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①

2010-10-20 06:17:16淮阴工学院朱晓文
中国商论 2010年26期
关键词:淮安总额物流业

淮阴工学院 朱晓文

淮安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①

淮阴工学院 朱晓文

本文从社会物流总额、物流货运量和周转量、物流行业增加值及增长率三个方面分析了淮安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并总结其存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高;物流基础设施运行效率较低;物流活动繁荣程度偏低;发展规模较小;物流企业“小”、“少”、“散”、“弱”;物流管理人才缺乏等方面问题,最后从政策支持、信息平台建设、统计核算、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物流业 现状分析 对策研究

1 淮安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1.1 淮安社会物流总额

社会物流的物品总额简称社会物流总额,即报告期内,社会物流物品的价值总额。近几年来,淮安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统计数据显示,淮安物流业对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撑作用十分明显。2008年,淮安的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了915.83亿元,2008年淮安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774.5亿元,GDP总量与社会物流总额相比的物流需求系数为1.94,即淮安每单位GDP产出需要1.94个单位的物流总额来支持。

从淮安社会物流总额的构成来看,工业品物流总额在社会物流总额中的所占比重最大,2007、2008年均达79%以上,是物流业的主要服务对象;外省市商品购进额所占总体比重较大,说明淮安与其他城市的商品交流日益增加;进口物流虽然在社会物流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小,淮安物流业也应该加强对进口贸易的支持力度;农产品物流总额占到社会物流总额超过4%,说明农业在淮安产业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应该提供与之相配套的物流服务体系,来降低农业的相关成本。再生资源和单位与居民物品的物流总额占总体比重较低,但绝对值呈增长趋势,淮安也应日益重视这两个方面的物流发展问题。

1.2 物流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

在淮安,目前主要的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与水路运输。其中公路运输是服务范围最广、通达深度最大、承担运量最多的运输方式。全市货运量2000年为3094万吨,2008年为5260万吨,绝对量增加2166万吨,增幅70.2%,年均增长率6.86%;全市货运周转量2000年为42.62亿吨⁄公里,2008年为74.85亿吨⁄公里,绝对量增加32.23亿吨⁄公里,增幅75.62%,年均增长7.29%。2009年预计公路货运量4842万吨,周转量574127万吨⁄公里;水路货运量2821万吨,水路货物周转量663477万吨⁄公里;铁路货运量306万吨,货物周转量24786万吨⁄公里。

1.3 物流行业增加值及增长率比较

淮安近几年物流相关行业发展迅速,年增长率在14%左右,高于徐州、南京、苏州和全国的增长率,但从总量上看远远低于徐州、南京和苏州,主要是由于其物流行业规模偏小造成的。从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可看出,淮安的物流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高于江苏、苏州,略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和南京,与徐州有一定差距。总体来看,淮安物流相关行业增加值总量较低、但增长率较高,对GDP的贡献处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淮安物流业的发展状况良好,但由于其行业规模偏小、偏散,要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需要政府加以适当的引导来加快淮安物流业的壮大,以更好的为第一、第二产业提供服务。

表1 2008年淮安与其他城市比较分析

2 淮安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高

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物流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比重越低说明其物流效率越高。淮安近年来非常重视物流在淮安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推动物流业发展,淮安物流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与江苏省苏南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纵观近几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这一衡量物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淮安与全国水平相比基本持平,但高于16%这一江苏全省水平,与南京、南通、苏州、无锡等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2.2 物流基础设施运行效率较低

淮安这几年不断加大对物流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进行公路、水路运输业和支持系统的改造升级,公里里程、高等级公路里程、水路航道等级、港口吞吐量等不断增加,公路和水路运输业的工作率、里程利用率、实载率等不断提高,燃料消耗水平也不断下降,但与经济发达城市相比,其物流运作效率还比较低,物流成本还比较高。

2.3 物流活动繁荣程度偏低

从物流需求系数指标即每单位GDP产出需要多少个单位的物流总额来支持看,苏州为4.86,南京为2.97,淮安比南京低将近1个单位。淮安与南京、南通、苏州、无锡相比,物流活动不繁荣,物流业发展相对落后,物流业对淮安GDP的支撑作用还没有效发挥出来,

2.4 淮安物流业发展规模较小

通过统计计算,淮安在2008年的物流业增加值约54.87亿元,2008年南京市物流业增加值264.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比2007年增幅回落2.12个百分点。南通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增长较快,达到156.9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7.8%。淮安与南京、南通等城市相比,物流增加值的绝对值偏低。

2.5 物流企业“小、少、散、弱”

淮安的物流企业很多是由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普遍规模不大,在管理水平、技术力量及服务范围上还没有质的提高,真正实力超群、竞争力强的物流企业为数不多。“小、少、散、弱”是目前淮安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淮安全市五百多家物流企业中,90%以上都是一间门面、一张桌子、一部电话的作坊式配载部,利用门前道路或公共场所开展业务;大多数企业还只是被动地按照用户的指令和要求,很少能提供物流策划、组织及深入到企业生产领域进行供应链的全过程管理,增值性的物流服务很少,众多小型物流企业竞争激烈,普遍所获市场份额较少。虽然企业占有土地、仓库、车辆等物流资源,网点布局较广且基本合理,但这些资源实际上都处于分散的结点状态,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利用,形不成网络,不能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多数物流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仍比较落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大大影响了物流服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2.6 物流管理人才缺乏

淮安专业物流人才匮乏。现有的一些从事物流工作的人,大部分是过去从事传统运输行业或其他领域转向物流研究领域的,真正懂得现代物流知识、按现代物流管理的规律办事的人才很少。

3 促进淮安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在贯彻落实好国家、江苏省和淮安市现有推动物流业发展有关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土地、税收、融资和交通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在财政资金安排上,支持重点物流项目建设、物流人才培养、物流科技研发和物流基础性工作。在符合国家、省、市用地政策的前提下,优先安排省级市级重点物流项目用地。对省级及市级重点物流企业的土地和房屋使用税实行适当减免,用足用好物流营业税抵扣政策。制定城市物流配送车辆通行便利措施和降低物流企业规费负担的政策。

3.2 加快建设高效的城市级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物流业务是现代物流的核心,物流业务信息化是区别传统物流的关键。除了工商及物流企业要加快自身的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政府还应加快建设高效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对市交通局与淮安信息学院刚刚启动共建的淮安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要给予大力的扶持,特别是资金和政策上支持,可通过进一步完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积极推进企业物流信息系统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链接、建立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采取各项积极措施引导物流供需方使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等措施,完善并提高淮安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利用率,早日实现物流供方、物流需方、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的信息充分互联,提高各种物流信息的传递效率,实现物流信息对物流产业的价值,开发物流信息产业化建设,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壮大。

3.3 制定并推行淮安市物流统计核算制度

与苏南城市相比,虽然淮安市政府已经意识到物流统计核算的重要性,但目前还没有正式的社会物流成本统计核算制度,淮安物流行业的相关信息还没有纳入统计核算,这样不便于淮安市政府全面、深入地把握淮安物流发展状态。建议淮安市政府倡导主持,由交通局、统计局、物流办、科研院所等联合,针对物流行业的特点设计和推行淮安社会物流成本核算制度和办法,加强对淮安物流业相关信息的统计和分析,以此更加客观地反映淮安市物流业的规模、结构和发展水平,为各级领导和部门掌握全市现代物流业和重点物流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情况,掌握本市物流设施资源提供翔实、科学的数据资料,为制定政策法规,控制其运作,规划其发展,为城市物流的总体优化提供服务。

3.4 加快物流人才引进政策和培养体系建设

一方面要在市场竞争中培养和发现能为企业所用的现有人才,通过提高人才管理水平和待遇水平来留住他们,在有一定基础和实力的情况下,还应该积极引进一些关键人才。积极引进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懂经营、善管理的物流专业人才。高中级物流师享受同等专业技术人员优惠政策待遇。对引进物流专业的优秀人才,享受市引进人才政策规定的相关待遇。广泛开展物流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评价工作,将物流专业作为工程系列下设专业,纳入淮安市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中。采取多种形式,加速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把学校培养和在职培训结合起来,把长期培养和短期培训结合起来,抓紧培养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专业人才。为加快本市高校物流专业的学科发展,市有关部门应将物流专业列入本市急需人才进行建设,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以期通过几年的努力,培养一批具有一流水平的现代物流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支持淮阴工学院和淮阴师范学院等有关学校开设物流专业课程,有条件的设置物流管理专业,加快培养现代物流专业人才,重点搞好高层次物流人才的培养工作。高校、科研院所、物流办等可联合为物流企业职工的后续培训提供师资力量和培训场地。与物流企业合作建立教育培训基地,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1] 提升淮安仓储业质态,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EB/OL].http://www.hamsida.com/ReadNews.asp?NewsID=435.

[2] 恰似春风化春雨——淮安市交通局服务物流企业纪实[EB/OL].http://www.hynews.net/news/2009-07/29/content_172740.htm.

[3] 张梅.广西物流业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7,(11).

F724.6

A

1005-5800(2010)11(c)-124-02

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苏北大学生就业体系研究”(09SJB880013)。

猜你喜欢
淮安总额物流业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华人时刊(2022年15期)2022-10-27 09:05:50
梨园寻梦淮安缘
华人时刊(2020年13期)2020-09-25 08:21:58
凝眸古城淮安
华人时刊(2020年13期)2020-09-25 08:21:56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华人时刊(2020年13期)2020-09-25 08:21:46
劳动报酬总额统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物 流 业
江苏年鉴(2018年0期)2018-02-12 04:22:17
В 20162016 году объемы китайского экспортамогутсократиться
中亚信息(2016年8期)2016-12-06 05:35:41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中国制笔(2016年1期)2016-12-01 06:47:30
全国国有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
В январе- апреле объем привлеченных зарубежных инвестиций в Китае вырос на 11,1 проц .
中亚信息(2015年5期)2015-01-30 20: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