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
——国际储备货币?

2010-09-23 02:40王东
产权导刊 2010年1期
关键词:外汇储备储备国际化

/王东

近一段时间,“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被媒体和业内人士炒得沸沸扬扬,“人民币是否具备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议论浮出水面。

2009年11月9日,亚洲华尔街日报在北京举办的“第八届中国金融市场年会”上,关于“是否希望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讨论,74%的与会者表示赞同,26%的与会者持否定态度。与此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费达翰表示: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有利于降低高额外汇储备风险。无独有偶,不久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就美元和人民币地位问题发表言论表示,如果美国不能很好地处理贸易和财政“双赤字”问题,美元就有可能丧失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而人民币有可能在未来15年内成为替代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人民币是否具备国际储备地位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人民币的稳定和不断升值,以及使用范围的扩大,使人民币越来越成为一定区域的“强势货币”,已经被部分地区和国家视为一定意义上的储备货币。目前,中国已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并且很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超跃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再加上目前中国政府财政状况不仅良好,而且负债率低,并拥有超过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具备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中国所处的经济地位和高额的外汇储备,决定了持有人民币的安全性,人民币如果作为储备货币不仅风险相对小于美元,而且还有一定的预期升值空间,所以从安全性考虑和保值出发,许多国家和地区支持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另外,随着中国对外经贸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区域性合作的加强,中国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以人民币作为贸易和投资结算货币,进一步扩大了人民币在这些地区和国家的流通和广泛使用。此外,中国在海外投资不断扩展,为境外人民币的流通提供了可能性,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人民币是否能够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热议自然浮出水面。

人民币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还有多长的路要走?对此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尽管外界对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议论早已见诸报端,并不断升温,中国国内学术界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探讨也不绝于耳,但显然还仅停留在广泛的议论中,中国官方对此也十分慎重和低调。主要原因是,目前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与国际储备货币有相当的距离。

首先,人民币是否属于国际性货币取决于是否可自由兑换,目前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决定了人民币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货币;其次,人民币是否属于国际性货币由市场决定,目前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仍未得到一些国家和经济体的确认,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流通也不具备条件;再有,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十分发达的国家金融市场支撑,而国家金融市场应具备国际金融市场的条件。目前上海正在筹划的国际金融市场还未成形,人民币国际化仍缺乏国际金融市场的依托。因此,人民币目前国际化程度依然不高,距离国际性货币仍有差距,也就无从谈起作为国际储备货币。

尽管近年来中国经济总体实力大大增强,人民币国际信誉在部分国家和区域也表现良好,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具备了国际性货币或储备货币的功能,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还需要方方面面因素的配合和条件的配套。同样,断言未来人民币将替代美元国际地位的论断也为时太早。

有步骤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对中国来说,目前所面临的是美元的不断贬值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以及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不确定性。为了减轻在对外贸易与跨境投资等方面对美元的依赖度,降低外汇储备的风险,中国现实的国际金融策略主要有:有步骤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强区域性货币合作;外汇储备向多元化发展。这是当前中国应对国际货币体系演变、最大程度地减少外汇储备和汇率变化风险最现实的举措。

在国际货币体系重建以及世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改革中,中国曾经提出将IMF的特别提款权(SDR)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创设一个超主权货币,抵消美元贬值带来的国际外汇储备风险。尽管设立超主权货币的构想目前来看极难实现,但前不久IMF债券的发行,被普遍认为是解决短期内缺乏可信的储备货币问题,部分替代美元的储备功能,相应降低主权投资的风险。而中国政府同意认购500亿美元的IMF债券的出发点,是基于降低国际储备风险的选择,同时也是出于创造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的考虑。目前,在美元大量投放所引发的未来大幅贬值预期的情况下,许多国家都在考虑调整外汇储备的构成,增加具有保值和升值潜力的币种。其中,由于对中国长期经济增长前景预期看好,以及未来人民币升值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力,增强了部分国家选择人民币作为储备资产的信心。

在美元国际地位不断削弱的情况下,美元资产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在近期内已由70%下降到60%左右。鉴于美元长期贬值的趋势,为了减少美元贬值带来的汇率风险,一些国家在国际贸易结算中或是放弃美元,或是交易双方使用各自货币进行结算,或是使用其他币种进行结算,给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近期,伊朗就宣布将放弃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同时为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使用非美元货币结算做准备;阿根廷央行表示,将在外汇储备中适当增加欧元和黄金等升值外汇;英国也曾与海湾国家、俄罗斯和法国多次探讨在石油贸易中用日元、欧元、人民币、海湾合作委员会统一货币或黄金结算的可能性;巴西和阿根廷、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已确定使用各自货币进行双边贸易支付结算。

国际储备货币的功能

国际储备货币主要是各国用于国际收支结算和防范金融风险。如果外汇储备风险加大,外汇储备自身安全得不到保证,在国际收支结算中的损失难以估量,同时本国金融安全也相应降低。然而,事实上目前国际储备资产的安危已经被美元所左右。

如果从美元储备的风险考虑,中国调整国际储备的构成,仅仅从换成欧元、英镑或日元、澳元,以及购买原油期货、贵金属等方面减少风险并不可取,更不要说无条件的继续大规模购买美国债券。随着各国货币政策的变化,国际外汇市场汇率的变化将更加反复无常;随着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多,以及投机性“热钱”的入市和撤离,国际期货市场中短期风险不断加大。

上述国际储备构成的调整,使中国的选择余地越来越狭小,甚至有时会陷入无奈的选择,承受诸多的不确定的风险。虽然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是客观现实,也可以说是无奈之举,但并不等于没有回旋余地,其中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中国长远国际金融战略考虑的选择。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是中国现实的需要,也是世界货币体系改革的需要。必须看到,改革世界货币体系是走出金融危机的必要举措,可避免金融危机重蹈覆辙,中国要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中发挥更多的作用,不受西方发达国家的牵制,就需要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实现自由兑换。

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过程中,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不仅需要增加发言权,而且需要打破国际货币现有构成格局,减轻国际外汇储备资产对西方货币依赖性的危害和风险,改变美欧连手垄断国际货币体系的局面。因此,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或逐步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是中国国际金融战略应有的选择,也是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进程,有利于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再有,人民币的强势必然导致市场对人民币国际化愿望的上升,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会随着市场的需要进一步加快,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可能性增大。一旦人民币国际化达到了一定程度,国际货币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国际货币格局将实现多元化。

猜你喜欢
外汇储备储备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2017年末我国外汇储备31399亿美元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黄金和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黄金和外汇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