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莉莉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州 350001)
从《大纲》与《标准》看日语教学模式的转变
林莉莉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州 350001)
通过比较《大纲》与《标准》教师角色等的异同,分析二者教学模式的不同点及原因,并考察日语课程改革后《标准》教学模式转变的原因,以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模式;教师角色;课程理念
《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2001)[1](以下简称《大纲》)与《全日制义务教育日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2001)[2](以下简称《标准》)都以零起点的日语学习者为教学对象,然而《大纲》几乎沿袭了《大纲》(1990)[3]的理念,并没有采用课程改革的理念,而同时期的《标准》结合了我国日语教育的实际和未来发展的需求,教学模式与《大纲》大不相同。本文将考察日语课程改革后教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产生这种转变的原因。
《大纲》与《标准》教师角色和教师行为的比较
以上从教学活动、教师角色、对教师的要求、对教材的利用、对学生的指导五个方面来比较《大纲》与《标准》中教师角色和教师行为的异同点,从而分析日语课程改革后《大纲》教学模式的转变。
从上表中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1.在《大纲》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而在《标准》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活动,改变了一味由教师教授的形式。
2.《大纲》与《标准》都指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到组织者的作用。《标准》中虽然没有指出教师是授业者,却增加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说法。指导者突出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而不是盲目地教授知识,合作者体现了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活动。
3.《大纲》偏向于对教师的语言知识方面提出要求,而《标准》则以学生为出发点,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语言机会,培养学生日语交际能力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要求。
4.《大纲》提出“要灵活使用所选的教材”,虽然突出了“灵活”,但还是仅限于“所选的教材”。而《标准》则明确提出教师以及教材编写人员可以利用标准的弹性空间,补充地方教材,丰富和完善日语课程。这就使教师成为教材的主人,使日语课程真正灵活起来。
5.《大纲》和《标准》都提到了对学生的指导。但是与《大纲》中“细致”的指导相比,《标准》要具体得多,提出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从中可以看出《大纲》的课堂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偏重教师的“教”,而《标准》的教师角色和教师行为已经发生转变,注重教师指导学生“学”,即《标准》改变了《大纲》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倡师生互动,教师指导、帮助学生的教学模式。
《标准》的教学模式不同于《大纲》,这与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变化有很大关系。
(一)《大纲》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目的
《大纲》旨在规定日语专业本、专科基础阶段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原则以及有关教学的其他几个问题,为基础阶段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材、测试分析和进行教学评估提供依据[1]1。
《大纲》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扎实学习,掌握日语基础知识;训练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实践运用语言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社会文化知识,培养文化理解能力,为高年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1。
从《大纲》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目的可以看出《大纲》是基础阶段的纲领,强调为高年级阶段打下基础。《大纲》的教学目的中虽然提出了要培养实践运用语言的能力,但是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仍然是基础阶段教学的中心。
(二)《标准》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
《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素质教育,具体描述为“要在日语教学中始终贯穿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2。
《标准》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2]7。
从《标准》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可以看出《标准》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教育。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可见,与《大纲》不同,《标准》的课程理念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从阶段性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课程目标从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向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并重转变。要贯彻终身教育的理念,实现培养语言能力的目标,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标准》与《大纲》最根本的变化也就在于从重视教师的“教”转变为更加重视学生的“学”,强调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
《标准》是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以下简称《纲要》)[4],在吸收当代外语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日语教育的实际和未来发展的需求制定的,所以《标准》理念和《纲要》的理念是密切相关的。
《纲要》第一点指出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要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纲要》第十点关于教学过程的内容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这种改革实质把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双方互动、发展的过程,课程教学必须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自我能力的发展。不仅着眼于学生眼前的发展,更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依据《纲要》而制定的《标准》,就要求教师必须转换角色和改变教学行为,使教师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移到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
日语课程改革后《标准》有了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改变了《大纲》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师生互动,教师指导、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教学模式。然而,同时期的《大纲》为什么没有采用课程改革的理念,这一点值得思考。
[1]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M].大连:大连理工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日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研订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EB/OL].(2001-06-08)[2010-08-10].http://baike.baidu.com/view/1265891.htm.
Abstract: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Syllabus”and“Standards”in terms of teacher role and other respects,this pa2 per intends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ces be tween them in teachingmodel and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s;and to study the reasons for the change of teaching role in“Syllabus”after curriculum refor m.
Key words:teachingmodel;teacher role;curriculum rationale
(责任编辑:刘东旭)
A Study of the Change in Japanese TeachingM odel from the“Syllabus”and“Standards”
L IN Li2li
(Concord University College,Fujian NormalUniversity,Fuzhou 350001,China)
H369
A
1001-7836(2010)12-0174-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0.12.068
2010-08-01
林莉莉 (1984-),女,福建福州人,助教,硕士,从事日语语言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