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艳 孔惠洁 唐美燕
内蒙古东部市区蒙族中小学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调查*
□张 艳 孔惠洁 唐美燕
教育信息化对于促进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改善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落后状况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方式对位于内蒙古东部市区7所蒙族中小学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现状进行了调研,对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蒙族中小学;数字化资源;调查
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民族基础教育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奠基性工程.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民族教育给予高度关注.《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国发[2002]14号)从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教师队伍建设、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等方面,提出明确的工作任务和要求.[1]2000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具体目标部分内容是:2010年前,争取使全国90%以上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都能上网,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少数中小学校也可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育教学资源.[2]内蒙古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就全区民族教育中各类少数民族教育的比例来看,蒙语授课教育是其主要组成部分,而蒙语授课中小学教育又是其基础部分.因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等特点使得本地区具有特殊性,该区教育尤其是民族教育在整体上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进一步发展面临诸多挑战.2010已经到来,对于民族中小学来说,其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符合蒙族师生特殊需求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情况如何?建设与应用中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鉴于此,2009年4-5月,我们对位于内蒙古东部通辽市(2所)、赤峰市(2所)、呼伦贝尔市(3所)市区的共7所蒙族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进行实地调查.现将本次调研中蒙族中小学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状况进行重点介绍.
调研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实地观察与听课等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为内蒙古东部市区共7所蒙族中小学部分师生和学校领导(校长、教务主任或分管学校信息化的负责人).在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设计上,针对蒙族中小学领导、学科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进行多层面相关设计,保证了数据资料的科学互补性.本次调查回收领导问卷11份(有效问卷11份,有效率100%),回收学科教师问卷176份(有效问卷136份,有效率77.3%),回收信息技术教师问卷20份(有效问卷19份,有效率95%),回收学生问卷465份(有效问卷331份,有效率71.2%).
7所蒙族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主要依赖国家或地方政府拨款,其次学校自筹.教育信息化建设后期维护资金90%来源于学校自筹,少部分源于国家或地方政府拨款.蒙族中小学信息化资金来源单一,学校自筹资金主要用于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维护.37.7%的受访教师(包括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科教师)认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前期投入充足,后期不足, 18.8%的认为前期投入短缺.
(1)蒙族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从表1可知,7所蒙族学校均有机房和多媒体教室.其中4所蒙族学校有效生机比(指学生人数与供学生使用的性能良好的计算机数量的比值)均在23: 1以上,赤峰市蒙古族中学虽然拥有9.3:1的生机比,但是这种情况在调研期间还处于建设中,整体有效生机比为20.6:1.大部分蒙族中小学学生用机源于国家或地方免费配发.
教师用机情况,除赤峰蒙古族实验小学和呼伦小学教师办公室无电脑外,其他4所学校每教研室或办公室至少1台电脑,且蒙族学校大部分计算机都联网.
校园网建设情况不容乐观,7所蒙族中小学都没建成校园网,只有2所学校实现班班通.
信息化应用软件方面,蒙族学校既有汉语教学软件也有蒙语教学软件,通过访谈与听课了解到,蒙族中小学目前网上下载或学校购买了蒙语输入法和蒙古文office系统,常用蒙语教学应用软件有蒙科立、赛音、明安途等.
(2)蒙族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应用
信息技术教师与学科教师因课堂教学需求或上公开课、研讨课,使用计算机房与多媒体教室频率较高.45.2%的受访教师认为学校现有计算机数量无法满足日常教学需要,29.7%的认为配置不够;对于蒙族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硬件存在的问题, 46.2%的受访教师认为数量不足,22.4%的认为配置较低,28.2%的教师认为使用设备受限.
表1学校信息化软硬件资源
(1)蒙族中小学数字化资源建设形式
除赤峰市蒙古族中学和赤峰蒙古族实验小学无数字化资源外,其余学校均有或多或少的数字化资源,但是7所学校都没有完整的数字化资源库.
关于数字化资源建设形式,67.8%的受访教师选择多媒体教学资源,而在多媒体教学资源中,60.5%的教师选择自主开发的教学课件,44.1%的选择光盘教学资料,16.4%的选择数字图书资料.调查说明,学校拥有最多的数字化资源是教师自主开发课件为主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2)蒙族中小学数字化资源积累途径
访谈得知,学校现有数字化资源的积累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国家、自治区或地方相关部门配发.比如2001年"朝阳行动"中由中央电教馆派发光盘资源,农远工程(最早接收"农远工程"配发资源的学校是2006年)配发资源,以及内蒙古教育出版社、教育厅和教研室配发资源.这些资源均为汉语资源.第二,学校自购商业资源库.如K12学科资源等.第三,自制校本资源.其中三所学校都积累有校本资源,学校对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教学技能大赛进行录像、刻盘、整理放到学校服务器上供教师参考使用,既有汉语资源也有蒙语资源.
学校领导和教师在对现有数字化资源获取途径的认识上有很大差别(如表2显示),教师不清楚学校有哪些数字化资源;学校领导也不了解教师获取、使用数字化资源的实际情况.
表2 学校领导和教师对现有信息化资源获取途径的认识(%)
(1)教师获取教学资源的渠道
38.9%受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使用数字化资源,教师收集教学信息资料主要通过internet与书籍.从全国范围来说,蒙语数字化资源严重缺乏,受访教师基本在本校范围内获取、制作、交换和使用蒙语数字化资源,很少"走出去"交流.而且相对于网上下载和自己开发数字化资源来说,蒙族教师很少共享或借鉴参考学校积累的数字化资源.
(2)数字化资源的二次加工
目前7所蒙族中小学既有汉语教学软件也有蒙语教学软件,对于数字化资源二次加工,教师首先考虑自己制作蒙语课件,然后才会在网上搜索汉语资源进行二次加工,再次考虑自己制作汉语版课件进行教学.完整的蒙语资源一般是学校积累本校教师所制作的蒙语数字化资源,相对于共享或参考学校积累的完整蒙语数字化资源,蒙族中小学教师更倾向自己制作汉语版课件.可能主要是由于教师们制作蒙语课件经验不成熟导致,访谈中,多数教师反映相对汉语课件来说,蒙语课件文字偏多,色彩单调.
(3)学校已有数字化资源存在的问题
学校已有数字化资源主要是上级配发或自购商业资源库或本校教师自制数字化资源,以汉语资源为主.59%受访教师认为学校已有数字化资源存在的问题是完全或大部分照搬汉语版资源,对蒙语学生针对性差.25.7%的教师认为虽然是蒙语版资源,但资源呈现方式不合理,很难找到有用资源.19.4%的教师认为虽然是蒙语版资源,但与现用教材结合性不好.
表3 蒙族中小学数字化资源应用(%)
表4 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数字化资源的主要障碍(%)
表5 当前蒙语数字化资源的不足之处(%)
对表4中提到的阻碍数字化资源使用的主、客观因素,受访教师认同度均达到50%以上,其中教师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欠缺是阻碍数字化资源使用的最大障碍,其次是缺乏蒙族学生学习需要的数字化资源.
而表5中提到的当前蒙语数字化资源的不足之处,受访教师认同度均达54%以上,从大处着眼,受访教师认为当前缺乏对蒙族学生特殊学习需要和蒙语数字化资源建设特殊性的系统研究;原创开发、符合蒙族学生认知特点的资源少,模仿照搬汉语教育资源的多;蒙语资源建设人员力量单一等不足.
总体说来,蒙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滞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以来,"三种模式"基本覆盖了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但是配发、接收到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均为汉语优质资源,面对现实情况,民族学校只能直接利用汉语资源或翻译汉语资源后使用,由于民族教育的差异性,有诸多的不适应.[3]通过访谈得知,内蒙古东部市区蒙族中小学目前使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或翻译汉语资源,或自制蒙语或汉语资源."数学、英语、化学等这些学科直接翻译汉语资源差别不是很大,但是汉语文就不能用了,因为汉族学生与蒙族学生汉语基础不同,教授内容不同,要求标准也不同,所以无法使用配发的资源.蒙语文,根本就没有资源."教师的心声道出了蒙语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现实情况.
62.4%的受访教师很乐意将自己开发的资源与其他老师共享,由于自身能力等问题,25.6%的教师表示自己开发的资源质量不高,不好意思和其他教师共享,实际中,真正实现资源共享的教师很少,仅有6.8%与5.3%的教师经常将自己开发的资源或将学生优秀作品上传到学校资源库中.
对于所需教学多媒体资源的类型,受访教师普遍需要完整的蒙语版资源(70.1%),其次是各种零散蒙语资源(如关于一个知识点的视频、动画等) (40.3%)和完整汉语版资源(38.1%),需要各种零散汉语资源仅占19.4%.
几乎所有学校都为教师提供定期或不定期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87.5%的受访教师积极学习信息技术,34.3%的受访教师认为学校设备有限,学习机会少,36.5%的认为学校有相当设备,但学校很少组织系统培训,自己感到无从下手,22.6%的认为参加培训的效果不理想.
近年来,内蒙古的蒙古文软件企业开发了许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蒙古文软件,如蒙古文智能整词输入法、蒙古文编码转换工具、蒙汉数字辞典等,为蒙古文教育资源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4]内蒙古东部市区蒙族中小学目前使用蒙科立、赛音、明安途等软件,基于这些现实情况,学科教师最希望学习蒙语软件使用及课件制作方面的内容,其次还是以"基本操作"为重的计算机和网络使用、多媒体设备使用的基本技能,令人高兴的是,学科教师比较关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的内容.
信息技术教师除需要培训与自身职能有关的网页制作、编程设计、校园网维护管理外,对教学设计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相关知识有很大需求.
(1)蒙族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滞后,数字化教学资源总量少,蒙语数字化资源更少
调查得知,蒙族中小学有效学生用机相对不足,硬件设施存在数量少,配置低的问题,没有一所学校建成校园网,说明蒙族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相对滞后.虽然每所蒙族中小学多途径积累数字化资源,但是均没有完整的资源库,并且所积累资源多数为汉语资源.
(2)蒙族学校现有数字化资源尤其是积累的校本蒙语数字化资源利用率不高
从调查得知原因有:①蒙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滞后,蒙族学校已有资源多数为汉语数字化资源,可用度较小;②内蒙古东部市区蒙族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滞后,网络服务器没联网,或者有的学校教师无电脑可用,教师获取资源不方便,而且有些蒙族学校现有资源分类管理不科学,教师查找资源不方便;③实地调查得知,有些蒙族中小学教师不清楚学校有哪些数字化资源,学校领导也不了解教师获取、使用数字化资源的实际情况;④校本积累蒙语资源质量不高.
(3)对蒙语数字化资源关注度不高以及实际共享性差
受访师生及领导均没有浏览过蒙语教学网站,不知道全区首家蒙古文教学资源库及网站---鄂尔多斯教育,蒙族中小学教师及领导对蒙语数字化资源关注不够.由于不关注蒙语数字化资源建设进展,在实际中教师很少进行资源共享,与其他民族学校、教师交流更少.
(4)缺乏信息化专业人才
信息化专业人才是学校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证,7所蒙族学校中,3所学校仅有1-2位信息技术教师(包括网络管理、维护人员),且兼职教师占多数.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信息化发展,同样也影响了蒙语数字化资源建设进程.
(1)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来源多元化
内蒙古东部市区蒙族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主要是政府拨款或学校自筹,在政府和学校继续增加内蒙古东部市区蒙族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投资的同时,实行政府投资、学校投资和市场融资相结合的教育信息化投资体制,可以较为有效的解决教育信息化经费不足问题,[5]从而加大数字化资源建设投入.
(2)加强理论联系实践研究,加快蒙语数字化资源建设步伐
从全国全区范围来讲,蒙语数字化资源建设迫在眉睫.近年来,内蒙古地区蒙语授课中小学在进行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在民族教育资源建设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比如鄂尔多斯市于2003年启动了蒙古文教学资源库工程建设,2005年创建了全国首个蒙古文网站及教学资源库,2008年4月投入使用《蒙古文课程资源》等.[6]在蒙语数字化资源建设初始阶段,为避免出现汉语数字化资源建设中出现的缺少有力理论指导,导致重复性建设、不合理建设,造成严重浪费的情况.[7]有必要从蒙语授课学校实际需求出发,加强蒙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宏观规划、建设标准、共享机制、优质资源建设、均衡发展、成本效益方面的研究,尽快建成与现行中小学蒙古文教材相配套的,涵盖基础教育阶段蒙语授课学校各学科的风格多样、内容丰富的,符合蒙族师生习俗习惯的,体现民族特色的,适合大部分蒙授学校共享的蒙古文教学资源库,并逐步充实完善.
(3)注重校本资源质量,借鉴其他民族地区民族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任何建设都要落实到应用层面,只有在应用层面发挥了作用,建设本身才有价值.[8]在蒙语数字化资源严重缺乏的情况下,蒙族中小学自力更生、积极建设和积累本民族语言的校本资源是推进本民族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好方法,但是注重资源建设质量并科学管理也是必要的.一方面,对于新购进、上级配发资源或最新录制整理的校本资源,及时向教师通报,并鼓励教师积极使用.另一方面,对教师利用数字化资源的情况做跟踪记录.教师对已利用资源做登记,用后对资源评价及写用后感受,同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不定期听课或实地观察与访谈,了解教师资源利用情况,听取教师对资源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建议,以便从数字化资源的内容和形式方面更好的改进,从而发挥作用.
东部市区蒙族中小学在开展本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借鉴自治区其他民族地区在民族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在民族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走在全区前列的鄂尔多斯市,可以在信息化建设中少走弯路,加快本地区、本学校信息化建设步伐.
(4)提高蒙族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尤其是蒙语数字化资源开发能力
从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现状来看,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已成为阻碍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师培训工作是一项促进教育改革、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9]加大对蒙族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刻不容缓.针对蒙族中小学的现状,培训方面建议如下:
培训内容方面:根据蒙族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蒙族中小学学科教师与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比如,学科教师最希望学习蒙语软件使用及课件制作方面的内容,那么就要根据这个实际专门组织蒙语授课教师进行蒙语软件及课件制作方面培训,并且因为他们对自身思维方式、心理特点的了解,具有作为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为开发蒙语教学资源奠定了良好基础,所以除了培训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外,还要激发他们开发蒙语教学资源的热情.
培训形式方面:网络培训与传统培训相结合.内蒙古地域辽阔,使得各地区民族教师面对面交流比较困难,而蒙族资源严重缺乏,蒙族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整体偏低的现实情况,恰恰需要联合大多数蒙语授课教师协作交流,互帮互助,共建共享蒙语数字化资源.而网络培训可以解决时空限制问题,解决学习-工作冲突问题;解决受培训教师实际能力水平分层问题;解决培训因受到现实条件限制不能让大多数教师参加培训而导致的覆盖面不足问题;而且网络具有资源共享优势,通过网络课程形式,教师不仅不需要交纳每年必需的培训费用等,而且可以通过把优秀教师的授课放到网站上,实现优秀教师授课过程共享,经济效益比较高等优势,[10]所以网络培训用于蒙族教师培训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在传统培训方面,由于各蒙族学校或多或少在前期开展了信息技术培训,教师在掌握信息技术一般技能之后,因各科目适用教学软件不同,知识点组织也不相同,尤其蒙语授课学校开设蒙古文,为了使培训更符合蒙族教师与教学实际需要,可以考虑按科目分类进行培训.
(5)转变蒙族中小学领导及教师观念,提高其对蒙语数字化资源关注与共享意识
对于东部市区蒙族中小学对蒙语数字化资源建设整体情况不了解的问题,一方面,自治区或地市各级相关部门需加大对现有蒙语数字化资源建设进展的宣传力度,鼓励甚至资助蒙族学校购进现有蒙语数字化资源.另一方面,全区所有民族地区应该本着共同推进本民族教育信息化发展,推进全区信息化整体发展的理念,各民族地区或同一地区校际间互通有无,共享蒙语数字化资源.
(6)大力引进其它民族人才,发展本民族教育信息化
从实地调查的蒙族学校来看,学校领导、师生基本都是蒙族,很少有其他民族教师在蒙族学校从教,但是从内蒙古各高等院校的情况看,计算机教育、教育技术等相关专业中,大多为汉族学生,民族学生寥寥无几,这种矛盾在某种程度限制了民族教育信息化发展.所以在大学中开设"教育技术"专业民族班是发展民族教育信息化策略之一.除此之外,发展民族事业就应该模糊民族界限,解决蒙族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人才短缺问题,从其它民族,特别是汉族中采用破格、优惠政策等手段引进人才,发展蒙族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也是一种可取策略.[11]
[1]国发[2002]14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Z].
[2]教基[2000]34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Z].
[3][4]豪斯巴雅尔.从鄂尔多斯市实践经验谈蒙古文教学资源建设[J].中国电化教育,2008,(9):57.
[5]段宝霞,梁存良,张水潮,张豪锋,张琳.河南省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07,(11):44.
[6]内蒙古推出首套蒙古文课程教学资源软件[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8,(08):3.
[7]王运武.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01):11.
[8][9]马小强.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实践---专访鄂尔多斯教育局局长阿拉腾乌拉[J].中国电化教育,2009,(6):30,26.
[10]李英,袁磊,于加刚.基于网络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方式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2007,(9):114-115.
[11]孟庆军.内蒙古地区民族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
责任编辑 君实
G423.1
B
1009-458x(2010)06-0060-06
徐州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内蒙古东部市区蒙族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09YLB039).
2009-11-30
张艳,硕士研究生;孔惠洁,研究生导师,副教授;唐美燕,硕士研究生.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22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