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 勇,于 立,傅纪良,刘小虎
(浙江海洋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部,浙江舟山316004)
海岛野外生存实践海上救生安全预警与运行机制的研究
茅 勇,于 立,傅纪良,刘小虎
(浙江海洋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部,浙江舟山316004)
通过对浙江海洋学院三期海岛野外生存实践调研与考察,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和系统分析法等方法,分析海岛野外生存实践海上救生安全预警机制的构成要素、基本概念和运行机制,提出海上救生安全预警与运行机制,降低伤亡事故,防止安全隐患。
海岛;野外生存;海上救生;安全预警;运行机制
海岛野外生存课程训练与实践,是一项挑战极限、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户外体育运动项目,也是学生们亲近大自然的一门新型体育课程。它是充分利用“海岛”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使学生们完全融入到“天、地、海”之中,充分体验与大自然“风、海、浪”的抗争[1]。大学生海岛野外生存课程的研究在中国尚处在起步、尝试和探索阶段。2003年7月浙江海洋学院正式启动大学生海岛野外生存课程的研究,于2007年、2008年、2009年连续三届赴东极岛实施课程实践活动,并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形式,列入到体育课程教学中,受到了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以海岛野外生存为主要特色的“大学体育”荣获2008年浙江省精品课程,2008年7月,浙江海洋学院被中国高等教育体育专业委员会批准为首个“学生海岛野外生存实验基地”,并与台湾高雄海洋科技大学学生共同体验“海峡情”两岸海岛野外生存交流活动。
海岛野外生存课程训练与实践海上救生安全预警与运行机制的理论研究目前在国内还是空白,本课题的研究旨在针对海岛野外生存实践中海上救生活动,存在着安全事故的突发性、多因果性和不可预测性。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海上救生安全预警与运用机制的构建和基本概念的形成,制定周密的、科学的、有效的安全措施,防患于未然。提出如何安全地进入海岛野外生存基地进行实践和求生?如何在海上运输和实践活动中做到自救与求救?并做出具体、周密和细致的安排,以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提高行动效率,降低事故损失,减少伤亡事故,真正体现“海岛”特色。
海岛野外生存海上救生安全预警是对海岛野外生存课程训练一定范围内的事故征兆和安全现状进行评价,通过对海岛野外生存海上安全伤害事故成因系统的分析,对其发生、发展及造成的危害进行预测,预报不正常状态的时空范围和危害程度,对于已有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与措施,对即将出现的问题提出警示程度,通过分析采取防范和调控系统,以确保海岛野外生存的海上救生安全预防和实施。
在开展海岛野外生存课程训练的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的是大海、船舶、礁石和荒岛,所涉及的人与海之间的内容较多,如:溯海漂流、海上泅渡、皮艇冲浪、划艇搏击风浪、海礁登陆、海上溜索、搭绳过海、在海边的峭壁上进行攀岩、涉水探险、海上定向、海上求生、自救与赴救技术练习等;另外,还有礁岩钓鱼、坐船海钓、出海撒网捕鱼、下海抓螃蟹、挖海蛎、淡菜和海螺、环游孤岛、荒岛扎营、信号灯使用、信号求救、海洋生物食物识别、淡化海水、海岛定向越野和负重徒步穿越、伤员急救、夜间急行军等一系列活动。存在着较大的危险性和不安全感,构建海岛野外生存海上安全预警机制,以保障海岛野外生存实践活动的安全。
东极岛作为浙江海洋学院大学生海岛野外生存课程训练实践基地之一。地处舟山群岛最东端,同时也是中国海洋最东端的边境岛屿。位于东径122.4°,北纬30.1°之间。东至两兄弟屿接东海(12海里外为公海),南至黄大洋接洋鞍渔场,西至岱巨洋,北至嵊山渔场。东极诸岛远离舟山本岛,距沈家门45.5km,陆域面积为11.7km2,拥有大小28个岛屿和108个岩礁,其中,庙子湖、青浜、黄兴、东福山为四个住人岛。东极岛不仅有浓厚、古朴的渔家特色,更有真正意义上的阳光、碧海、岛礁、海味。且气候宜人,水质清澈,是少有的纯洁之地。这里海面一年四季变化有常,静胜杭州西湖,一马平川;怒比钱塘秋潮,惊涛裂岸。是舟山群岛中海山风光和渔家风情最典型的岛屿,堪称绝佳的旅游、避暑、度假胜地[2]。其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十分有利于大学生海岛野外生存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作为大学生海岛野外生存课程训练实践基地的最佳场所。至今,浙江海洋学院海岛野外生存实践活动已在该基地开展了三期实践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根据浙江海洋学院赴东极岛开展海岛野外生存课程实践证明:首先,天气现象是影响海岛野外生存实践海上救生安全预警机制的最主要因素:如大风、台风、海浪、降雨量、海雾、高温、日照指数等。其次,配置必要的救生设备和救生员,如救生船、艇、筏,救生圈、救生衣、救生浮板等,以保障海上救生的需要。第三,学校应建立安全预警专门机构和预警制度,制订安全操作规程和预防措施,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学习和掌握海上救生知识、技术和技能,做到安全预防为主。由此可见,构建海岛野外生存海上救生安全预警机制,实际上就是对气象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和综合利用的过程,是对救生设备的配置与实践操作过程,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培养的过程。通过对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监测和反馈,分析其偏离目标的程度,并对其可能发生的后果发出预先警示,以预防、调整或补救的系统机制[3]。
1.3.1 气象资料对海岛野外生存实践中海上救生的影响。在开展海岛野外生存实践中,了解和掌握当地的气象资料,如一天、二天、三天、一周、一旬的天气预报,有利于海岛野外生存活动的实施。根据舟山市气象台对东极岛近30年来的气象资料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东极岛30年气象资料统计表
从表1可见,在东极岛开展海岛野外生存课程训练时间段很长,每年有5~6个月时间均可以开展。其中,6~8月份大风日数是一年中最少,每月平均仅为2~4天;气温在22~27℃,雨量为16.6~10.7mm,日照在148~251小时/每月,比较适宜户外活动;6月中旬~7月份中旬相对雨量较多,主要原因是梅雨季节;其它时段均为晴天较多。由此可见,11~5月份期间东极岛气温较低,大风、大雾日数多、日照时数短,不利于开展海岛野外生存训练,6~9月份虽然偶尔有台风影响,但一般只是外围影响,时间短。只要我们避开台风期间,其余时间均为风力小、大雾少、天气晴朗天多,由此可见,6~9月份是开展海岛野外生存活动的最佳时段。
1.3.2 风力等级与安全预警机制。从表2可以看出,风力等级可分为12个级别,大风预警信号则分为四级,分别有蓝色信号、黄色信号、橙色信号、红色信号[4]。据舟山市气象台资料统计:风力在0~5级为常规天气,夏季平均每月占6~8天,是开展海岛野外生存的最佳天气。6~7级为黄色信号,但这种天气在海岛夏季天气现象中,约占每月风日的3/4左右,也是开展海岛野外生存实践活动的较好天气。8~9级为大风天气,一般冬季大风日数较多,夏季较少,仅占每月的3~5天,风力出现9级以上,对开展海岛野外生存实践有一定的影响,建议暂停各项海上活动。10~11级为橙色预警信号,出现这种天气现象,夏季一般出现在台风影响期间,通常为岛际交通停航,海岛野外生存实践活动应停止开展。12级以上为红色安全预警信号,也是大风最高预警标准,表示着本岛与大陆的交通也全线停航,海岛将成为孤岛,海岛野外生存实践活动应禁止开展。
表2 风力等级表(m/s)
1.3.3 台风与安全预警机制。海岛地区经常会遭遇到台风天气,台风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5]。通常台风期间,海岛野外生存实践活动应立即停止,迅速撤离海上实践活动,将人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休整、待命,以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
1.3.4 海浪与预警机制。从表3可见,海浪按波级可分为9个等级,并与风力有密切的关系,海况的表现也各有不同。海浪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信号、黄色信号、橙色信号、红色信号来表示。实践证明:通常浪高在0~0.5m之间,为无浪、微浪、小浪,波级为0~2级,风力在0~2级;海况表现为海面平静,波浪很小,只有涌浪和波形存在,最适合海岛野外生存海上实践活动。浪高在0.5~1.25m之间,为轻浪和中浪,波级为3~4级,风力在3~5级;海况表现为波浪的波长变长,波浪具有明显的形状,波峰开始破裂,为蓝色安全预警信号。这种海浪情况在海岛较为常见,并不影响海岛野外生存实践活动的海上作业。浪高在2.5~6m之间,为大浪和巨浪,波级为5~6级,风力在6~7级;海况表现为高大波峰开始形成,并随处可见,为黄色安全预警信号,此时,海岛野外生存海上实践活动应小心谨慎,加强防范,并准备好应急预案,以防发生意外,建议停止海上活动。当海上出现狂浪、狂涛和怒涛时,波级为9~14级,风力在9~17级;海面开始颠簸加大,有震动感,波峰长而翻卷,海浪滔天,奔腾咆哮、汹涌非凡。海浪预报分别以橙色和红色安全预警信号表示,海上岛际之间、本岛与大陆之间交通全线停航,应禁止一切海上活动。
表3 海浪与风力等级之间关系表
1.3.5 降水量等级与安全预警机制。从表4可见,降雨量是以12h和24h为计算单位,降雨量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有蓝色信号、黄色信号、橙色信号、红色信号表示[7]。海岛野外生存实践活动,通常是在露天进行,下雨对其的影响较大,降雨量在0.1~10mm之间,属于有雨和小雨,此时,不影响正常的海岛野外生存活动的开展,只要带上雨具和帐蓬就可以了。降雨量达到5~23mm时,则为中~大雨,气象预报则发出蓝色预警信号,对海岛野外生存海上实践活动有一定的影响,但仍能开展。大雨、暴雨、大暴雨分别有黄色、橙色、红色预警信号表示,期间应暂停户外活动的开展,以防塌方、泥石流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表4 降水量等级表(单位:mm)
1.3.6 意外因素与预警机制。意外因素是指在大学生海岛野外生存实践活动时,遇到突然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和紧急重大灾难事件,它分为非致命损伤和意外死亡。在海岛野外生存课程训练实践活动中,最可能发生的是溺水事故,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如:上下船时意外落水、泅渡时被海浪冲走、登岸时被岩石或海蛎壳划伤等突发事件对人体造成的损伤,溯水漂流中的小船控制、划行、靠岸;搭绳过涧、攀岩与速降、涉水探险、环游孤岛、海岛觅食等内容的安全保障机制与救生员的施救方法。为此,建立健全海上救生预警机制,能有效地防范意外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学生的人身安全。另外,还应建立交通安全、饮食安全、治安安全、自然灾害安全、设备设施安全、公共卫生和心理安全预警机制等。
海岛野外生存实践海上救生安全预警的运行机制,是指海岛野外生存实践海上救生安全预警系统的动态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过程,详见图1所示。
图1 海岛野外生存海上救生安全预警运行机制结构图
2.1 现状评估系统
海岛野外生存实践海上救生安全预警运行机制的现状评估系统主要包括天气、海浪和救生现状评估。是根据海岛野外生存课程安全系统的现状分析与评估,预测未来某一时期内海岛野外生存海上救生安全系统是否可能出现功能性或阶段性失衡,是否可能发生重大变化及其时空范围和危害程度,并根据预测结果决定是否发出警示信息。如:对基地的地形地貌、天气和海浪情况、水资源、扎营区域、船舶设备、救生设备(救生圈、救生衣、救生艇)、救生员的现状进行实际评估,选择最合适的季节、时间和地点来开展海岛野外生存实践,通过对突发事件调查、现场勘验,采取控制措施等,对危害程度做出评估,并提出控制措施与趋势发展的建议,以确保海岛野外生存课程训练的海上安全预警机制的正常运行。
2.2 趋势预测系统
海岛野外生存实践海上救生安全预警运行机制趋势预测系统主要是对海岛野外生存实践中天气现象的短期、中期和长期作出趋势预测,在气象、海浪等预警领域里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及数据库与预警知识库,快速广泛地获取信息,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反馈和综合利用信息,广泛交流事故的起因、预防、救助方案等经验与教训,拓展资源共享群体。对不同时期可能出现意外事故或伤害事件进行预测。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协调一致的原则,坚持科学性、严密性、程序性的方针,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组织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过程中,根据现状评估对已有的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准备各类应急物质保障,有周详的安全措施、缜密和完整的训练计划及充分的物质准备。依据危险分析的结果,作出趋势预测,并采取相应的防范与调控方案。
2.3 防范系统
海岛野外生存实践海上救生安全预警运行机制防范系统主要包括组织机构、安全教育、后勤保障、人身安全保险等,是安全预警的直接目标、基本思路和保障策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有专门或者兼任安全职责的机构,设置长期或临时的专门预警机构,以解决海岛野外生存课程安全预警的组织保障问题。树立以人为本、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培养大学生在海岛野外生存课程训练实践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促进海岛野外生存训练的效益和未来专业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把安全教育和急救知识通过网络传播,让更多人、更方便、更快捷地了解和学习急救知识与技能,提高大学生自救与急救能力。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和急救体系,切实保障受伤或溺水的学生得到及时、正确的抢救,减少伤害,维护学生的生命安全。配备专职救生员和医务人员,对溺水或损伤事件进行调查、现场监测与诊断,查明原因,切实保障海上救生安全或意外事件发生后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抢救。同时,启动应急预案,必须确保各种信息渠道通畅,急救物资特别是医疗救护物质及时到位,提供一定的交通工具和交通线路,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落实安全和急救措施,以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减少伤亡事故,为海岛野外生存海上安全预警提供基本保障。另外,组织者与保险公司的业务部门直接商定参加普通意外伤害保险或特种意外伤害保险事宜,从而使组织者和参与者获得较大的风险保障[8]。
2.4 警示系统
警示系统是对已发生或未来可能发生的警情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不同的警级,采取不同的安全防范措施。根据警情程度的通常预警等级可分为四个等级,分别采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来信号来表示。海岛野外生存课程训练实践活动,当出现蓝色预警信号时,可以正常进行,但应做好各项预防工作,避免意外事故和溺水事件的发生;当出现黄色预警信号时,海上救生工作应引起高度重视,要准备各种应急预案和预防措施,及时处理意外事故和溺水事件;当出现橙色和红色预警信号时,应立即停止一切海上实践活动,以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提高预防意识,积极防范,及时消除可能对学生人身安全造成伤害的隐患。
3.1 海岛野外生存课程训练存在着安全事故的突发性、多因果性和不可预演性等因素,构建海岛野外生存海上救生安全预警与运用机制是海岛野外生存课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之一,是确保学生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机制。
3.2 积极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居安思危、预防为主、减少伤害事故的指导思想,制定与完善相关安全制度和保障措施,以抗拒风险和减少不安全因素。
3.3 积极开展安全教育、自救与互救技能的实践教学内容,重视和加强大学生海岛野外生存课程训练中安全知识、防护知识、救护技能、急救能力和海上救生技能的培训。
3.4 在海岛野外生存训练中遇到海上安全问题时,应保持冷静,采取科学、规范、有效的水上救生技术,并积极实施救助。
3.5 建议:海岛野外生存实践活动安排在6~8月份进行是最佳时段,这阶段天气现象(除台风天气以外)大风日天气较少,海浪比较平和。学校要成立安全组织机构,具体行使海岛野外生存海上救生突发事件协调和救助职能,包括组织有关专家对事件进行分析与判断,协调公安、消防、交通、卫生防疫和安全紧急抢险部门,组织紧急救助联合行动,协调突发事件后勤保障工作和家长的安抚工作,做好事故处理及媒体报道和宣传工作等。
[1] 黄永良.在舟山群岛建立大学生“海岛野外生存训练”实验基地的可行性报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3).
[2] 方牧,彭亮,沈燕瑾,等.东极诱惑[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8.
[3] 于立,黄永良.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课程安全预警机制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8,30(6):92-94.
[4] 大风预警信号.http://baike.baidu.com/view/746116. htm l.
[5] 台风预警信号.http://baike.baidu.com/view/284716. htm l.
[6] 风力等级.http://baike.baidu.com/view/465076. htm.
[7] 雨量等级.http://baike.baidu.com/view/465077.html.
[8] 曹士云,白莉,姜丽.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应急预案和安全救护体系的研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6):4.
Island Sea Rescue Practice Field Survival and Operation of Security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MAO Yong,YU Li,FU Ji-liang,LIU Xiao-hu
(PE&Art Department,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04,China)
Based on the research and study of three islands practice field survival in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us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survey method,experimental method,and comparative law,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urvival of the practice of the wild sea island security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for life-saving elements,the basic concepts and operational mechanisms,the marine life-saving safety and operation of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s,to reduce casualties and prevent security risks.
islands;field survival;sea rescue;safety warning;operating mechanism
G807.4
A
1004-3624(2010)05-0066-04
浙江省新世纪教改课题(YB07055)成果之一;浙江海洋学院2008年校级专项课题(浙海院科[2008]13号文件)
2010-03-26
茅 勇(1959-),男,江苏南通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