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几点设想

2010-10-09 07:05海安县县级机关事务管理局钱梅
财经界(学术版) 2010年3期
关键词:成本产品质量

海安县县级机关事务管理局 钱梅

成本管理是企业对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费用和支出进行的管理。主要包括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与分析等一系列经济管理工作。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日益成熟的今天,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除了依附于产品是否适应市场的需求,更取决于产品成本的高低。而产品成本的高低,又取决于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的优劣。因此,产品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尤其在新时期,生产、技术、管理环境日益变迁,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和连续化程度空前提高,科技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传统的成本管理观念已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管理的需要,更新成本管理的观念,探求新时期成本管理的方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树立科学成本管理观念,跳出传统成本核算框架

(一)树立成本效益观念

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当代,企业的竞争是产品价格和质量的竞争,而产品价格、质量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企业成本的竞争,而竞争的结果最终则表现为企业效益的高低,乃至关系到企业的兴衰与存亡。如果说价格主要取决于市场因素,更多的依赖于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话,那么成本则在很多方面取决于企业内部的各种因素,是企业内部各项工作与管理的集中体现。先进的成本水平不仅是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而且是市场竞争中克敌制胜的法宝,从这点讲成本便是企业的精髓之所在。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强成本核算,为降低产品的价格赢得用户,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为此,首先要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及时提供成本费用资料,指导新产品的开发设计与老产品的改进换代、技术设备的更新改良,以及对市场预测、开发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努力扩大收入与成本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满足社会公众无限的需求。同时要及时进行成本习性分析,努力降低产品成本,以尽量低的成本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或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开发更多的产品功能,提高产品的价值,充分发挥成本效能。另外要以收入为基点考察成本,避免无效成本耗费。还要关心产品质量以及市场实现价值,从而形成高质量、高效益、低消耗的良性循环,以全新成本观念来适应市场经济的变革。

(二)树立完整、全局的成本观念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成本管理系统只限于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范围只限于工厂内部,局限于产品制造过程,忽视投产前新产品开发、设计过程及产品售后的成本核算。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成本概念的内涵、外延都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由于每一个企业都是对产品进行设计、生产、销售发运和辅助其生产过程的集合体,所有这些生产经营活动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都可以用价值链表示。所谓价值链观念,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各链式活动,还包括企业外部的链式运行,如供应商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关系,由此派生出一系列的成本。如:为实现一定的生产、销售和利润而确定的目标成本,为销售产品而发生的储运、装卸等方面的劳务成本;为产品销售市场的开发、宣传等而发生的宣传、广告、媒介成本及为研制开发新产品而发生的开发成本、设计成本、用户成本以及质量成本等,从而组成了多元化的成本概念体系,环环相接,不可疏漏。因此,在成本管理体系中,一定要关心这一价值链的作用,必须树立全局性、竞争性、完整性、科学性的成本观念,才能正确及时地掌握、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合理归集、分摊产品成本,增强非制造成本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的战略地位以及应变于市场的抵御能力,发挥成本管理的效益功能,实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价值。

二、制订成本控制目标,不断更新改革成本核算方式

至今我国还有不少工业企业由于受传统成本核算方式的影响,会计核算及管理仍采用计划成本计价方法。平时发生的有关成本、费用均采用计划价计算,月底通过“材料成本差异”帐户调整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差异。产品成本是生产后计算,按帐面成本资料加厂商期望利润作为产品价格投入市场,算出多少为多少,未能考虑市场需要,顾客能否接受。一但产品滞销,产品利润就没法实现。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完全出于厂商的一厢情愿,忽视了市场竞争的经济规律,无法适应当今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企业必须改革传统的核算方法,按照全新的市场经济理念、确定成本核算方式。企业在生产前不仅应从工艺技术上考虑成本应当多少,而且应从市场营销角度考虑成本必须是多少,根据市场价格来确定企业成本控制目标和成本限额,用这些目标和限额去控制设计过程和试制过程,并控制整个产品从开发到上市的全过程。为此,企业应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目标成本,同时为保证目标成本实现,企业内部必须实行目标成本与各部门、车间、岗位的成本绩效相挂钩,与工资、奖金、职务升迁、职称变更联系起来,真正做到“能位相当,责职相符”的高效运行机制,避免目标成本“我制定、你执行”相互脱离的局面。这里应该注意的是:运用目标成本管理方法时,不能只关注企业产品的单位成本利润,还应考虑市场需要、产品质量,销售成本以及产品更新换代等一系列主客观的变动因素,充分理解、掌握价值工程原理并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三、考虑成本动因,科学合理归集分配成本费用

成本在本质上是一种函数,是各种独立或相互作用因素(自变量)合力驱动的结果。成本动因可大略归纳为五类:数量动因、批次动因、产品结构动因,加工过程动因、工厂动因,现在还要加上市场动因。但我国传统的成本会计把业务量(如产量)看作是唯一的动因,成本计算对象为有形产品,即企业的最终产品,并且常把生产数量、直接人工工资或直接人工工时作为分配间接费用的唯一标准,将新产品研究开发费、产品设计费、技术更新费、市场开拓费等均作为期间费用冲减企业利润。这样的核算方法所造成的成本核算范围,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不完整,劳动密集型产品所负担的成本相对较高,而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相应负担的成本较低,没有能够反映出真实的成本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日益加快,直接人工费用,直接工时都会逐渐减少,而机器的折旧费,动力费等间接费用、销售费用,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费、广告宣传等前后期费用却会大幅增加,倘若仍按传统方法和标准归集分配成本费用,恐怕会严重歪曲产品成本信息,造成一定的隐患。所以,我们应该合理归集新产品开发费等前期费用,以及产品售后服务宣传等后期费用,按照成本动因理论进行多种标准分配方式,切实合理地计算成本,及时反映产品成本的真实情况,做到计算准确、核算及时、数据真实合理。要使受益对象既分摊了制造过程中的有形成本,又负担了无形成本(如售后服务、广告宣传等),从而充分体现了会计核算的收益分配原则。

四、实施“三全”成本管理,落实成本管理的对象和责任

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的经济管理学科,它充分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全要素”、“全员”的管理,是建立一个良好的成本管理控制循环体系的必要措施,这样才能使管理工作做到紧密配合有条不紊,才能使降本增效的工作得到有效的实施。

“全过程”管理:是指从目标管理的制订、产品的设计、产品试制、材料采购、工艺流程、计划安排、产品制造、质量管理、产品销售、售后服务、市场开拓等方面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跟踪核算,控制分析,以实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核算几个环节的有机结合,实施全过程的监控管理。

“全要素”管理:即对成本和获利能力有重大影响的制造成本和关键费用进行全要素的剖析,逐项进行核算。必须重点控制的费用主要有设计成本、采购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质量成本。关键的要素有产量、原材料、销售数量、售价、机器小时运转率、劳动生产率、次品率、废品率等。核算分析时应将企业历史最好水平,行业先进水平,年计划水平及本年实际水平进行比较,找出成本控制的关键点,以及降低成本的主要方面,从而做到有参照、有比较、有步骤、有鞭策。

“全员”管理:指产品成本发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所涉及到的企业所有部门和人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在生产力这一系统中,人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据日本研究,职工教育水平每提高一个年级,技术革新者的比例平均增加6%;员工提出技术革新建议一般能降低成本5%,而科技人员的建议一般能降低成本10%~15%,特别是受良好教育的管理人员推广现代管理科学方法和技术,可降低成本高达30%以上。因此注意培养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综合素质,集体观念,工作态度和责任感都是非常必要和关键的。为了便于“全员“参与管理,可制订一系列成本指标,分级归口管理,并配以严格认真的考核制度,形成“成本管理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成本的管理网络体系。

在全员管理过程中企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成本管理理念。随着科技经济时代的到来,简单降低劳动力价值的补偿方式应成为历史,我们应该把着眼点放在挖掘人才的潜能上,尊重人才、关心培训人才,不断进行职工的知识更新培训和人才的后继教育,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调动其知识潜力和主观能动性,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大力推进竞争机制,增强企业内部管理活力,不断提高职工劳动生产率,使成本管理工作全面铺开,跨入现代企业管理的先进行列。

五、重视质量成本,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与产品成本的关系

在当今强手如林的市场竞争中,“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观念已深入人心。为此,重视质量成本与降低产品成本是两辆并驾齐驱的马车,哪一头也松不得。质量成本是企业为确保规定的产品质量水平和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而支出的费用,以及因为未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而发生的损失之和。它既包括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厂内损失、厂外损失等直接的质量成本,也包括外部质量保证成本等间接成本,既有属于成本开支范围的主观成本,又有属于产品质量未实际支付,而应计算的降级折价损失、停产损失等隐含成本。隐含成本因未包括在产品成本之中,很容易被疏忽和遗漏,所以应加以关注,一旦发生质量事故,便会形成损失,导致有形成本的升高,制约企业的发展。

在一般情况下,企业要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必定要投入一定的研究费用、培训费、检测费等,因而从质量成本的构成来看,似乎产品质量的提高会引起产品成本的增加,但不能因此把质量成本与产品成本对立起来,武断地认为提高产品质量,必定会增加产品成本。我们应该通过分析看到产品质量提高了,产品的绝对成本是有增加的现象,但因质量问题而造成的内部质量损失或外部质量损失会大幅减少,同时产品的市场信誉和市场占有率则会大大提高,产品的销售价格和销售收入会大幅度增加,企业的生产经营会形成良性循环,收益与积累将不断增加,最终实现降本增效的美好愿望。因此,在进行质量成本监控管理的过程中,要把质量成本与产品成本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技术与经济融为一体,形成现代成本管理的新观念,注意积累经验,稳定产品质量,争取消灭次品、废品及返修品,多渠道降低成本,达到质量成本与产品成本的统一。我们重视质量成本,主要在于强化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质量责任,用最具经济的手段考核企业全局质量管理的经济效益,生产出用户满意、市场畅销的产品,实现产品的质量价值和成本价格的最佳结合,形成成本效益的最佳结构,为企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财富。

猜你喜欢
成本产品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质量投诉超六成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新产品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