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亮,邓 鹏
(西华师范大学 数学与信息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9)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美国社会学习心理学家班杜拉(A.Bandure) 提出,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有以下功能:第一,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第二,影响人们在困难任务前的态度;第三,影响人们新行为的习得及习得行为的表现;第四,影响人们活动时的情绪。 按照班杜拉这一理论,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而学习行为又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因此,自我效能感对于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目标定向以及学习成绩都有积极的影响。将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运用于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自我效能感理论指出,学习者亲身经历的成败对自我效能感影响最大。因此,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最主要的策略就是要为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有更多的成功体验。笔者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从教学目标看,教学目标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目标定得过高,经过艰苦的努力还达不到,就不会产生成功的体验;反之,目标定得过低,即使达到了目标,也不会使学生产生成就感,难以形成积极的自我效能感。只有那些难度适当,学生经过一定努力可以完成的数学教学目标,才能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自我效能感。数学教学目标既包含数学知识和能力要求方面的目标,又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方面的目标。对每个方面的目标既包含了量的要求,又包含了质的要求。既有全局的总目标(如全书或几章)又有局部的分目标(如一章或一节)。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地研究数学教学的目标体系,要明确每节、每章或全书要求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这些知识要求达到到什么程度,要培养哪些数学能力,这些能力要求掌握到什么程度,要使学生具有怎样的情感和态度,达到什么样的价值观,这些目标在课堂教学、课外作业、课堂考试中应该如何体现等。
第二,从教学过程中看,要让学生充分参与,有亲历成功的机会。对一些数学问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将各种方案进行比较,评价各自的优缺点,最后找到最佳方案。
学生的成功经验并不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唯一策略,以榜样成就为中介的替代性经验,也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一种策略。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评价一部分来自于自己,另一部分是通过将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比较得到的。在数学学习中,榜样的替代性经验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常常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评价自己的自我效能感。例如,一个学生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同学解决了一道难题,会认为自己经过努力也可完成同样的任务,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因此,教师在讲解数学问题时,可以根据题目的难易对学生进行提问,让数学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回答难点的题目,基础较差的同学回答容易点的题目,无论谁回答,都要说出解题过程,甚至有时让他(她)到讲台上讲出自己的解题思路。这样做往往达到双赢的效果:一方面,参与回答的同学若能成功地完成解题,对他(她)来说在以后的解题中是一种成功的经验;若不能成功解题,教师可在一旁加以点拨,启发诱导,让其自己找到答案或推出结论。这样,只要参与的同学都能得到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另一方面,对于未直接参与的同学,对基础稍好的学生就是个督促,对基础相当的学生就是一个榜样,对基础稍差的学生就是个效仿,都可能提高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与个体的归因方式存在交互作用,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内部的稳定因素(如能力),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因素(如努力不足),这种积极的归因方式,反过来又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则倾向于将成功归于外在因素(如运气好、任务容易),将失败归于不可控的因素(如能力),这种消极的归因方式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产生无能感,严重降低自我效能感。因此,要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必须改变他们消极的归因方式,培养他们积极的归因方式。例如在对待考试成绩上,高中数学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注重学生的成绩和名次,这样做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当然有积极的归因作用,会增强自我效能感;但对差的同学则起不到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对学生如何看待数学成绩进行正确引导,肯定每个同学的能力,并对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加强鼓励。在数学考试成绩归因分析上,尽量地进行自我比较,即将自己现在的成绩与过去的成绩作比较,只要自己现在的成绩超过过去的成绩(无论是否超过别人的成绩)即为成功,就能得到肯定。这样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体验学习的成功,从而树立起自信,提高自我效能感。
总之,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通过对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在数学课堂的具体应用,使得一线教师在对“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实际应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所提出的三个具体的做法,也对教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琦.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28-329.
[2] 袁立新.成就目标、自我效能、学习策略和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6):115-119.
[3] 李维.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天津教育,2003(10):24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