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思垚
2型糖尿病也称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治疗的短期目标是控制血糖,长期目标是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本文中笔者就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12月至2010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诺和灵30R组)42例和观察组(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42例。对照组的42例患者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36~73岁,平均(54.9±6.5)岁,病程1.2~16.5年,平均(8.8±3.2)年,空腹血糖8.5~11.3 mmol/L,平均(10.50±1.61)mmol/L。观察组的42例患者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38~72岁,平均(55.1±1.9)岁,病程1.6~15.8年,平均(9.1±2.9)年,空腹血糖8.3~11.0 mmol/L,平均(10.42±1.73)mmol/L。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方面进行比较,P均>0.05,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诺和灵30R进行治疗,给予患者诺和灵30R 12~14U早、晚餐前30 min注射,后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进行药物用量的调整。观察组则采用阿卡波糖(生产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中国北京;生产批号:116790;生产日期:09-03-13)联合甘精胰岛素(生产厂家:赛诺菲安万特(北京)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40U055;生产日期:08-05)进行治疗,给予患者三餐时口服阿卡波糖,50~100 mg,同时给予患者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起始剂量10 U/d,睡前注射,1次/d。治疗过程中要经常检测患者的症状体征,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及时处理。后将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及比较[1]。
表1 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s,mmol/L)
表1 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s,mmol/L)
组别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 h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不良反应(例,%)对照组(n=42) 治疗前 10.50±1.61 14.49±2.12 9.18±0.69 3(7.1)6.01±1.52 8.16±2.08 6.52±0.61治疗后 7.08±1.26 9.33±2.20 6.98±0.58观察组(n=42) 治疗前 10.42±1.73 14.50±2.09 9.20±0.71 1(2.4)治疗后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剂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及比较,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却低于对照组,经比较,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
2型糖尿病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可能处于一种相对缺乏的状态[2]。其治疗很重要,本文中笔者就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进行研究,发现其对于控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作用较为明显,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却大为降低,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其疗效,因此笔者认为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综合优势较为明显,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3]。
[1] 孟馨,张锦.控制餐后高血糖的重要性及其治疗进展.实用糖尿病杂志,2004,12(2):6-8.
[2] Rosenstock J,Dailey G,Massi-Benedetti G,et al.Reduced hypoglycemia risk with insulin glargine:a mata-analysis comparing insulin glargine with human NPH insulin in type 2 diabetes.Diabetes Care,2005,28(4):950-955.
[3] 薛耀明,沈洁.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