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拳击运动科学研究状况的分析

2010-10-26 00:46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期刊论文运动员

赵 丽

(沈阳体育学院武术系,辽宁 沈阳110102)

中国拳击运动科学研究状况的分析

赵 丽

(沈阳体育学院武术系,辽宁 沈阳110102)

以1994—2008年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64种体育类中文期刊中关于拳击运动的文献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论文数量、内容、作者、期刊类型以及主要科研成果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尽管中国近15年来拳击论文发表数量呈稳步上升的发展趋势,但论文的数量少、质量不高;高校教师和拳击教练是主要作者群,核心作者群仍处于形成阶段;拳击科研内容的研究存在不均衡现象。

拳击;科学研究;状况

文献是科研人员研究成果客观记录的载体,通过对拳击文献数量变化和内容分布等方面的分析,可以从文献角度客观地了解拳击科研发展概况,同时有助于评估、预测拳击项目的研究水平和发展动向,确定研究重点。笔者以中国知网中有关体育领域学术期刊上所载的拳击论文为统计对象,系统查阅了1994—2008年间64种中文期刊中关于拳击运动的文献资料。从拳击论文的数量、研究内容、作者职称等方面进行剖析,旨在为中国拳击运动科研理论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进而促进拳击运动科研整体水平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本文的统计数据是依据《中国期刊网》体育类中有关拳击方面的论文,有些作者发表的论文不一定分到此类中,所以可能会出现统计表中所列的发文数量与作者实际发表论文总量不相符的情况。同时对于一稿多投等现象只按第一次发表期刊的数据计算。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1994—2008年间在64种期刊中公开出版有代表性的233篇有关拳击方面的论文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CNKI检索了1994—2008年间的体育期刊,系统查阅了15年来有关拳击方面的论文。

1.2.2 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到的233篇拳击科研论文进行分类整理,并进行常规统计处理。

1.2.3 逻辑分析法 采用归纳、类比等思维形式,对拳击科研论文进行分析和逻辑处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1994—2008年拳击科研论文基本情况分析

2.1.1 论文数量情况分析 通过CNKI检索了1994—2008年间的体育期刊(剔除《拳击与格斗》、《搏击》、《体育科技文献通报》),共查阅了476篇与拳击相关的文章,通过阅读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64种期刊上发表的233篇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从1994—2008年间发表论文数量的变化曲线看(图1),15年来的论文数量基本上呈稳步上升的发展趋势。论文数量最多的是2007年(38篇),最少的是1998年和1995年(5篇)。通过这一统计可以看出(表1),中国拳击科研论文数量较少。其主要因素是由于我国拳击项目从1986年才开始恢复,当时只在全国各省市直属体育院校开设了拳击项目,加之拳击运动的群众基础差,社会关注度低等原因,所以有关拳击方面的论文数量相对较少。

2.1.2 核心作者情况分析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不仅与这门学科领域中杰出学者的名字分不开,同时也离不开众多的核心作者。所谓“核心作者”,是指那些发文量较多,影响较大的作者。通过统计得出(表2),在233篇拳击论文中,按第一作者统计共有155名,发文量在1~8篇之间分布。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有111人,占作者总数的71.6%,高于洛卡特定律中发表1篇论文作者比例约为60.79%的数值,这个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拳击科研队伍已经形成。

表1 中国拳击科研论文数量统计表 N=233

图1 1994—2008年拳击论文数量曲线图

根据普赖斯定律,“核心作者”的发文量应为总文献的50%,其“核心作者”的最低发文数为N=0.749(n1/2max),其中nmax为最高产作者的论文数。本表中nmax为8篇,N取邻近最大整数为3篇,发文3篇的“核心作者”共15人,占作者总数的9.7%,发文64篇,占论文总数的27.5%。这些数据与普赖斯定律指出“10%作者与50%论文”的数据模式有一定差距,说明中国拳击的核心作者群仍处于形成阶段。在统计中了解到李昆、佟立生、朱家新等几位作者论文的质量和数量较高,对中国拳击运动科研水平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表2 作者发表论文数量的分布 N=233

2.1.3 拳击论文的内容及作者分布情况分析 通过对15年来233篇拳击论文进行仔细阅读,将全部论文依据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14类,其中关于拳击技战术、生理生化、训练理论方面研究的论文相对较多。同时按照第一作者的职务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高校教师发表论文的数量占43.3%,其中主要以训练理论、地方拳击发展、心理学、生理生化内容为主;教练员发表论文的数量占32.6%,其中以技战术、训练理论内容为主;科研人员发表论文的数量占16.7%,其中以生理生化为主;同时也有一些在体育部门工作的人员参与撰写有关拳击方面的论文(表3)。

表3 论文内容及作者单位分布情况统计表 N=233

2.1.4 拳击科研论文期刊情况分析 通过对15年来64种期刊发表的233篇拳击论文统计情况看,发表15~20篇拳击论文的期刊只有2份;发表10~14篇拳击论文的期刊有5份;发表5~9篇拳击论文的期刊有10份;发表2~4篇拳击论文的期刊有21份;发表1篇拳击论文的期刊有26份。大多数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集中在1~4篇,其中发表拳击论文相对较多的期刊分别是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8篇、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6篇、贵州体育科技14篇、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3篇、安徽体育科技12篇。在233篇论文中,只有42篇论文是在11种核心期刊上发表的。通过对这一数据分析来看,我国拳击论文的质量不高,论文的数量少而杂。

2.2 主要科研成果分析

中国拳击科研的起步实际是对拳击技、战术发展实践的总结。从1986年中国恢复拳击运动到2008年取得奥运会金牌的历程中,中国业余拳击运动历经了“继承阶段”、“学知阶段”、“发展阶段”、“创新阶段”,技战术的指导思想在实际训练比赛中,经历了很大的变化,科研论文在这段期间同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对在同类拳击论文研究中发文量超过10篇以上的论文内容进行研究与分析。

2.2.1 技战术方面的研究成果 技战术方面的论文随着时间推移,由单一内容研究逐渐转为多学科的综合应用。在所统计的论文中,有关技战术方面的论文共45篇,占19.3%,其中44.7%是由教练员撰写。该类论文的内容主要以拳法、步法、防守方法和比赛中的常用战术为主,其中以技术内容居多。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拳击技战术方面论文的质量一般,能够提出新观点、新理论的较少,同时抄袭、雷同现象较多,其中有些论文内容基本相同,有些论文内容与拳击教程或其他项目论文的内容部分相同。在技战术方面的论文中,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有:翁健荣的《拳击步法的科学性研究》论文通过对前足、后足在拳击运动中的作用,以及足跟抬起的高度和角度,结合了国内外各名家的观点进行阐述,并提出了拳击步法的辅助练习手段。龙以慧在《拳击运动击打技术本质特征分析及训练中喂靶技术动作的探讨》中采用实验法对拳击击打技术本质特征、俯位喂靶动作错误和造成的后果以及喂靶距离感进行了实例分析,这篇论文是中国拳击论文从单一内容转为多学科综合应用的较好代表。康恩君的《中国拳击“海盗式”打法走向成功的研究》是拳击科研论文中第一个结合个体分析的方法进行技战术方面研究的论文。论文针对“海盗式”打法成功的秘诀、决定因素、核心因素,以及“海盗式”打法构建的科学理念进行了研究,论文内容非常值得同行借鉴。

2.2.2 有关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成果 有关生理生化部分的内容也较多,共42篇占18.0%,内容主要以训练及比赛过程中各种指标的监测以及如何降、控体重为主,其中61.5%的论文是由科研人员撰写。尽管内容相对较多,但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不足。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有:金考生在《拳击比赛与4种专项训练后的乳酸和脉搏值变化的分析》中跟踪监测了优秀拳击运动员比赛和4种不同负荷方式训练后的乳酸(LA)值和脉搏(HR)值;李激扬在《部分生化指

标在拳击运动员机能评定中的运用研究 》中通过分析得出:(1)血乳酸可作为评价拳击运动员机能水平提高的定量指标。(2)HB、HCT只能了解运动员机能状态,不能了解运动员机能水平变化。(3)HB、CK可作为拳击运动员不同阶段机能评定的定量指标。蒋光海在《拳击运动员冬训阶段若干生化指标的监测研究》中分析了在冬训上量阶段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氮和血红蛋白的变化,以此来评定运动员的机能水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2.3 有关训练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 有关拳击训练理论方面的内容占15.5%,其中主要以专项素质和拳击技术等内容的训练方法和原理为主。论文的作者主要来自高校和教练员,其中巴义名的《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构建了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包括形态指标、素质指标、机能指标及心理指标,同时建立了优秀拳击运动员选材的单项指标评分标准,有助于教练员科学选材及训练监控;崔松的《试论拳击运动体能的广义性》论文对影响拳击运动员体能的原因做了不同于其他论文的说明,主要包括心理、技战术、专项能力三个方面;刘杨海《结合拳击专项特点谈运动员各年龄阶段的训练安排》论文内容较好,对拳击各年龄段的训练内容做了详细介绍;朱家新在《少年儿童不同时期的生理特征及其拳击运动的身体训练》论文中论述了少年儿童拳击运动身体训练的可行性及重要性,分析了少年儿童不同时期的生理特征及与之相适应的拳击运动身体训练方法手段的选择,可为少年儿童拳击运动的科学化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2.2.4 地方拳击发展的研究成果 有关地方拳击发展的论文23篇,占9.9%,作者主要来自高校。其中以李昆关于新疆拳击项目发展的论文研究最多,该作者在《新时期下新疆拳击运动项目产业现状与思考》中,通过对新疆13个地州市调研并进行统计分析后提出相关建议,为新疆拳击项目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该论文结合了体育产业有关知识进行了相关论述,值得同行们借鉴。龙以慧在《贵州拳击运动发展回顾和发展战略思考》中对贵州拳击运动发展十年来的辉煌成绩做了介绍,通过对贵州拳击发展的历史回顾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今后发展的相关建议。冯新长的《试论运动队伍的管理——江苏拳击队管理之实践》和《江苏拳击运动八议》两篇论文对如何开展江苏省拳击运动提出了相关建议,文章内容具有一定深度和参考价值。姚峰在《对浙江省拳击运动后备力量的研究》中,通过对两次浙江省青少年拳击比赛的比较分析,以及对全省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基本情况调查,找出了影响浙江省拳击运动后备力量的基本要素和根本原因,为今后的训练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

2.2.5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有关拳击心理学部分的论文共20篇,占8.6%,论文质量相对不高,同时存在抄袭现象。部分作者只是把心理学教材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调整,并没有针对拳击项目的特点进行论文的撰写。其中质量较好,比较有代表性的论文是王德新的《拳击运动员表象训练效果的实验研究》,该论文采用实验法对拳击运动员表象训练的效果进行了研究,为拳击运动员的表象训练提供了理论参考。姚峰在《对影响拳击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因素的研究》中,对影响运动员赛前心理因素进行了研究,值得借鉴。

2.2.6 女子拳击方面的研究成果 关于女子拳击内容的论文13篇,占5.6%。论文内容主要以生理、生化指标的监测为主,但能够结合项目特点进行研究的较少;其次就是关于女子拳击发展方面的论文较多,其中阚英坤的《关于我国女子拳击运动发展的几点建议》和费瑛的《浅析女子拳击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内容较好,作者不仅对当前国内女子拳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女子拳击的发展也提出了相关建议,分析较为深入。

2.2.7 关于中国拳击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 关于中国拳击发展方面的论文共10篇,占4.3%,相对质量较高。其中魏金平《对拳击运动规律、发展趋势及制胜要素的探讨》内容非常好,对中国拳击整体发展做了总结,同时阐述了项目规律、发展趋势和制胜要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提出拳击运动的8个制胜因素。潘典君的《试析制约我国拳击运动开展的因素》论文内容值得借鉴,作者对影响中国拳击发展的原因做了总结。赵勇在《论拳击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中对中国拳击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同时针对中国拳击运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提出了加快中国拳击运动发展的建议。

2.2.8 其他方面的研究 在所统计有关拳击方面的论文中,有些类别的拳击论文虽然数量不多,但研究内容较为深刻。例如有关职业化拳击方面的研究中,梁晓龙的《2000年广州职业拳击拳王争霸赛得失谈》不仅对中国开展职业拳击比赛进行了总结,同时对今后开展职业拳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做了详细的介绍;在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中,谷晓红的《拳击运动中有关生物力学原理应用的若干问题》论文内容非常好,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从击打过程中的四个方面对拳击运动中的有关生物力学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了现存的误区及不足。李玉刚在《拳击摆拳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与评价》论文中对拳击的摆拳进行了力学分析,内容较有新意,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在有关拳击教学方面的论文中,佟立生的《现代拳击教学课程建设的研究》论文内容新颖,非常有实用意义,值得借鉴。于联志的《拳击运动对现代人个性特征的塑造》、刘伟的《论拳击与人文相融合》、颜景存的《论拳击运动的审美价值》等论文论述了拳击与人文的结合,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中国近15年来的拳击论文发表数量尽管呈稳步上升的发展趋势,但总体来说,论文的数量少而杂,质量不高。

2)中国的拳击科研队伍已经形成,高校教师和拳击教练员是主要作者群,但核心作者群仍处于形成阶段。

3)拳击科研论文中关于技战术、生理生化、训练理论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多,而关于生物力学、比赛等方面的研究较少,研究内容存在不均衡现象。

4)尽管技战术和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数量较多,但论文的质量一般,内容缺少新意,有的论文只是对所研究的内容做了一些常识性介绍,能够提出新观点、新理论的论文较少,同时存在抄袭现象;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存在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等现象,大多是一些指标的监测,不能够结合项目特点提出相关建议。

5)部分教练员虽然具有实践经验,但由于理论基础不足,导致有些论文虽然题目很新颖,但内容浅显,缺少新意和理论支撑。

3.2 建议

1)拳击科研应实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加强跨学科交流与合作,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特别要加强与一线拳击运动员、教练员的合作,使科学研究与实践真正做到一体化。

2)拳击运动的科学研究应得到有关部门的进一步重视,并能加大科研投入,对先进的拳击训练理念和提高中国拳击运动水平的关键问题进行重点研究。

3)拳击决策部门应结合中国拳击运动发展内外环境的变化,对拳击科研进行统一的安排和部署,吸引一批人体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参与拳击科研,成立一支专门的科研队伍,结合拳击运动发展的实际需要,对拳击运动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同时要加强拳击科研队伍的建设,培育核心作者。

[1]张 鲲,姚 婧,蔡恩伦.我国体育科学研究作者群体状况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1(2):111-115.

[2]傅企明,王 鲲,朱从庆.我国篮球科研现状与对策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73-76.

[3]王天军.1990—2000年我国体育论文分析[J].体育科学,2001(2):34-36.

[4]钟前涓,赵承磊,张成云.1996—2003年我国部分体育期刊排球论文的科研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01):126-128.

[5]郑月平,沙 灵.我国艺术体操科研现状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3):32-35.

[6]陈建民.第11届全运会武术套路女子拳击类项目预选赛难度动作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12):12.

[7]于联志.我国拳击奥运集训队员运动素质的因子分析与理论解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6):22.

责任编辑:乔艳春

Analysi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of Chinese Boxing

ZHAO Li
(Wushu Department,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

Aim ing at Chinese boxing theses from 64 kinds of physicalmagazines in Chinese Periodical Full-Text Database of 1994-2008,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makes statistical analysis about the quantity,content,author,periodical type and main research results etc,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views,data statistics as well as logical analysis.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 quantity of boxing theses showed ascend trend in the past15 years,the quantity of paper is still small and the quality is nothigh;the universities teachers and boxing coaches are themajor author groups,core author groups are still at the stage of form ing;The research content of boxing is imbalance.

boxing;scientific research;current situation

G886.1

A

1004-0560(2010)04-0123-04

2009-12-30;

2010-02-26

赵 丽(1974-),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期刊论文运动员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