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红英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黄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西 太原 030031)
病毒性肠炎为小儿腹泻的常见病因,其中轮状病毒为最主要的病原体,目前仍缺乏特效的抗轮状病毒药物[1]。以往多采用口服及静脉给药,疗程长且不易被小儿接受。我科于2006年-2009年本地区病毒性肠炎流行期间,共收集小儿病毒性肠炎300例,其中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丁桂儿脐贴经皮给药治疗1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300例患儿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5岁,其中男164例,女136例;腹泻每日最少6次,最多20余次。大便呈黄色或绿色,稀水样或蛋花汤样,无黏液及脓血,临床诊断符合小儿病毒性肠炎诊断标准。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西医综合治疗配合丁桂儿脐贴治疗组(治疗组)和单纯西医综合治疗组(对照组)各150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病例均采用西医综合治疗,口服蒙脱石散剂(3 g/包,博福一益普生制药有限公司),<1岁1.0 g/次,1 岁~2 岁 1.5 g/次,>2 岁 3.0 g/次,3 次/d;利巴韦林 15 mg/(kg·d)~20 mg/(kg·d)静脉滴注。 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丁桂儿脐贴(山西省亚宝药业生产,国药准字B20051037)治疗,每次1贴,每24 h 1 次,疗程 4 d~5 d。
根据全国第二次小儿腹泻会议制定的标准判断疗效[1-4]。 显效(痊愈):服药 24 h~48 h 排便次数减少至每日<2次或恢复到病前次数,粪便性状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服药48 h~72 h排便次数减少至每日2次,粪便性状好转,水分明显减少,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服药72 h腹泻次数仍每日>2次或粪便性状无明显好转。
3.2.1 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比较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比较 [例(%)]
由表1可以看出,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9.3%,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3%,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2.2 两组患儿治疗不同时间有效率比较 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不同时间有效率比较 [例(%)]
由表2可以看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治疗1 d、2 d、3 d的有效率均明显提高,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在我国病毒性肠炎的病死率已明显下降,但由于目前尚缺乏特效的抗轮状病毒疗法,本院所处的局部区域尤其是农村每年仍有小儿病毒性肠炎病例。西医临床治疗主要为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目前尚无理想的抗病毒药物[1]。
祖国医学认为病毒性肠炎属“泄泻”范畴,内伤乳食、感受外邪及脾胃虚弱,脾虚湿困是其基本病机[5-6],治疗关键在于运脾除湿。丁桂儿脐贴具有显著的广谱抗菌抗病毒、抗溃疡、抗炎镇痛、抗炎、解热作用,从而健脾温中,散寒止泻,标本同治[7-8]。
通过我们临床观察,小儿病毒性肠炎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明显提高,且可缩短疗程,应用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丁桂儿脐贴为中药制剂,其经皮治疗作用持久,使用方便,患儿易接受,是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理想药物之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徐党伟,牛霞,牛娜.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秋季腹泻)疗效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7,14(10):43-44.
[2]王燕,刘强.中药贴片佐治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09,15(4):34-38.
[3]赵欣,于秀卿.莪术油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04,10(1):56-59.
[4]励时杰.莪术油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3):325-327.
[5]侯华丽.丁桂儿脐贴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50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07,19(7):557-558.
[6]孙晓莉.葡萄糖酸锌佐治轮状病毒性肠炎86例临床分析[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0(6):44.
[7]卢红飞.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5):288-289.
[8]于大海,李奎栋.丁桂儿脐贴与匹维溴胺联用治疗青少年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52 例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06,21(4):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