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娜,夏 明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铜川市分校,铜川职业技术学院继教院,陕西 铜川 727031)
【远程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
我省学习化乡村建设中成人开放教育学习策略*
赵丽娜,夏 明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铜川市分校,铜川职业技术学院继教院,陕西 铜川 727031)
对学习者的研究是农村远程教育领域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本文在对我省农民学习需求、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在农村的的发展和作用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民的学习动机、学习条件、心理特征、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应采取政策导向、情感调节、资源吸引等策略使农民朋友有效利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平台来满足对学历教育的需求,并不断提高和改善农民的学习效果。
学习策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农民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国农业人口众多而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落后的文化素质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阻碍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基于此,学习化乡村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当代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C.)提出了自由学习的原则,认为人人皆有学习的潜力,学习需要自由的学习环境,这种理论也为农村成人学习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新形势下农民已不再是传统观念下的大字不识一个,只会“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耕作的大老粗。我们在陕西省范围的调研中了解到,目前扫盲工作已基本结束,农民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已达53%。并且以系统化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为特点的学历教育正逐渐成为部分农村干部、乡镇企业管理人员甚至部分普通农民的迫切需求。而这一群体远离高校,工作生活在偏远的农村,离土离乡求学不现实,这种状况下,借助已搭建的各类远程教育平台,利用业余时间,采用网络学习的方式参加学历教育就可以很好满足这种需求。因此加强对农村这一特定区域和农村成人这一特定群体的网络学习策略研究极为迫切,其研究成果对加速学习化乡村建设步伐和推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1、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分析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参与远程开放教育学习的农村学员的学习动机都是出于自身的需要,目的性明确,但这一目的的功利性较强。他们肩负工作生产和家庭的重担,非常希望结合自身的工作生产特点来参与学习活动,希望能灵活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尽快学以致用使收益或其它方面得以改善。由于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学习动机也有所区别。“为获得文凭或学历而学习,以便进城打工容易找到体面的工作”往往是那些年纪较轻初中或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的想法,这种动机的女性较男性更强烈;年龄较长的农民参加学历教育多是倾向于“系统掌握某一农业实用性技术。”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因条件所限,更愿意参加直接见效益的短期培训或求得专家指导,他们是“为了转变家庭经营内容而学习”和“实际生产中遇到困难而学习”,这一群体对学历提高几乎没有要求。另外,年收入较低的农民倾向于“为了自身掌握多项技术而学习”和“改变家庭经营内容而学习”;年收入较高的农民愿意“为抬高自己地位而参加必要的学历教育”。
2、心理及思维特点分析
陕西是中国传统文明的源头,从半坡文明开始,西周、秦朝、西汉、隋、唐等都曾在这里浓墨重彩地写下了中国历史的辉煌,秦砖汉瓦随处可见。加之关中地区土壤肥沃、自然灾害少有发生,这一切既成为陕西人的财富,也是陕西人的负担。现实中的落后与历史中的辉煌给陕西人很大的失落感,它使陕西人保守偏执,形成看似矛盾的性格。在外人看来,陕西人既保守,又开放;既粗犷,又心灵手巧;既吃苦耐劳,又贪图安逸;既安于现状,又躁动不安……。这种性格特点的结果造成陕西人进取心不强,对新事物缺乏应有的敏感度,加之大部分农民文化程度低,对新的知识理论易表现出惰性心理,学习中遇到困难容易退缩。但如果他们内在的学习欲望、学习积极性一旦被唤醒、被激发出来,一旦意识到某一专业知识对他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其内在的认真、一丝不苟的韧性就会显现出来,从而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3、学习条件分析
现实中的广大农民非常希望通过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受太多因素的制约造成这种愿望难以实现。比如我省农村普遍教育设施简陋,各级政府在此方面的投入也较低,高等教育的建设几乎处于空白。农民难以就近进行系统化的学习。从调查结果不难看出,大多数农村人由于经济收入低且不稳定,孩子是未来,他们可以接受对孩子必要的教育投资,很少会舍得为自己进行教育投资。据世华财讯报道,2009年陕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500元以上。这种收入状况虽比过去有了很大改善,但在满足衣食住行的各项基本需求之后,所剩无几。长期的艰苦生活使农民养成了紧衣缩食的习惯,即使在相对富裕的村组,其教育的投资与贫穷的村组相比并没有明显提高。我们在走访的临潼县北田乡滩田村、宝鸡岐山县五丈原北星村、三原县高渠乡沈家村、铜川王益区黄堡镇冯家桥村时发现,这里许多村组收入较高,相对富裕,但家庭拥有计算机的情况也不乐观,仅占30%左右,能够上网的比例仅占20%左右。
4、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分析
农民信息获得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占主导地位的是大众传播媒体。家庭年收入高的农民在信息获取渠道上要比家庭年收入低的农民更加丰富多样,他们往往和农业服务机构的关系要更紧密一些。家庭年收入低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更倾向于人际传播。中年农民更愿意从农业服务机构获得信息。
农民习惯的农业技术及学习信息来源(多项选择)
以上数据也可以看出,目前农民信息的获得最主要的还是依靠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这些传统的大众化媒体。然而上面的图表同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喜的信息预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计算机网络会迅速在农村推广与普及,计算机网络取代广播电视而独占风骚已势不可挡。2009年1月13日,CNNIC发布的《第二十三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08年底,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8460万人,较2007年增长了3190万人,增长率达到60.8%,大大超过我国整体网民增长速度(41.9%)。尽管目前我省农村学习条件相对落后,农业人员上网操作学习能力差,他们参加学习时,难以适应网上的学习环境,使用文字材料也就成为他们最方便、最不得已的选择,造成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然而,从发展前景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农民对网络学习环境适应以及上网学习能力等今天深感困惑的问题会在新一代的农民身上迎刃而解。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以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信等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将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思想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学历教育方式。其技术基础主要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核心是网络技术。它打破了时空、年龄的局限,其丰富的教育学习资源,个性化的学习材料设计,有效的学习支持系统,特别是相对比较低廉的费用,能够成为我省城乡居民终身学习的最佳选择。因此,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已经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很好的模式和工具,各种技术培训和学历学位教育等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有效进行。
1、教育资源的共享性。远程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在教育资源上的束缚与垄断,通过互联网使得优秀教育资源不受地域和时空的限制,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使得偏远的农村只要有计算机网络,就能够享受到优秀教育资源带来的益处。
2、学习的自由性、方便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提供的是开放的教育内容,学习者不受条件限制,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只要能够连接到网络,就可以接受所需的教育。这一特点比较适合难以集中学习、管理相对松散的乡镇农民。
3、教学方式的多样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提供的是师生异地同步或非同步教学,通过利用声音、图像、文本等多媒体技术,以多样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有趣。也可以及时反馈、调整学习内容,按最有效的个别化原则组织学习,更适合学生的个性发展。
4、系统建设的完整性。比如广播电视大学始终是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急先锋。目前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已建成功能齐全、适用性强的互联网站和校园网,具备了网络教学条件和卫星、VB I、I P接收装置,形成了一个上至中央电大下至县级工作站的覆盖全国的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统。其丰富的远程教育管理经验、教学资源传输技术和便利的教学平台为广大农业人员加入终身学习体系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1、多渠道的基础建设扶持策略。尽管电大已建立了自中央电大向下覆盖延伸到全国各县的远程教育系统,但县级工作站条件良莠不齐,远离县城的一些乡镇村的学员参加学习依然很不方便。这部分学员参加网上学习只能另辟蹊径。当然目前我省已基本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形成覆盖全省各村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体系。这一体系依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采用宽带互联网模式和卫星传输模式进行,此工程虽延伸到了各村,但由于计算机设备数量的有限性,也仅能勉强满足村干部的学习使用需求。偏远落后地区的学员仍旧无法进行网上学习,许多学员只能继续停留在传统的以书本为主要媒体的方式进行,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形成浪费。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对农村网络信息工程的投入,或者通过吸收乡镇企业资金及其他社会资金的帮扶来改善乡村一级网络设备条件;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应出台更多的富民政策,使农民尽快走向富裕,依靠自身力量解决学习设施问题。电大系统也要进一步加强县级工作站基础建设,对于生源稳定又比较偏远的乡镇应进行一定的投资,设立学习点。
2、政策导向策略。内在的动力与外在压力的共同作用是激发一个人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产生的最好方式。在我们的走访调研中发现,81%的人员是愿意继续参加学习,普通农户愿意提升学历的占49%,愿意参加短期培训的占43%。这说明即使是普通农民潜意识里也有很强的继续学习的欲望。虽然从统计数字的显示来看,愿意提升学历的人员比愿意参加短期培训的人员要多,而现实的结果是,短期的带有福利性且见效快的技能培训农民会积极参与,由于受学习费用、学习时间、文化程度低等因素的制约,学历教育的可实现性非常小,且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群体。但从长远看,学习化乡村建设不能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培训层面上,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学历教育。因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要求农村人与城里人执行统一标准,种植、养殖、公务员、管理企业只是分工不同,任何一种工作都应接受系统化的专业训练,并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这样的政策和机制才会引导农民踊跃参加不同专业的理论学习,改善农业从业人员文化专业素质低的现状。
3、监控调节策略。实践证明,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学习者会在学习前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诸如寻求某个重要的信息或要点。在搜寻、浏览网页的时候,如果找到目标,便会有一种满足感并及时巩固学习成果,反之便会寻求其他帮助。对农民来说,网络教学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存在一个很大的技术障碍——计算机与网络的操作与使用技术。在此之前,绝大多数农村学员对电脑很陌生,让他们自主学习显然力不从心。因此,加强对农村学员网络学习技能的培训及学习行为过程的监控与引导显得尤为重要。这要求从事各类现代远程教学的教学点必须要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特别是做好农村学员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的培训,使每位学员达到会打字、会上网、会播放课件、会接收卫星资料、会发电子邮件、会设备的基本维护的要求,摆脱功能性文盲的称号,习惯网上学习。并将监控调节贯穿于学员网络学习的整个过程,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弥补,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并使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发挥出它应有的教育效能。
4、情感调控策略。要加强对农村学员学习情绪、情感的控制。由于目前网络学习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网络学习的效果取决于学习者的自我评价,缺少外在的监督。因此,农村学员的学习动机、情绪、意志力便成为影响网络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在我们多年的远程教育实践中发现一种规律,一个网络学习的熟练者大多已建立了处理失败和挫折的心理机制,面对困难,可以通过心理调试排除干扰。而新手则简单地将失败归结于网络本身,如电脑速度、网站设计、支持功能等。农村学员由于接触网络机会较少,一旦遇到障碍很容易消极地放弃网络学习,转而依靠传统教学媒体。因此初学者心理状态的调整就成为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网上学习毕竟只是一种手段和方式,达到预想的学习效果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应针对学员的不同状况,尽快使他们熟悉网上学习,确有困难的不能过于勉强。要不断丰富教材和学习光盘的内容,在网络学习不畅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电话或下乡支教来帮助学员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满足农村学员的学习需求,增强他们继续学习的信心。对那些必须集中进行的教学活动,以及在考试方式、考试时间的安排上要更加灵活,回避农忙季节,减轻农村学员心理负担。
5、专业设置的应变策略。由于各高校网络学院的学习中心大多只延伸到地市一级,所以目前农村学员参加开放教育学习主要是通过电大系统“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进行的,这个项目费用较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村学员参加学历教育的经济负担。但其在专业设置上仅仅局限于农业经济管理和农业实用技术方面,远远不能满足农民多方面的需求。根据我们的调查统计,在关于“你想通过远程教育得到哪方面的培训(多项选择)”,28%的人选择有农业实用技术,选择农产品市场信息有32%,选择职业技能培训有38%,选择医疗卫生的28%,选择文化娱乐的占21%,选择农经管理占17%,选法律知识占26%,其它占5%。可以看出,农民学习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农业实用技术,而是多方面的。因此在进行专业设置及教学内容的选择时要与当地的产业相结合,还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在专业上除了农村实用技术外,还可以增加经济、法律、卫生等方面专业内容。有条件的地方还应引导农民学电脑,掌握信息技术,可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考虑到地区性差异,部分专业课程的开设权限应下放给地方电大,由地方电大提出方案,报中央电大批准备案,从而有效发挥地方电大的积极性和优势。
6、资源吸引策略。加强网上资源建设,提高网上资源制作质量,丰富网上资源内容的方式增加农村学员网上学习的兴趣。可以聘请农业专家和教师在站点上建立相应的专业技术或学科主题讨论区,学生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区浏览、发言、评论,专家教师随时指导。可在课件的制作多下功夫,通过动漫或到田间地头录制精良的操作实践课,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便于农村学员对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通过发行课程录音带、V C D光盘或者通过电视直播课堂等,将学习需要的媒体以及同步于教学的辅导信息提供给地方电大,或者直接发送给学生。比如目前电大系统针对广大农民开展的“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专门在资源的建设上作了调整,增加了普通印刷的文字教材,开发许多方便农村学员学习的课程资源,并将有关教学资源整合“专业教学包”,制作成VCD光盘分发给基层,为缺乏网络条件的学生提供了便利的教学资源。
针对农村学员学习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拿张文凭,而是希望学到一技之长的特点,应适当增加实践课程开设的比重,经常性地组织现场教学,也可将课堂搬到果园大棚,设在渔塘猪场,活泼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技能,让学员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解决他们在生产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水平。
今年召开的两会上有专家提出,21世纪农民的重要问题是就业问题,随着国家对县域经济关注和投资的增加,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在不用远离家乡的情况下,利用农闲时间投身县域经济的发展。结合今年的新政策,我省要实现40多万剩余劳动力农村户口的转移,这部分人员会逐渐脱离对土地的依赖,他们一方面对未来前景满怀憧憬,另一方面对自身技能素质又有着深深的担忧,其中那些有为的年轻人不会再满足到城里下苦力,这也会增强他们的求学之念。这一切都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在偏远农村的发展与渗透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当然,对此我们不能盲目乐观,只有不断提高自身办学能力和办学质量,树立优质的服务理念,建造优良的网上教学资源,才能在未来、在广大农村为自己打造出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
[1]霍涌泉,李越.教育心理学[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7.
[2]刘电芝.元认识学习策略[J].科学教育,1997.(7).
[3]李维.心理学百科全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4]王立舒.乡级农业信息网络化管理服务平台构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5]冯润民.中国千村农民发展状况调研报告2008[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王爱萍]
G728
A
1008-4649(2010)04-0025-04
2010-10-8
1.赵丽娜(1967—),女,陕西省铜川市人,陕西广播电视大学铜川市分校、铜川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教学科科长,副教授。2.夏明(1977—),河南省武陟县人,陕西广播电视大学铜川市分校、铜川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教师,助教。
*本文为陕西广播电视大学2009年重点科研课题“我省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远程开放教育与学习化乡村建设调查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4091017,课题负责人:赵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