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玲
创业教育作为市场经济体系下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知识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教育现象和教育行为,因此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现有条件下,开展创业教育是十分重要和需要的。从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针来看,开展创业教育又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力保障和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蔓延,高职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不少学生在毕业后不能在本行业继续发展,有的是自身创业;有的是有创业意愿主动转岗;还有的学生是出于外因转岗。而我们开展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普及创业实用知识、了解创业流程、培养创业意识和能力,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要达到就业的目的,也为转岗发展作好准备,从而帮助学生应对一生的工作和创业需要。总而言之,创业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能稳定工作的人,而是要培养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开创新企业和新的就业机会的革新能力的人,这种能力实际上是学生的一种综合能力。技能+专业知识+创业能力,这种新型的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培养方式、育人手段都要全面的革新,才能造就新型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用人才。[1]
为了科学地分析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我们以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以往调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内容旨在了解高职学生的创业意向;第二部分内容旨在了解高职学生认为与创业意向各相关因素的重要程度;第三部分了解高职学生认为创业中需要得到的帮助。由于问卷主要针对在校学生,而且问卷本身不记名。因而,调查问卷数虽然较少,但能有效地保证调查的准确度。
高职学生创业教育并不是单纯的学校行为,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学生和社会多方的参与和配合。没有良好的社会氛围、政策支持和保障体系,高职学生创业教育就无法得到正常的实施和开展,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和效果。目前,高职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社会因素主要有:
1.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政策尚不完善。当前我国尚无针对学生创业的文件政策,学生创业风险及压力较大。由于高职学生并非我国现有创业大军的主体,工商、税务方面虽然在对高校毕业生创办公司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但从企业制度、人事制度、投资制度、风险防范上也未见对高职学生创业具有很大帮助的特殊政策,目前还没有形成一整套支持高职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法规。
2.社会对高职学生创业教育存在一定偏见。社会对高职学生创业教育存在偏见的突出表现实在对创业教育的认知失之偏颇,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认为创业教育只是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一项内容,认为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把专业知识学好就可以了,勿需创业教育。社会对创业的态度未形成支持、鼓励的良好氛围,致使对特别需要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的大学毕业生在面对创业教育时往往存在较大思想包袱。从调查情况可以得知,作为原应对学生创业鼓励支持力度最大的家庭来说,在受调查的658名学生中,家庭支持学生创业的仅为274人,占41.64%%;家庭对学生创业没有明确态度或不支持的达384人,占58.36%;其中,明确表示不支持的达105人,占15.96%。具体情况见图1。
图1 家庭支持创业情况
1.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形式简单。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创业教育都相当重视,把做好学生创业教育作为做好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即使高职院校认识到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也搞了不少创业讲座,举办了多种多样的创业设计比赛,但多数行动却还只是停留在技巧、心理、政策、形势分析等方面的指导,而忽视对毕业生个性与能力的定位,进行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具体针对性教育,在管理上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系统管理模式。
2.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尚未健全。由于我国的高职学生创业教育兴起较晚,因而与国外发达的创业教育建设相比,无论是从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目标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还是保障体系的构建来看,都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理论体系的滞后致使我国现阶段在指导高职学生创业教育中并没有将创业教育彻底融合于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中,一般只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创业教育,未与各专业教育之间形成有机紧密的联系,导致我国高职学生在现实创业中脱离专业优势依托,缺乏创业竞争优势。目标体系的不明确,导致学生创业动机不明,学生创业教育只流于形式,教育成效不明显。教学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不全,创业教育理念不先进,无法教给学生先进的创业知识,培养学生有效的创业能力。评价体系的不健全,使得学生创业教育考核不科学,无法对学生创业效果和创业能力进行科学的评定。保障体系的不到位,导致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得不到充分保障,创业教育无法得以正常的开展和实施。[2]
3.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师资建设不完善也是影响我国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因素。创业教育开展的好坏与师资队伍力量息息相关,然而目前在高职院校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却大多缺乏实践经验,教学多数还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部分教师更是观念较保守,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思维,仍然采取“传习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单学科“知识型”人才。
有一部分高职学生认为创业是找不到工作的一种表现,学校进行创业教育只是对少数成绩优秀、具有创新能力学生开展的一项课外辅导而已,从被调查的情况来看,完全没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达111人,占16.72%;考虑过创业的学生达374人,占56.33%;正在创业的学生达58人,占8.73%;已成功创业的学生达55人,占8.28%;打算毕业后创业的学生达66人,占9.94%。其中,有创业意向或正在创业、已经创业的总和高达83.28%,说明高职学生具有明显的创业意向;其中,正在创业或已经创业的为113人,占17.01%,说明在高职学生中实际创业的学生很少。具体情况见图2。
图2 创业意向调查
近年来,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不断重视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为进一步服务大学生成长发展,拓展大学生素质,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拓展就业渠道,引导学院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业热情,展现学生的创业才能,学院举办了首届“赢在建院”大学生创业方案设计大赛,共有将近100个师生团体报名参赛,受到了全校6000余名师生的全程关注。同时,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成绩喜人,获得奖项多项。取得以上成绩,总体来讲,做了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高职学生要加强自身的创业理性思考和综合素质。结合自己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创业类型,主动地培养和锻炼创业的能力,包括创新能力、组织策划能力、领导管理能力、公关能力等,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学习积累,以应对创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特别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和心态,切不可盲目。
高职院校在高职学生创业教育中担负着主要责任。高职学院要加大创业教育的力度,将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创造创业的环境,开放学校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创业的实践机会;如:学院于今年建设的大学生创业园区,学院首期拿出50万元专项经费和1000多平方的场地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区,经综合评定,目前有十家学生公司入园运行,情况良好。通过创业园的全真运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合作意识、诚信意识和承担风险的勇气,培养了学生开拓事业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同时我们设立了相应的机构——大学生创委会,负责日常考核、管理等事务,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加强对学生创业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教会学生创业所需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从目前看,成效明显;同时学院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高职学生创业大赛,营造创业氛围,增强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成立高职学生创业协会,设立创业基金,创办“高职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创业园区”等。此外,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这个平台推动创业教育的开展,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并提供一定的实践活动,如我院的鲁班文化节、建筑技能节、创新创业与就业教育活动宣传月等活动。
对于家庭和社会来说,要积极鼓励高职学生创业。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高职学生的创业意向与家 庭背景及创业氛围有密切的关系,家庭要在创业者遇到暂时的困难和挫折时,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不能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要给高职学生创业提供多方面的帮助,鼓励高职学生自主创业。大众传媒要积极宣传高职学生创业并给予正面的舆论导向,高职学生创业需要社会非盈利性组织和机构提供支持和帮助,对于资金和经验的高职创业学生来说,家庭应尽可能提供资金方面的赞助。
政府应从政策、税制、信息、财政、金融、管理、服务等方面对学生创业给予更多的支持。为高职学生创业者提供及时、必要的政策指导和法律援助。鼓励高职学生创业者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或限制的领域,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建立服务学生企业的“绿色通道”,采取“一条龙”形式,实行“特事特办”,建立全程跟踪和无偿代理服务制度。[3]
1.树立创业意识。创业教育通过各种活动和事例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有创业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创新能力。
2.学习创业知识。创业教育教学需介绍成立公司的有关知识,包括公司的种类、公司的使命、公司的财产及处理、公司的人员及分工等等。在教学工作中,通过课堂教学和模拟实践,让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同时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决策能力,以及学会和发现创业机遇。
3.实践创业模拟。创业教育过程中,以作业的形式让每一个学生编制一份模拟的商业计划书,商业计划书内容包括∶企业名称、性质、任务、形式、业务范围、注册资金、营销计划、财务规划、企业和个人的目标、公益计划等而且要求编制的计划书切实可行,要求每个同学在全班讲解自己的商业计划书,这份学业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创业教育中所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为了增强在校学生的创业理论知识,学院与杭州市劳动社会保障局合作成立大学生就业指导站,建立模拟实训教室等,共同举办SYB创业培训班,第一批已有28名学生递交创业计划书并获得了SYB创业培训结业证书。
[1]史永安.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6(3).
[2]侯贵宝.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4(27).
[3]徐玲玲,高雪佳.创业教育与高职人才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