿1778例,男1124例,女654例,男女之比为1.7:1,足月儿1518例,早产儿260例,入院日龄:<24 h 627例,2~7 d 697例,7~14 d 212例,14~28 d 242例。两种以上疾病者1176例。治愈1382例(77.8%),好转251例(14.1%),死亡86例(4.8%),放弃治疗32例(1.8%),转院27例(1.5%)。
2.2 病种及构成 新生儿发病情况见表1。
表1 发病情况(例,%)
2.3 新生儿死亡情况 本组新生儿死亡共86例,病死率为4.8%,而病死率最高为败血症,其次为颅内出血,新生儿破伤风,胆红素脑病。早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肺炎成为主要的死亡原因。新生儿死亡情况见表2。
表2 各种疾病死亡情况(例,%)
本组资料分析,新生儿疾病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等为主。早期新生儿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非感染性疾病为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构成比上升趋势,原因是多方面的,与近年来加强对新生儿黄疽的重视,早期发现有关。本组胆红素脑病18例,死亡4例,均来自农村,说明还应加强农村地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认识,以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从而减少胆红素脑病所致的智力、听力及神经系统后遗症,提高人口素质。晚期新生儿以感染性肺炎、上呼吸道炎、新生儿腹泻、脐炎、脓疱疮等感染性疾病为主,败血症较少,明显低于国内的有关报道[1],可能与生活环境的改善,卫生知识的普及,感染性疾病的发病也随之下降以及正确使用抗生素有关。但败血症的病死率较高,应予重视,早期诊断及应用强有力的抗生素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晚期新生儿保健的重点应是预防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呼吸道、肠道和皮肤的感染,加强卫生宣教,注意保暖,居室要通风、换气,避免与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接触,尽量减少探视;喂养时注意母亲乳头的清洁,人工喂养者注意奶瓶的消毒;勤洗澡,注意皮肤清洁,以降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新生儿破伤风和梅毒有所增加,本组新生儿破伤风67例,死亡16例,病死率23.9%,因此要大力宣传新法接生,杜绝旧法接生,消灭破伤风,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梅毒6例,部分孕妇未作产前检查,孕期未抗梅毒治疗,导致胎传梅毒,说明有必要对所有孕妇在早孕期间均应做梅毒血清学筛查,及早治疗,以降低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对于未作梅毒血清学检查的孕妇所生的新生儿入院后即做梅毒血清学检查,以便及早诊断和治疗。
早产儿和新生儿窒息发病率较高,分别占14.62%和10.97%,病死率分别为8.08%和9.23%,因有59例放弃治疗和转院,而这部分患者主要是早产儿和新生儿窒息,故实际病死率可能会更高。窒息常见的并发症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而新生缺氧早期主要的死亡原因除了新生儿破伤风外,还有颅内出血、早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即便存活,可产生永久性神经系统功能缺陷。因此,加强孕期保健,防止早产和窒息,对减少围产儿死亡和预防伤残具有重要意义。本组新生儿窒息195例,其中91例来自镇级医院,所以要积极开展新法复苏的普及、产儿科医生的密切合作,共同完成窒息的复苏抢救,从而降低窒息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率。
有报道,美国因感染而致新生儿死亡的比例大幅度下降,而因出生缺陷所致的死亡已列为首位[2]。本组先天畸形27例,发病率为1.5%,所以,有必要提高产前的诊断技术水平,早期诊断先天畸形,及早终止妊娠,提高新生儿质量,减少先天畸形的发病率。
[1] 王晓茵,刘雅婧.11769住院新生儿疾病构成及死亡原因分析.中华儿科杂志,2003,41(7):551.
[2] 曹严华.美国1995~1999年出生新生儿死亡监测疾病监测,1999,13(11):435-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