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看待高职院校订单式教育

2010-09-26 06:04刘雪松李盛聪
职教论坛 2010年6期
关键词:订单式订单院校

□刘雪松 李盛聪

谨慎看待高职院校订单式教育

□刘雪松 李盛聪

编者按:在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职业院校面临普高扩招挑战的情况下,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订单式教育”作为促进毕业生就业、深化职业院校“工学结合”的一种办学形式,正在被众多职业院校接受。然而,正如所有新生事物成长的规律一样,“订单式教育”这种“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同样遇到了一些有待解答的问题。怎样看待“订单式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如何化解其在实践中出现的矛盾,使“订单式教育”在职业教育实践中不断完善,值得我们关注与讨论。

近年来,订单式教育在高职院校如火如茶地展开,成为许多高职院校的招牌。但订单式教育模式在实践中同样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试图从订单式教育模式产生的原因和现实中的具体矛盾入手,从教育规律层面分析这些矛盾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期能对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高职院校;订单式教育

引言

订单式教育,是近年来高职院校经过实践探索总结出来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研究和制定用人规划和培养计划,通过签订委培协议的形式予以落实,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由于具有校企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就业率高(甚至达到百分百就业)等优势,这种模式受到众多企业和高职院校的欢迎,引发许多高职院校竞相采用订单式教育模式,“订单”甚至成为一些高职院校的招牌。然而,订单式教育并未像人们期望的那样“一试就灵”,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各种矛盾和问题。有调查表明,一些高职院校开展的订单式教育,遭到了学生的极力否定[1]。笔者认为,对采取订单式教育模式应该持谨慎的态度。

一、高职院校订单式教育产生的原因

订单式教育模式的产生,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1.传统教育模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尤其突出。一味地像普通教育一样强调基础理论教育,造成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普遍较差。订单式教育模式将课堂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效地结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情况。

2.就业压力的增大。随着国家高校招生就业政策的改革,大批学生有机会进入大学读书。然而随之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社会并没有提供如此多的工作职位给数量猛增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订单式教育按企业需要培养人才,以其高就业率对广大学子形成巨大的吸引力。

3.高职院校生源不足。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人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不少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不考虑报考高职院校或把其作为最后选择。这种现象造成了高职院校生源少,招生困难。而订单式教育由于对广大学子具有的就业吸引力,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尤显诱惑。事实上,多数学生正是冲着其不用担心就业问题而进入高职院校接受订单式教育的。订单式教育有效缓解了高职院校招生困难的问题。

二、实践中订单式教育模式的矛盾和问题

订单式教育模式在全国各地高职院校中普遍开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

1.高职院校订单不足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的矛盾。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学校的供给不是在一个完善的信息平台上完成的,高职院校对市场的分析欠缺,而企业对高职院校的专业情况也不了解,因而高职院校“订单”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偶遇”[2]。不少高职院校缺乏稳定的订单来源或找不到能与院校所开专业结合起来的订单,而很多企业急需人才却不知道委托哪所院校来培养。

2.职业教育培养周期的长期性与企业转型的快速性的矛盾。职业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区别于企业对员工简单的“培训—上岗”形式,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培养周期较长。在我国,高职教育普遍为三年学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企业不断应对市场变化及市场需求,为获取利益不断加快“转型”步伐,导致用人单位当初的承诺在学生毕业以后不能完全兑现,学校按照企业当初需要的人才规格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企业转型后“用不上”。

3.人才规格的单一性与社会需求综合性之间的矛盾。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综合性的、发展性的,而订单式培养是高校根据具体的用人单位的要求组织的教学活动,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岗位特征明显,具有较强的单一性,对学生学业的完成,对其知识的积累、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应对外部市场变化和转岗、另谋职业等能力的提升。量身定做的结果往往容易导致人才的畸形化,有悖于人才自主合理流动的原则,抑制了青年人的社会活力。

三、订单式教育的负面影响及其根源

订单式教育之所以成为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原因就在于“订单”,即人才需求方也就是用人企业根据自己的岗位需求委托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由于合约的签订以及用人企业的优势地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必须严格按照企业的人才需求所制定的教学计划来进行教学。这种教学可能产生以下后果:

第一,学生的要求没有考虑到或考虑不够。作为企业产品的订单是没有生命的,而订单式教育的对象却是活生生的人。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也就是说,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一种教育如果只考虑诸如就业率等教育以外的因素,而不考虑学生这个教育主体的巨大能动作用,必然是失败的教育。订单式教育高就业率的表面繁荣掩盖了其在教育本质上的失缺,其弊端终将显现出来。

第二,高职院校和学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用人企业对高职院校下的“订单”,是根据市场预测和本单位需求而制定的。但是“科技的迅猛发展、市场的变化、职业环境的变迁并不是完全按照预测的趋势发生变化”[3],而企业的盈利本性决定了企业违约或变相违约的可能性非常大。学生毕业很有可能在毕业之后不能进入企业或者进入企业却学无所用。企业可以把订单式教育看作是一种人才储备和培养的经营管理活动,但教育却承受不起这样巨大的风险。也就是说,企业的“订单”实际上为学生预定了一个目标,高职院校的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目标的人才。可是一旦市场有变或企业用人要求有所变化,企业本身损失不大,却对接受订单式教育的学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本文认为,订单式教育模式产生的种种问题,根源在于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培养目标,即在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这个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分歧与冲突。高职院校属于培养高等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实体,这种人才不仅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还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从教育的本质而言,要求高职院校对这种人才的培养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不仅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注重高等技能的培养;不仅注重专业的培养,而且注重思想品格的培养,因而培养周期也比较长。而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盈利实体,作为企业,大量需要的是具有专门性、单一技术性的人才。而由于市场的瞬息变化,使得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很大的易变性和随意性。企业之所以与高职院校联合开展订单式教育,其主要原因就是这种模式能够培养大量酬劳低、上手快的低端技术人才。这就使高职院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产生了分歧。这个分歧实质上是教育规律与市场规律冲突的表现。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订单式教育与企业的订单式生产并不相同。

表1 订单式生产与订单式教育的比较(邓志旺)[4]

根据教育的层次和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可将高技能型人才的素质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职业技能素质,第二层次是职场应变素质,第三层次是专业创新素质。从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才规格和职业目标来看,可归纳为就业、创新、创业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操作方法和操作规范,达到上岗所要求的熟练程度——就业层次;第二层次是指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知识和技能创新能力,形成更全面的具有延伸性知识结构的能力——转岗或再就业层次;第三层次是指学生具备创造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工作的需要提出创造性的设想的能力,能够具体实践、操作和开发,并进一步扩大知识面,以适应其创新的各种要求的能力[5]。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解释,培养高等技能型人才的教育一般称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等技术型人才的教育一般称为高等技术教育。我国现在通称“高等职业教育”,是从高等教育层次和硬软件技术在内的角度来说的,其内涵包括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也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应该是高等应用型、技能型的专门人才。这种人才既精通专业技术,又具有雄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既能进行一线的生产操作,又能分析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这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该确立的目标。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样性,而现实中大量需要的是具有单一性特征的低端技术人才。通过与高职院校下“订单”这种形式,能够经济快速地获取这种人才资源。实际上,多数企业所下的批量“订单”,主要培养的是第一层次的人才,其培养目标的单一性、人才素质的局限性也随之凸显。而人才层次越高,培养所花费的成本费用与周期越长,并且不能像企业订单中的产品一样批量“制造”。从市场经济中的订单来看,它具有产品种类比较多、需求波动比较大、需求变更频繁、紧急订单多等特点。因此,订单的供货方一般要紧随采购方的要求而变化。如果把这种市场经济中的形式运用到教育领域,必须考虑到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虽然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把职业技能的训练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应该与市场需求挂钩,但绝不等于就应该放弃德育、体育、美育等其他教育内容,也绝不等于应该把职业教育全部市场化,把学生看作企业采购的一种产品。

四、关于订单式教育模式的适应性探讨

订单式教育模式,从根本上说是起源于市场经济。所谓订单,是指企业采购部门向原材料、燃料、零部件、办公用品等的供应者发出的定货单。借用了这种企业间的采购形式,把它应用于职业教育中来,就成了我们今天的订单式教育模式。应该看到,这种模式在解决学生的毕业去向、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训炼、、解决教育资源缺乏、培养“双师型”教师等问题上确有优势。但是,本文认为,订单式教育只适合于短期的培训,而不适合于长期的教育。高职院校可以把它作为高职教育的一个有益补充,却不应作为主要模式来推广。

事实上,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是一个以专业理论为基础和以专业技能为特点的教育。这需要一个系统和长期的过程,非短时间所能成就。而订单式教育是企业根据市场和自身需求来订制人才的,由于市场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的调整变化速度都很快,因而对人才的需求一般是比较紧迫的。这就要求人才的培养必须短期完成,以适应企业的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否则,培养周期过长则可能造成所培养人才已经不适应市场发展和企业需要的情况。在某些职业院校的实践中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结果是企业毁约,不再履行订单合同,或者虽然没有毁约,但毕业生进入企业以后并不能够安排相关工作,造成三方的损失和资源浪费。

订单式教育模式应用在短期培训上,较符合客观实际。这种培训能够短时间集合最优资源对学生集中进行培训,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满足企业某方面人才的岗位需求缺口。一般来说,这些岗位对技术的要求不是十分高,经过培训后一般能够达到。订单式教育应用于短期培训,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时间短,效率高。短期培训的特点在于在较短时间内集中进行某项业务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快速熟悉和掌握某项技能,通过订单,学生在学习结束后能立刻进入企业工作,满足企业对操作性人才的迫切需求。二是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整合利用。订单式教育应用于短期培训,符合市场快速变化和企业发展要求,更是有效地将企业和高校各自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通过校企合作,发挥各自在教学、师资、资金、实习场地、设备等方面的长处。而作为合作的校企双方,应尽可能建立较为长期和稳定的联系。

退一步讲,订单式教育也不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唯一形式。职业教育的办学应该是在形式上逐渐多样化,在学制上要尽可能灵活,在课程的开发上要紧跟市场,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这是充分整合各种资源,满足市场各种需求的必然要求。而作为高职院校,必须以培养高等技能型人才为己任,明确培养目标,进一步探索培养体制和模式。订单式教育模式作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可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但如何使其进一步完善和达到应有效果,还需要不断探索。

[1]夏润亭,黄立志.质疑订单式教育:来自高职学生的声音[J].教育与职业,2006(27).

[2]黄林国.浅议订单式教育的利和弊[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1).

[3]万平.对高等职业教育“订单式”培养的理性思考[J].教育探索,2007(06).

[4]邓志旺.构建面向行业人才需求的“订单式教育”新模式[J].辽宁高职学报,2007(01).

[5]汪洪斌.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利弊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07(12).

责任编辑 徐惠军

刘雪松(1980-),男,河北保定人,四川师范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成人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李盛聪,男,四川师范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

G712

A

1001-7518(2010)06-0023-03

猜你喜欢
订单式订单院校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订单农业打开广阔市场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订单式”培养绩效评价的构建及改进研究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宇航通用单机订单式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山西临猗:开展订单式培训 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