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信息化助推城市信息化——宁波市数字化校园建设纪实

2010-09-26 11:06:30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35期
关键词:宁波市宁波多媒体

随着宁波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强力推进,学校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对传统教育教学方式产生强烈冲击,宁波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初步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数字宁波”。

高标准配备为教育信息化护航

自从宁波市科教兴市大会上市委、市政府将“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列入宁波教育工作的“四大工程”之一后,全市教育系统将教育信息化工作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主要抓手,专门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加强和促进宁波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政策和措施,使宁波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据统计,截至2009年年底,全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累计投入20.4亿,其中教育计算机装机总值达6.2亿元,网络与外部设施达8.1亿元,共装备了143 588台教学计算机,建成计算机教室1 483间,配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设备13 770套,基本实现班班通。全市中小学生平均生机比例已经达到5.28,大大领先其他省市,处于全国前列。其中生均教育技术装备经费投入累计达2 687元,2009年生均教育技术经费投入达387.5元,两项指标均处全省第一。

大投入、高标准的现代信息技术设施配备为教育信息化的顺利开展打下扎实基础,以 2001年宁波市教育局创建教育科研网为肇始,至2009年年底,全市11个县(市、区)均建有教育城域网,全市中心级以上中小学基本上都有了校园网,并且初步实现市、县、校三级网络互联互通。同时随着“宁波市新课程配套设施工程”的有效实施,一大批高科技教学设备如数码互动实验室、微格教室、分子生物实验室等逐步进入课堂教学,全市中小学教学设施信息化程度大幅提高,为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保驾护航。

科学规划引领信息化持续发展

教育信息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为实施好宁波教育信息化工程,早日实现教育系统的“数字宁波”目标,我市教育装备部门进行了科学规划,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内容。

一是始终围绕数字化校园建设这个中心。教育信息化的落脚点在学校,最终受益者是学生。因此在我市的教育信息化规划中,数字化校园建设成为主要抓手。数字化校园建设简而言之就是通过中小学信息技术的硬件设施建设和应用管理活动,促进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高水平应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获取信息能力,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升。2008年年底在镇海召开了全市数字化校园建设现场交流会,此后宁波市学校装备管理与电化教育中心连续推出八项工程,几乎每一项工程都是为了保障和促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比如,宁波市实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奉化就是以普遍配置教室多媒体新技术——校园NC多媒体设施设备为载体,在宁海以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和全县教育系统视频会议系统为特色,在余姚则直接表现为“数字余姚”在教育领域的率先实现,仅2009年,该市就配置了2 500台计算机和800余套教室多媒体设施,有力地促进了数字化校园建设。

二是在全国率先进行数字化校园规划。由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从中央到各省市至今还没有的统一的数字化校园实施规划和标准。我市教育装备部门本着提高教育管理效率、避免重复建设、整合优质资源的愿景,在全国率先提出制订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规划。经过充分调研,结合学校需求与技术发展,邀请专家举行了多次可行性论证会,目前,《宁波市中小学“十二五”数字化校园规划》即将完成。该规划对宁波市中小学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在建设标准方面作出具体规定,提出了当前一段时间内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确定了主要任务和重点建设内容,使得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在硬件建设与应用管理方面有章可循。该规划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学校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确保数据标准统一;二是宁波市将建成教育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将学校内使用的一些应用软件如学生学籍管理、教师成长档案、资产管理、学生成绩分析系统等都将整合到该门户平台上运行,以实现数据共享,提高管理效率。并且该规划具有前瞻性和开放性特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发展性特质和兼容性要求,力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数字化校园建设已是春色满园

在2008年年底的宁波数字化校园建设现场观摩会之后,各县市区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如火如荼,呈现各有特色、经验共享、齐头并进的动人图景。鄞州区以创建“星级数字化校园”活动为抓手,两次召开全区数字化校园建设推进会,已经评选出首批“星级数字化校园”18所,仅奖励经费就达130余万,获得“星级校园”的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快速发展,又对其他学校产生辐射示范效应。江东区内建外联双管齐下,区域内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教室多媒体覆盖率达到100%;向外专建了一条从宁波到南海直至香港的4 M光路专线,依托“视像中国”平台,和香港、广东等地开展远程教育活动,在观点碰撞、教学研讨中开阔视野,凸显了区域教育特色。镇海区着眼于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教师的每一次进修、晋级、调动均实现数字化管理,既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又能对提高学校的管理能力、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有重要的助力作用,还可以促进全区教育资源共享。象山县着力构建信息化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运用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和应用平台对教育基础信息(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人际或社会素质、学习能力、成长环境等六个方面)进行全面测试,积累了大量的教育基础数据,并通过国内外专家、教授组成的专家组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学生成长综合素质的测评机制,为教育行政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慈溪市自提出2010年创建“省现代教育装备达标市”这一目标以来,加大了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投入,仅2006-2008年间计算机、教室多媒体设备、网络等现代教育装备投入8 200万元,新增计算机10 500台、教室多媒体设备1 800套,中心级以上学校四大系统配置达到95%。3 120个班级享受多媒体教育,全市“多媒体进教室”率达到96%,数字化校园建设初具规模。江北区已经率先建成区域教育数字应用平台,实现教育教学的集约化、精细化管理,走在了全国前列。

信息化环境提升宁波教育品质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扎实推进,凭借其强大的生命力推动教育改革深入进行,又以其独特的优越性提升了宁波的学校教育品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教学模式变革,提高了教研活动和行政管理的效率,展示了宁波教育的现代化品格。比如利用微格教室授课,老师一下课,就能拿到一个数字化课堂录像,教师能够一边回放观摩,一边评课研讨和教学反思,使教研活动走向深入。数码互动实验室的配备使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展开合作实验,每个实验结果都互动交流,教师授课时可以随时调取任何一个实验结果进行案例剖析和展示,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且让课堂密度大幅度提高。在学校管理方面,以宁波四中的“营造三维一体空间 建设常态数字校园”为例,已经开发应用了“校园信息发布系统”、“教师人事管理系统”、“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学校资产管理系统”、“教育装备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校园安防系统”、“选修课选课系统”等系统平台,已逐步实现了校园办公和管理的无纸化,通过教育信息化提升了办学层次,而最近宁波市民卡·校园卡在宁波经贸学校正式启用,标志着“数字宁波”在教育领域的崭新实现。

二是优质教育资源库建设与网络远程教育的开展开辟了实践教育均衡、追求教育公平的新途径。目前,宁波市已基本形成了基于教育城域网的大规模资源库群,收集编录了海量的资源量,供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之用。同时教育装备部门把每年参加比赛的学生电脑作品、教师自制多媒体软件和中小学教师优秀课例评比活动中的优秀作品都收录到教育教学资源库中,并依托教科网平台创办了“191东方教育网络学校”,推出了“中考直通车”和“名师大讲堂”等精品栏目,把特级教师、市名师等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远程教育,实现“鼠标一点,名师眼前”的教育效果,这种跨时空、无间断、全免费的现代教育模式使得教育的公益性与公平性得到完美体现。

猜你喜欢
宁波市宁波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北方音乐(2019年13期)2019-08-21 02:14:32
聚焦·宁波
重建宁波市图书馆记忆
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 07:49:00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28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河南电力(2016年5期)2016-02-06 02:11:40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2
宁波市中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