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财经大学 陈少铭 高浠媚
浅谈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东北财经大学 陈少铭 高浠媚
自2007年开始,于2008年9月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这一历史性的变革影响了世界每一角落的个人及群体。自凯恩斯以后的经济学家在细致分析后,得出结论,经济学不是一个先知先觉的学科,无法靠经济学理论操作金融市场,因为它神秘的无法令人预测其运作方式!
金融衍生品 欺骗性放贷 流动偏好陷阱 财政政策
“居者有其屋”是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一贯国策。至今,建筑业已成为美国名副其实的龙头产业,其贡献率占GDP的10%以上。在布什总统的连任竞选中,他依靠“所有者社会”这一经济纲领,以明显的优势当选连任。布什表示,政府的任务就是为穷人提供“人民买得起的房子”,并承诺,建设一个人人拥有自己住房的社会!
在此期间,次贷品种的进一步创新引发并累积了道德危机,即欺骗性放贷。终使次贷在数量激增的同时,品质日趋劣质化。美国的抵押贷款公司及商业银行以打包的方式放出次贷,卖给“两房”。在风险转移的同时,又获得重新放贷的资金。“两房”的迅速发展忽视了资产的质量,成为次贷危机爆发的“温床”!
金融衍生品的创新,使金融资产迅速膨胀,为资产创造了更多的流动性。拉长了金融交易的链条,助长了投机。一些银行,房地产开发商为谋求个人利益,乱放贷乱,而不顾借款人实际还贷能力,通过资产抵押证券卖给金融市场的贷款,最终使得金融体系崩溃!
在此次危机中,人们为规避金融资产市价下跌的风险,大量抛售金融资产而存储最具流动性的现金。由于流动性偏好如此强烈,使得中央银行无法通过再行降低利率来使人们放弃持现的观念,从而无法推动投资,这就是所谓的“流动偏好陷阱”。所以,美国政府的货币政策因 “流动偏好陷阱”的存在而失效,政府只能利用扩大财政支出的形式,进而扩大规模投资,以扩大内需,提高就业水平,才能缓解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美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同时美元又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因而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除影响本国的经济实体外,必然会波及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克鲁格曼将此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比喻成大地震。毋庸置疑,震源就在美国的华尔街,然后,受波及的范围却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在此次危机浪潮的冲击下,中国出现怎样的景况,无以吸引着全世界的高度关注!
由于中国的资产证券化规模尚处于初级阶段,且中国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使中国在金融领域免受于金融危机的严峻冲击!但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高度化的进程中,中国长期以来依靠外需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一不争的事实,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在此次危机中成为一枝独秀!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直接影响是严重依赖出口的外向型企业,些许企业的倒闭是在所难免的!在进口方面,由于国际市场上的大宗商品均以美元定价,金融风暴带来的冲击密切影响着美元的汇率。美国政府在国内需求疲软的情况下继续推动“弱势美元”下的出口,势必会使得原油,铁矿石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再度推高,我国进口的以美元为计量单位的大宗货物的成本也必然会显著增加!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较为严格,银行虽然受到了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但损失较小!虽然政府实施一系列政策努力扩大内需,但由于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已经变更,即使银行再降低利率,在短期内还是难以改变少量资金回流银行这一趋势!
钢铁价格持续下跌,由于中国扩大内需的政策,有陷入通货膨胀的危险!石油,煤炭等能源行业受到的冲击是长期的,其表现为能源价格的持续走低,但由于中国扩大内需的政策及时启动,不至于价格下降过于明显!
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状况构成突发状的冲击。制造业(特别是出口型制造业)及服务业,其贡献率占GDP份额越大的地区,城镇受影响越严重。如以北京,上海为核心的大型城市中已形成了服务业,商业为主体的城市经济形态受到不小的冲击……
然而,当我们目睹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诸多不利冲击的同时,更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对中国来说,此次危机不失为一个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契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制定正确的政策,使调整的力度能够运用于我国的实际需求。金融危机在危及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失业人口和就业的困难。这要求我们同时为企业和就业创造有力的市场,增加对困难群体的财政资助。长期以往,使之常态化,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扩大内需,改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作用!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为应对金融危机颁布以下措施:
(一)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存贷款利率水平,促进人民币信贷投放。
(二)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推出了总额达4万亿的两年计划,带动地方和社会参与建设。
(三)实施结构性减税,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
(四)实施产业振兴调整规划,既着眼于企业目前存在的困难,又致力于产业的长远发展。采取有力措施,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先进生产力!
总结: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改革调整
随着金融危机的发展,中国长期以来过于依赖出口的增长模式正在调整,通过扩大国内市场,提升服务业比重,中国经济有可能加快实现增长方式转变走上更健康,可持续,资源环境友好型的道路!
(责任编辑: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