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导学教学平台的过程评价模式研究

2010-09-29 10:00:06吴飞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年24期
关键词:导学功能评价

吴飞

(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江苏镇江212009)

基于问题导学教学平台的过程评价模式研究

吴飞

(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江苏镇江212009)

文章在设计问题导学教学平台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的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全过程的评价模式,此模式可以把学习的过程和评价直接结合,具有重视能力、过程式、自动化、可持续发展、分层次、个性化等优点。

过程评价;问题导学;教学平台

一、研究背景

目前,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评价,通常有以下一些做法:一是使用评价软件,通过学生和教师对作品的打分,给予评价,即过程性评价;二是阶段性测试,如单元、期中、期末考试;三是学业水平测试。但是这些评价方法注重的是结果,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能力问题,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也有一些教师提出了新的评价方法,如《关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评价的探讨》一文指出,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使用观察法、学生自评法、发展评价法等,采用量规评价表和电子档案袋来评价;[1]《过程性评价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的理念与策略》一文用ASP构建了评价平台,实际上也是教师和学生通过软件填写评价表的方式;[2]其他的一些研究也都集中在使用电子学档、数字化档案袋等进行评价。所有的这些过程评价方式都需要教师和学生烦琐地填写纸质或者电子的表格,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而言,在信息课的有限教学时间内,实际上很难做到。

如何才能把学习的过程和评价直接结合起来,而不加重教师、学生负担?如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注重能力?比如一个学生A学过很长时间的电脑,但他的学习能力很差,而另外一个学生B从没接触过电脑,但此学生接受能力、学习能力很强,善于学习、爱学习。对于这样的例子通常给出的评价是B学生为差,严重打击了一个本应该是优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研究的问题导学过程评价模式可以根据A、B学生的学习过程自动做出评价,有效避免类似情形的发生。

二、问题导学法和过程性评价

我国历来重视问题教学,早在古代就有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提法,它深刻地揭示了疑、思、学三者的关系。问题的提出既是学习的起点,又是学习的动力。苏格拉底创设了用问答方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正确答案的问题教学法,亦称“产婆术”教学法,说明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起着助产的作用。近代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从而把问题教学系统化。

在传统的教学中,“问题”通常是教师已经设计好的,并非学生自己的疑问;学生完成了教师的问题,教学任务就完成了。实际上应该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找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通过仔细研究,笔者发现学生对问题的发现、思考和解决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学生进行过程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

过程性评价是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的、建构学习者学习活动价值的过程,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①过程性评价是一个对学习过程的价值进行建构的过程;②过程性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完成;③过程性评价强调学习者适当地进行主体参与;④过程性评价是一个促进学习者发展的过程。定义本身表明了过程性评价不可能通过一次评价完成,它应该是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学习者参与的、渐进的价值建构过程。[3]

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相结合,最好的做法是学习的过程能够自动产生评价的结果,而不是再人为地去填写一些表格,特别是信息技术课程,这种手工填评价表的做法在实际教学中很少能真正使用。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对此过程的评价,可以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

三、问题导学教学平台

基于上面提出的问题,笔者使用.net2005平台开发了一个基于问题导学的教学平台QuesTeachMP,把“问题导学”和“学习评价”、“过程评价”的思想融于此平台中,为信息学科的评价做了一点尝试。问题导学界面见图。此平台功能丰富,主要有问题导学功能、教学管理功能、评价功能、机器检查功能、设定座位功能、资源下载功能、考试中心功能、后台管理功能、统计功能和点名功能。此学习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进行学习是创新学习的重要特征和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问题情境的创设者、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学生学习的鼓励者;学生是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在本文中主要介绍基于问题导学的学习过程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评价。

问题导学界面图

四、问题导学学习过程和评价模式

平台中“问题导学”和“评价”的功能主要有:教师、学生提问,学生对问题自评,对学生自评结果的统计,教学管理中对问题的解决,学生回答问题,对学生回答的统计,学生个别提问,教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设精华,作业中的问题讨论功能,学习效果评价,学习时间评价,学习态度评价,学习能力评价,课堂表现,考试中心等。学生通过“问题导学”来学习、如何根据学习过程得到相应评价的过程如下:

一是教师需要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应该事先创设好一个引人入胜又切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此情境可以集成在平台的“教学管理”栏目中。

二是引导学生共同得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学生根据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讨论,得出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大家补充,教师归纳,形成本节课的主要问题,并实时放入“问题导学”的“问题”栏目中。通常认为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的学生,应给予较高评价,在学生通过平台提问题的过程中,自动给予记录。

三是学生思考问题,并对问题做出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课本、学案,甚至网络,通过小组讨论自学这些问题。然后,在平台中对第二步提出的问题进行自我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有“不明白”、“正在学习”和“完全弄懂”三点,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

四是教师统计学生的自评结果,根据统计结果实时调整教学安排。对于学生经过自学后大部分同学都“完全弄懂”的问题可以不讲或者略讲;对于学生经过思考、自学后仍然是“不明白”的问题,就应该多给一点时间来让大家讨论、一起学习,教师做好引导工作。

如果学生通过学习能很快将问题由“不明白”转变为“完全弄懂”,则证明学生学习能力强,系统给予评价权重;而如果学生原来就是“完全弄懂”,学习过程中又不积极回答他人问题,则减少评价权重。

五是问题导学的“解决问题”阶段。分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各问题可以由一个小组主要发言,其他小组点评和补充。这个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能力。学生如果仍然难以理解,可以通过个别提问功能,向教师或同学提问。学生可以回答其他同学的问题,提问同学可以给予回答效果反馈,无论提问还是回答都可以作为学习态度和能力评价指标。

六是互评阶段。平台内含作品投票评价系统。学生可以上传作品,并相互评价,以及进行投票。评价和投票的结果作为评价的指标。

七是目标检测阶段。对学习的情况进行检测,方法是使用平台的“考试中心”功能,即时评价,即时反馈。这里有两类测验:一是统一考试;二是提供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自动组卷的功能,即提出由“不懂”到“懂”的相关题目。

由于少量学生可能在自我评价中缺少诚信,故此步必不可少,但应慎用。此步骤作为对学生的客观评价,同时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应逐渐减少使用,即少一点对结果的评价,多一点对过程的关怀。

八是有选择地回答问题阶段。学生可以对自己的问题或别人寻求帮助的问题进行回答。此时,学生可以再回到第三步的地方看一看,自己评价为“不明白”的,或者自己容易忘记的知识点应该自己再回答一下,既可以加深印象,又可以作为自己以后复习时的材料。

以上各步骤主要是从学习的态度、能力、效果来评价的。由于此平台可以放在网络上,因此学生在课后、家里也可以使用,在课后的登录次数、有效学习时间都可以作为评价指标之一。

在课堂上,还根据学生用户登录、检查机器的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由系统自动给予“课堂表现”的评价。例如“用户登录”功能根据登录的时间来确定学生是否迟到,由下一节课的学生对上一节课学生的“机器检查”功能判断学生是否爱护机器等。

五、基于问题导学教学平台的过程评价模式特点

1.重能力

教育应该使学生能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不能只是用“一张考卷”对学生做出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无疑打消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积极性,又回到了死记硬背考试要点的老路上。而根据情境,找到学习目标,并归纳为待解决的问题,把大问题细化为小问题,然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力,学生不再仅仅根据考试来评价,基于问题导学教学平台的过程评价模式重点在于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体现的能力。

2.过程性和自动化

过程取向的评价把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体现了对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尊重。[4]当基于问题导学平台的学习行为体现为学习者通过可获得的各种资源和可得到的各类帮助进行的自主学习的时候,学习评价的含义就再也不是传统评价意义上对学习结果或名次排序了,而是注重学习的过程。评价与当前发生的学习紧密联系,整个过程自动产生,并及时反馈,学习者据此可以不断调整和改进学习。

3.多元性

多元评价是学生评价的改革方向。问题导学评价模式除了采用传统标准化测验的手段之外,还采用了评价学生完成作品或任务、团体合作解决问题、解决他人问题、解决自己的问题、课堂行为、作业完成量、反馈信息、参与课程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不是从单一考试背景中,而是从广泛的背景中收集体现学生学习情况和多种能力的信息。

问题导学评价模式的评价主体也是多元化的,对某一个学生的评价分别由来自教师、学生同伴、学生本人的评价共同组成,这样有利于扩大评价信息的来源渠道,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另外,家长也可以登录平台,做出评价。

4.持续发展性

发展性评价是以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促进作用为根本出发点,以融合教学与评价为基础和核心,以教师运用评价工具不断开展行动研究和反思,从而改进其教学和课程设计为中介或途径,并最终促进学生、教师教学以及课程三方面共同发展的评价。[5]

通过问题导学的学习和评价模式,学生很清楚地知道如何回答和解决诸如“完成了哪些学习任务”、“已经取得了哪些进步”、“如何才能得到提高”之类的问题。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的研究性学习问题,可以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5.分层次个性化学习

问题导学学习平台的合理使用,有助于为起点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资源和服务,既节省了基础较好的学生的时间,又为基础稍差的学生提供了反复学习的支持平台。系统提供了根据自己“不懂”到“弄懂”的问题自动组卷的功能,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测试。这种个性化的评价,让学生体验到了自己学习的过程和成功的感觉,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所有学生一张卷子。

综上所述,问题导学是学生变死记硬背为能力学习的关键,这一问题解决的过程又正是对学生评价的关键,把这一过程用教学平台的方式规范化和自动化,可以弥补以前对学生过程评价难以真正实施的不足。

[1]张雄.关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评价的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5,(12):66-69.

[2]周玳珈.过程性评价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的理念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06,(5):60-62.

[3]谢同祥,李艺.过程性评价——关于学习过程价值的建构过程[J].电化教育研究,2009,(6):17-20.

[4]梁斌.基于网络课程学习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的设计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8,(12):72-74.

[5]刘岗.基于发展性评价理念的课堂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9,(10):83-86.

(编辑:王天鹏)

G40-058.1

A

1673-8454(2010)24-0065-03

猜你喜欢
导学功能评价
也谈诗的“功能”
中华诗词(2022年6期)2022-12-31 06:41:24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