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族”生存现状研究分析——以南昌市为例

2010-10-09 07:05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方明
财经界(学术版) 2010年3期
关键词:蚁族毕业生大学

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 方明

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方婷

江西省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彭弟庆

一、“蚁族”的由来

“蚁族”,并不是一种昆虫族群,而是“80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之所以将该群体命之为“蚁族”,是因为这个群体和蚂蚁有许多相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这一群体的人数到底有多少,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但研究表明,估计全国的“蚁族”有数百万人。“蚁族”多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和餐饮服务等低层次、临时性的工作,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有的甚至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收入低且不稳定。从“象牙塔”跌入“城市夹层”,“天之骄子”的光环不再惠顾这一群体,他们比普通人有着更多令人堪忧的现状、年轻脆弱的心灵以及无法释怀的青春梦想……

二、南昌市“蚁族”生存现状

班某,女,1985年生,贵州人。江西某大学全日制本科大学毕业,通信工程专业。2007年7月毕业后留在南昌,现供职于江西联创光电有限公司。她在南昌市青云谱区的梨园小区租了一套房子,房租每月1200元,常住人口6人,经常有同学或朋友来南昌找工作就去她那住,也不付房租,找到工作后即搬走。其中5人为本科毕业,1人专科毕业。每月工资1500元,大家庭生活必须开销500元,房租200元,坐车上下班200元,在公司吃中饭150元。2009年在男朋友家人的资助下购房一套并结婚,现在男方每月工资全部支付月供,其本人还要出一部分,其余作为两人生活费。告别“蚁族”。

上面是个典型的“蚁族”破茧成蝶的例子,同样,如果不是父辈人的支持,可能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在这个城市真正立足。可是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能力能够支持自己的子女。如:与班某当年同租的四个人,因为班某她的离开也无力支付每月1200元的房子,换了一间800元每月的房子,依旧过着群居生活。

根据笔者的走访调查发现,在南昌的“蚁族”主要居住在城市郊区或者是在城中村,城市郊区的住房条件相对较好,而城中村则较差,其中城中村以铁路上那几个村为主要聚居地。在当前房价突飞猛进的时候,房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铁路2村,2007年一套800元每月的房子现在也涨到了1000元左右。这无疑又给“蚁族”们新增了一笔开销。2008年的金融危机,虽对南昌的影响不大,但是却给企业主发现了当下就业的极度艰难性,以前承诺的加工资也不加了,奖金也没有了。“蚁族”的生活日益艰难。并且他们生活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思想情绪波动较大,挫折感、焦虑感等心理问题较为严重,且普遍不愿意与家人说明真实境况,与外界的交往主要靠互联网并以此宣泄情绪。

三、“蚁族”现象的本质

“蚁族”现象集中反映了当前中国两大最重要的社会问题:一是城乡二元结构和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二是高等教育普及以及产业化后整个教育体制的改革。这两个问题不仅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而且是关系到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根本性问题。而农民工和农民问题以及下岗职工,并没有涉及到第二个问题,而恰恰是通过第二个问题,“巧妙”的实现了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制度转嫁,并在新形势下愈演愈烈。蚁族现象是这两大问题的结合,如果没有妥善处理好,必将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而绝非危言耸听。

“蚁族”现象的出现有两层次的原因:一是在我国大的社会环境的原因,二是“蚁族”们自身的原因。

(一)我国大的社会背景

(1)中国社会分层加剧

市场经济,就会有优胜劣汰,就有可能大学生失业的现象。每年都会有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失业,他们与城镇下岗职工、农民工整合在一起,这些无疑加剧了大学生在城市的就业压力,也构成了今天中国新的过渡性群体“蚁族”。大学校门已走出,而社会的大门还没有完全敞开,这是一个艰难的过渡,也是一个必然阶段。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大学生毕业是一种培养理念、个人期望与市场需求相互磨合的过程,也是一种游离状态。“蚁族”作为一个过渡性的社会群体会长期存在。

(2)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难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存在,以及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就业结构等一系列的调整,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在政府投入4万亿的投入后,我国的GDP依旧是通过高投资来增长。

(3)大学连年扩招的结果

2003年正好是第一批大学生毕业,第一批扩招的时候,这些大学生毕业之后就不太好找工作,没有工作同样说明就没有固定的居住点,学校此时已经不允许毕业生住了,群居成了毕业生的首要选择。开始的时候像这样的群居还是少数,因为当时大部分毕业生最终还是能够找到工作,可是到了2005年群居已经有一定的规模,2007年规模已经更大了,现在更严重。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固化

(1)“蚁族”为什么不回乡

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连年大规模扩招,大学教育发展过快,让更多的来自农村的小孩有了上大学的机会,于是产生了“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的就业观念。这种就业观念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如面子问题,他们认为父母好不容易把他们培养出来就是想让他们离开家乡,去大城市生活,如果回去了,父母没有面子,自己没有面子。

除了面子,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专业设置,教育体制与市场需求错位。问过很多蚁族,为什么不回老家?他们回答,“我专业是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电脑编程,我回县城、农村能做什么?”也就是说,他们连一个做农民的能力都没有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已经社会化,实行自主择业,但市场需求情况并没有及时成为专业设置、招生人数划定的风向标。这就造成了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错位,专业供需矛盾突出,导致大量大学生就业出现因难。

(2)是什么让“蚁族”留在城市

大学生毕业后,在没找到工作的情况下留在学校所在的城市,这种情况,据复旦大学的谢百三教授说,大致在九成以上。原因很简单,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好处实在是显而易见,车比较大,楼比较高,钱比较多,甚至走在街上人也会精神头足一些……但问题是,除此之外呢?除了物质条件的优越以外,还有什么在吸引着他们?我们并非生活在一个崇尚多元的社会,而是一个以“成功”衡量一切的社会。当社会的绝大多数成员都做着一个相同的“梦想”而浑然不觉时,我不敢说这样的社会很危险,但至少它会很无趣、很单一。所学专业的限制以及泛滥成灾的“成功学”,让他们的人生已经被某种公认的“成功”所选择,而不是主动地选择自己的人生。

四、“蚁族”的未来

“蚁族”已成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的第四类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问题也应该纳入到政府的视线当中去了。如何解决日益增多的“蚁族”问题,对于我国今后的良好发展起到了相对大的作用。

随着中国社会城市化、人口结构转变、劳动力市场转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结构性因素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在大城市就业。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蚁族”的数量在未来几年内必将急剧增加。因此,尽管“蚁族”还没有形成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阶层”,但日益显现的“蚁族”现象应当引起社会的充分关注和重视。

就笔者来看,解决“蚁族”目前困境应当由政府主导,并引起社会公共关注,主要有:

(一)提高大学教育质量,使大学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据“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有59.1%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其中50%的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当前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制约了大学生就业。因此,应该考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大学课程设置体系改革,从招生制度、研究生培养制度等体制设计上促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培养大学教育的独特性,不能出现万校“千篇一律”的现象。

(二)完善大学毕业生保障体系,将大学毕业生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

“居者有其屋”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解决住房问题想要达到的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设与发展。从1999年5月1日《城镇廉租住房管理办法》的正式出台到2007年11月九部委联合颁布的《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和《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旨在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住房保障体系。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群体的规模在逐渐扩大,以2008年为例,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绝大部分新就业的大学毕业生都面临着严峻的住房问题。出台政策,合理引导廉租公寓开发。改善东西部地区收入差距,增强中西部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

政府应当加快西部地区发展脚步,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中西部地区应努力加快中、小城市的建设发展速度,以带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小城市要在结合考虑诸因素的基础上,做好城市建设发展的产业定位和科学规划。制定并实施一套支持鼓励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的政策,如土地政策、产业政策、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政策、吸引人才政策、鼓励创新政策。同时,还应特别注意加强社会治安和环境卫生的管理,以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这样那些高学历的人才不会挤在大城市里,而是去更为广阔的空间内发展。

[1]生活在城市边缘的“蚁族”.科学时报,2009;12

[2]蚁族.百度百科

[3]廉思.蚁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

[4]蚁族生存现状调查.21cn网站

[5]“80后”生存现状大调查.中国新闻网

猜你喜欢
蚁族毕业生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弱势群体新闻报道的存在问题分析——以“蚁族”为例
最“叛逆”的毕业生
“蚁族现象”的伦理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