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洁 余良武
1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检验科(515154)
2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515154)
细菌性阴道病(BV)是由于阴道内加德纳菌和厌氧菌增多,而乳酸杆菌减少,阴道内生态系统改变而引起的一种疾病。该病多发于15~44岁的育龄期妇女,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一种阴道感染性疾病[1]。临床上用于检测细菌性阴道病的常用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阴道分泌物pH测定、胺试验、线索细胞检查和BV快速检测法。为了比较4种常用检测方法的不同,特选取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14例疑似细菌性阴道病的待检标本分别进行阴道分泌物pH测定、胺试验、线索细胞检查和BV快速检测法4种方法的平行检测,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选取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14例疑似细菌性阴道病的待检标本做为实验对象,本组214例患者中年龄18~57岁,平均31.6岁;有性生活史者187例,占87.4%,无性生活史者27例,占12.6%;所有患者检测时均排除月经、妊娠、48h内有性生活及使用阴道栓剂者。
用较长的消毒棉拭子从患者阴道后穹窿部采集阴道分泌物若干,将其置于生理盐水中作为待检标本。
1.3.1 阴道分泌物pH测定
采集标本后立即与窄谱pH试纸接触,观察pH试纸的颜色变化,读pH值。根据pH试纸上的颜色变化和标准值进行对照比较,判定阴道分泌物pH值。当pH>4.5时为阳性。
1.3.2 胺试验
将待检标本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10%KOH溶液,然后立即闻其气味。闻到胺味或鱼腥样气味为胺试验阳性。
1.3.3 线索细胞检查
把取得的待检标本滚动式涂抹于载玻片上成均匀薄片,自然干燥后,进行革兰染色,油镜(100×)下检查。镜下可见在阴道鳞状上皮细胞扁平硕大的细胞表面覆盖着许多革兰阴性或染色不定的小杆菌、球杆菌为阳性。
1.3.4 BV快速检测法
采用BV快速检测试剂盒(北京中生金域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对待检标本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完全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试剂盒反应窗上显示线条变为红色或紫红色为阳性。
本组数据采用卡方进行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4 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比较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4种检测方法中以线索细胞检查检出率最高(62.6%),BV快速检测法次之(61.7%);pH测定、胺试验法与线索细胞检查比较有明显差异
表1 4种检测方法对本组214例待检标本检测结果比较[n(%)]
细菌性阴道病(BV)主要由于阴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发生紊乱而引起,以阴道分泌物增多伴有鱼腥样气味为特征。BV在妇女中极其常见,因与不良妊娠后果和HIV感染相关,故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生理情况下,阴道内产生乳酸和过氧化氢的乳酸杆菌占优势;细菌性阴道病时,乳酸杆菌减少,加德纳菌和其他厌氧菌的浓度升高,产生尸胺和腐胺等挥发性胺类,局部pH值上升,抑制乳酸杆菌的繁殖,使阴道分泌物增多。
利用该病的上述特点临床上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阴道分泌物pH测定、胺试验、线索细胞检查和BV快速检测法。阴道分泌物pH测定就是利用细菌性阴道病阴道pH值升高的原理进行检测,该法操作简单,敏感性较高(约为92%),但特异性较低,当阴道分泌物参杂经血、子宫颈黏液或滴虫感染时,pH值也可增高,故只可作为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的辅助指标之一[2];细菌性阴道病时,正常菌群乳酸杆菌大量减少或消失,而阴道加特纳菌、厌氧菌及支原体等微生物过度生长,所以在分泌物中滴加10%KOH溶液可导致游离胺释放,产生典型的鱼腥样气味。胺试验就利用此原理进行细菌性阴道病的检测,该实验同pH值测定法一样操作相对简单,敏感性较高,但同样容易受标本污染所影响,当性交后精液排入阴道后,也可释放胺味,故检测前应排除近期性交史。以上两种检测方法为临床诊断BV常用的检测方法,结合使用可以提高临床诊断率。线索细胞检查是临床诊断BV特异性最高的检测方法[3],BV病时阴道正常菌群发生变化,过度生长的阴道加德纳菌和厌氧菌吸附在阴道鳞状上皮细胞表面,使细胞边缘模糊不清呈锯齿状,形成特殊外观的线索细胞。线索细胞镜下检查可观察到BV病患者鳞状上皮细胞表面覆盖革兰染色不定的球杆菌或阴性的厌氧菌,细胞边缘模糊不清。当线索细胞占全部上皮细胞20%以上时可作为诊断BV标准,革兰染色检查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和93%[2]。但该法操作相对复杂,操作时间较长,可作为临床排除疑似病例的确诊方法使用;BV快速检测法采用BV检测试剂盒进行测试,其应用唾液酸苷酶可水解5-溴-4-氯-3-吲哚神经氨酸,释放出溴吲哚基与重氮盐发生反应从而使试剂颜色发生变化的原理进行检测,该法的检出率与线索细胞检测法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具有快速、简单、经济等优点,是临床上检测细菌性阴道病的首选方法。
[1]贾长茹,苑媛.不同方案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比较[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9,43(5):517-518.
[2]韩风,赵欣.细菌性阴道病实验室诊断方法探讨和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09,7(24):63-64.
[3]杨小猛,赵丹.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试剂盒方法学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3):1997-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