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林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江苏南京 210004)
江苏县域经济:发展趋势与现实选择
吴正林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江苏南京 210004)
江苏经济长期处于全国的“第一方阵”,苏南地区率先基本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水平,都与县域经济率先崛起和相对发达密不可分。江苏县域经济在激烈的竞争中要保持自身的优势地位,应将投资建立在强大的实业基础上,防止资金热钱化和“实业空心化”,突出差异化的错位竞争策略,实施反梯度转移战略,培育特色化的区域品牌,促进创新型经济健康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趋势;现实选择
县域经济是指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农村为基础,县(市)辖行政区域为单元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的竞争力是综合省力的标志,县强则民富省强,县弱则民贫省弱。江苏经济之所以能长期处于全国的“第一方阵”,1997年实现GDP总量翻3番,全省告别贫困县,2000年总体上达到以县为单位实现小康的目标,2009年人均GDP跨过6000美元的台阶,苏南地区率先基本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水平,都是与县域经济率先崛起和相对发达密不可分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苏县域经济再次面临区域竞争新的挑战和机遇,无论是从推进江苏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两个率先”的进程和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大局看,还是从落实以人为本、富民优先的方针,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看,放开放活、发展壮大县域经济,都是刻不容缓的关键之举。
江苏省县域经济总量占据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2009年全省51个县(市)的户籍总人口占全省的64.4%,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54.6%,增幅快于全省平均水平。江苏县域经济规模大而强,2010年度全国百强县(市)中江苏占有28席,居全国第1位。其中前10强中江苏占有7席,昆山、张家港、江阴、常熟并列第1位,吴江、太仓和宜兴分列2、4、6位。同时,由于“长三角规划实施”、“江苏沿海开发”和“跨江联动”等区域振兴政策效应的叠加,苏北地区县域经济也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在县域经济百强县评价中,出现了“苏北速度”的现象,苏北地区2010年共有6个县进入全国百强县,其中有两个县新进全国百强县。
制造业是江苏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2001年中国加入W TO之后,江苏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涌现出了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如沙钢集团、江苏阳光、红豆集团、森达等。特别是一大批中小企业的成长,向国内和世界提供丰富的价廉物美的产品,向世界输出了“江苏制造”的新概念,给江苏县域经济带来了充沛的活力。然而,得益于制造业发展的江苏县域经济,近年来却出现了制造业成本攀升带来的产业竞争力下降的迹象。出口退税的逐步降低和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加大了出口成本;最低工资标准的不断提升、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以及社保、劳保标准的提高和严格执行,提高了用工成本;原材料的不断涨价,增加了产品成本;排污、绿化等环境保护标准的提高,增加了环保成本。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江苏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艰难环境。这种环境压力迫使部分制造业资本“不务正业”转向股市和房市,目前包括相当一部分著名制造企业在内的“副业”投资中,“炒股盖楼”成为主题,“去实业化”现象开始抬头,部分制造业企业不赚钱,也不缺钱,只是一个融资平台。金融、投资应该建立在强大的实业基础上,如果反其道而行,这将导致产业的空心化和资金的热钱化。因此,政府应拓宽投资的领域和空间,正确引导投资,防止资金热钱化和“实业空心化”。
当前江苏县域经济要防止“去实业化”蔓延,就必须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努力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更多的“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要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坚持以调高调优调强为基本取向,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努力形成新兴产业跨越发展的先发优势、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配套优势、传统产业的品牌优势、高效农业的规模优势;继续加大有效投入、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促进外贸出口持续回升,努力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要集中力量发展创新型经济,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快完善技术创新体系,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为重点,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各地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并形成了江阴内外源结合型、昆山外向带动型、盱眙特色产业型、如皋靖江沿江开发型、大丰“飞地经济”型等具有典型意义的发展模式。各种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确立自身的优势地位,就必须采取合理的竞争策略。[1]市场营销理论所揭示的理性选择之一就是差异化的错位竞争策略,具体到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演进来说,就是要实施差异化的错位竞争策略。差异化的县域经济错位竞争策略是指依据县域范围内,对其所拥有的各种经济要素进行不同的组合,形成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经济结构优化、主导产业突出、经济效益显著的县域经济发展策略。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中,致力于县域经济的差异化发展策略形成特色、优势经济是赢得长期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
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竞争力,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就在于特色优势,只有富有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才有生存空间。一是要进行特色化的定位,发展优势经济。每一个县域的土地、气候、水及矿产等资源状况不同,人口数量及素质、开发历史长短、原有生产基础、科技水平等社会经济条件不同,由此必然给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同的特色。但有着丰厚的资源优势未必就能形成特色经济,没有资源优势也未必不能形成特色经济(昆山的IT产业、邳州的板材加工市场、如皋的造船工业等都是很好的佐证)。显然,特色经济并非资源经济,而是优势经济。
二是要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打造特色化的产业。县域只有独具特色的经济才能在市场经济中获得竞争优势。县域在发展自身经济过程中务必要克服“赶潮流”发展经济的陋习,应树立“以特取胜”、“以佳取胜”的特色经济新观念。不要看别人产业高级,能挣更多的钱,我们就想着要让产业高级化。适合别人的,未必就适合我们。正如世界上没有最好的职业,只有最适合自己的职业,世界上也没有最好的产业,只有最适合自己的产业——适合自己的产业就是最好的产业。重要的不是什么高级不高级,而是适合不适合。因此,江苏县域经济应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在一些重点的优势产业领域加大研发创新的力度,形成与县域发展基础相适应、与县域产业优势相关联的差异化产业,从而形成“差异化”发展的新格局。邳州的“板材经济”从卖木头、做板材到产家具,通过不断升级的“三级跳”,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强市经济、富民经济。目前邳州市深加工生产线达到2500条,销售收入超过150亿元,出口量800万立方米,远销美国、中东、西欧、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45%。邳州板材被列为全省100家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之一,还捧回了“全国优质人造板生产基地”的金字招牌,成为全国“四大板材加工基地之一”。
三是要以“差异化”为统领,实施高端人才和领军人才战略。胡锦涛同志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我们一定要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特别是创新型领军人才,努力形成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产业和人才已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成为提高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我们靠什么抢占未来产业的制高点?归根结底要依靠人才。由一个人,到一群人,再到一个产业,经济结构的变化必须有人才结构的变化做支撑。因此,江苏县域经济必须坚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并把其作为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不仅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还要充分激活本土人才资源,开发好本地的人才富矿,并以此带动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本土化。近年来,如皋市抢抓沿江开发的历史机遇,高点定位、科学规划,打造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城市、最具活力城市和最佳创新创业环境城市,吸引了项目、人才和资金等要素资源加快集聚,引进了熔盛重工总裁陈强为代表的一批高层次领军型人才。实践证明,“引进了一个人才,就能振兴一个企业,乃至带动一个产业。”在陈强及其团队的带领下,仅用4年时间就使熔盛重工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目前手持造船订单排名世界第五、中国第一,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国家级造船基地。2010年,如皋进入全国百强县第68位。
区域品牌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社会、文化、经济等具有特色内容的总和,是区域“名片”。当前的县域经济竞争,已经不再单纯地表现为单个企业、产业和市场之间的竞争,而是越来越表现为县域之间的整体竞争。区域品牌战略的实施,一方面可以使区域形成品牌效应,增强区域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向心力,吸引各种资源在区域内汇集。另一方面,区域品牌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可以对区域内的企业品牌、产业集群和城市品牌,乃至对社会、文化、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协同整合带动作用,有效提升县域的区域竞争能力。
发达国家在国际经济中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最重要的支撑点就是形成了基于国家特色的产业化集群性品牌。例如,德国的以汽车品牌为代表的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意大利的服装设计产业集群化品牌;法国的以香水等产品、巴黎等城市为代表的时尚浪漫生活方式;美国的快餐品牌、可口可乐品牌等代表的美国文化。在这些发达国家内部,又会形成基于不同区域的产业化分工,在产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产业化品牌群。例如,美国高科技公司集中的硅谷,德国的机床业集聚的斯图加特,印度的软件之都-班加罗尔等。
从江苏县域经济品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同样也遵循了这一基本规律,即以区域品牌推动县域品牌、县域品牌带动产业品牌、产业品牌拉动企业品牌的积聚,反过来,又形成了依次推动的递增关系。例如,丹阳的眼镜产业集群,昆山的IT产业集群,邳州的板材加工产业集群等。素有“淮河明珠、龙虾之都”之称的盱眙县以龙虾为媒,开展招商引资、旅游开发、农产品推广等活动,几年来,盱眙抓住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切入点,拿小龙虾做出了大文章。龙虾使盱眙这个苏北相对贫困的县迅速提高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家喻户晓,从而能够在与外界的经济交往中比较容易夺得商机。通过打造“龙虾之都”这个区域品牌,盱眙县的经济发展可谓驶入了快车道。2010年1至7月份,盱眙县实现财政总收入12.85亿元,同比增长55.9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14亿元,同比增长66.96%。
建立有效的要素整合创新机制是区域品牌建设的关键。[2]江苏县域经济应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等,找到自己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点。依此规划整个区域经济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和方向,形成产业集群并支撑区域品牌的建立,最后谋划支撑其产业分工的自主品牌的发展方向和数量。产业集群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现阶段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而区域品牌是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和内在要求。产业品牌和区域品牌的形成,又会产生特有的集聚效应和竞争优势,从而提升区域竞争优势,形成区域品牌。而区域品牌的形成又能够强化集聚优势,对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品牌与区域品牌的进一步打造产生互动效应,有利于产业品牌和县域经济的优化升级,以及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近年来,江苏省部分县(市)形成了一批较有影响的产业集群,对推动区域经济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常熟服装产业集群、昆山模具制造产业集群、丹阳钻头五金工具产业集群、兴化戴南不锈钢产业集群。
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提出的产业梯度转移理论是指按照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高梯度地区的产业与技术会向低梯度地区扩散与转移,实现区域经济优化的产业调整目标。[3]根据梯度转移理论,产业转移在客观上存在的区域性梯度差异,使得产业转移成为可能。通过区际产业转移,存在技术经济水平梯度差异的两个地区按互补性原则,将一个地区内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转往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这样,既可摆脱包袱,充分利用沉淀资金,获得比较利益,又可为本地区发展其他优势产业提供有效空间,推动产业升级。其最终结果是使各区域的产业类型和水平与自身的资源禀赋、要素价格和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相适应。
如果简单地按照梯度推移理论,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只能一味靠追随发达地区,由于梯度推进线路过长,梯度推进时间过久,偏远区域很难得到足够的资源,且中间需要长期的消化、整合、完善等过程。因此,欠发达县(市)如果只立足于梯度转移,不对产业链定位进行分析,不对发达县(市)的极化效应生成一道“屏障”,依赖产业链低端的加工制造业缩小与发达县(市)的差距,那么,它同发达县(市)的技术和经济差距便无法缩小。如果欠发达县(市)承接了发达县(市)大量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即以效率低、技术差为特点的产业转移,很容易造成环境恶化,使产业掉进“产业梯度转移陷阱”,甚至会扩大与发达县(市)的差距。而对于发达地区来说,如果一味追求低成本优势,随着劳动力、资金、原材料等成本不断上升,将产业从成本高地向成本洼地迁移,则可能大大阻滞产业升级,使本应优化的生产、管理、营销、运作模式由于空间转移而得到不断复制,这就加重了惯性和惰性对发展的制约,构成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障碍。
为此,一些学者提出了反梯度推移理论。反梯度推移是指某种产业经济的流程从高梯度区向低梯度区扩展流动的常规方向发生改变,而反过来由低梯度区向高梯度区推移。反梯度推进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虽然地区间存在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梯度,但这种现有的生产力水平的梯度顺序,不一定就是先进技术引进和经济开发的顺序,是梯度推移还是反梯度推移,只能由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来决定。如果低梯度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比较好的外部经济效应,又有市场的需要,并具有必备的条件,就可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实现跨越式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便可向高一级梯度的地区进行反向推移。反梯度推进理论作为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差距的理论,已在不少国家或地区获得成功。如美国的犹他州本是个欠发达地区,但依靠开发计算机应用等产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行列。印度加尔各答等市也是依靠软件开发等高新产业而成为“亚洲硅谷”。
因此,苏中和苏北县(市)应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充分发挥沿海开发战略和新一轮沿江开发战略带来的千载难逢的机遇和资源环境人文等优势,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发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实施反梯度推进发展战略。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应站在产业链定位的高度,有选择地承接一些当地具有较好配套基础、可能形成产业集群的产业,还要加大自主创新,把区位、资源等优势迅速转化为综合经济优势,抢先发展高加工度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才可能在获得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赶超发达地区的战略谋划。依托江阴—靖江工业园区的辐射和带动,先前综合实力在江苏排名靠后的靖江,2009年GDP达到364亿,较之三年前增长431%。自2006年起,靖江在全国百强县位次居于苏中苏北前列,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私营个体税收、居民储蓄等7项指标多年居苏中第一、全省第八;靖江市2009年船舶产业占据江苏36%、全国11.1%的市场份额,这其中园区贡献功不可没。同样,“两江联动模式”对江阴的发展贡献也巨大, 2009年江阴共有7个过亿美元产业投资项目,其中有4个在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内,园区2009年对江阴市GDP的贡献接近4个百分点。
苏中苏北县(市)拥有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耕地广袤,土地生产率高,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和许多农作物的生产基地。苏中苏北县(市)应充分利用农业生产条件的优越性,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充分利用国家的惠农政策,发展“品牌”农业,积极发展绿色和观光等现代农业,加快优质粮食水产、花卉、苗木、果蔬等基地建设,加快发展农副产品运加销企业,走农业产业化与新兴工业化相结合的道路,走具有苏中苏北县(市)自身特色的产业发展战略,形成苏中苏北县(市)崛起强有力的产业支撑。近年来,大丰市已成为上海市乃至全国的重点“菜篮子”和“米袋子”,“绿色”食品已销往世界各地,大丰人为了人类的健康生活,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绿色”食品。目前,大丰市在国内外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窗口400多个,建立了果蔬、粮油、畜禽和水产等40个“绿色”产品专业市场,申报认定的无公害农户品14个,“绿色”食品10个,恒北早酥梨、海丰大米、海英菜有机食品3个。
创新是县域经济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可以极大地带动区域的创新经济的发展。区域创新经济主要受到区域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影响,正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才促使区域创新经济的健康发展。知识产权具有公共产品的主要特征,其公共产品的性质使得企业对研发投资的激励降低,因而通过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形成激励。因此,一个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就成为促进知识生产与经济增长的重要制度安排。[4]
由于搭便车现象的存在,品牌、技术的仿制现象在县域经济中仍经常发生。这不但造成技术路径被锁定,而且会阻碍创新环境的形成,知识产权纠纷案件随之增多和法制环境亦受到干扰,结果严重侵害创新者的创新动力,割裂企业的互信链条。县域经济结构调整需要以创新为基础,而创新往往以一定的知识产权来表现。知识产权制度通过创新激励功能的发挥,促进县域经济创新活动,进而影响县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与创新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县域经济增长。因此,应该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着力营造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创新环境。
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制定和完善各类计划中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立,促进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各级财政应建立专利工作专项资金,专门用于专利申请资助、专利技术实施、专利奖励、专利执法及宣传,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保护和鼓励发明人、科技人员从事发明创造的积极性。近年来,江阴市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大大增强,生产研发具有自主的专利产品已成为大多数企业的共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先后获得了国家新材料产业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市、全国首批科技进步示范市、中国最佳经济活力魅力城市、国家火炬计划江阴高性能合金材料及制品产业基地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有力支撑了江阴企业从“制造”向着“创造”方向发展,实现了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七连冠。
根据科技创新活动的不同特点,按照公开公正、科学规范、精简高效的原则,完善科研评价制度和指标体系,避免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日常监管和执法。昆山开发区为推进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开发区成立相应机构,出台《关于加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知识产权工作的试行办法》,设立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奖,开通知识产权服务热线,帮助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制度,协助企业申报科技成果、完成产品鉴定以及其他知识产权服务,有力地促进了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实施。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激发了企业研发创新的热情。区内一批跨国公司纷纷在昆山设立跨国或跨国性研发机构——恩斯克中国技术中心、艾利(中国)有限公司亚太研发中心等。知识产权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助推剂,支撑和带动了开发区核心竞争力的快速提升。
加强对社会关注的商品批发零售市场的监管,依法规范市场主办者和经营户的经营行为,切断侵权假冒商标商品的市场流通渠道;继续加强重点地区和重点业务环节的执法,严厉查处生产印制假标识、假包装物,伪造、冒用国内外知名品牌厂名厂址、他人质量标识,以及标识内容与标准规定不符,利用定牌加工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
[1]战炤磊.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分类特征与演化路径[J].云南社会科学,2010(3).
[2]唐玉生.珠三角、苏南、温州区域品牌演进比较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9(11).
[3]罗斯托.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4]余长林.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责任编辑:浩 宇
F127
A
1004-1605(2010)11-0052-05
吴正林(1965-),男,江苏兴化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理论和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