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君叶 刘均娥 岳 鹏 (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北京 100069)
北京市社区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其需求
田君叶 刘均娥 岳 鹏 (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北京 100069)
目的 探讨空巢老人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及其需求,为社区生活照顾服务提供信息。方法 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以半结构式的开放性访谈问卷对 25位城市社区空巢老人进行个体化调查,使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空巢老人的生活困难包括在家料理家务困难、外出购物困难、参加社区活动困难;当老人遇到困难时,首先会选择依靠自己的力量或夫妇分工合作来解决问题,当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而不能自行解决时,会选择求助子女、亲戚、邻居或雇佣保姆/钟点工来克服困难;多数空巢老人都表示遇到困难时会尽量自己解决,不愿求助别人,主要原因是老人认为雇佣保姆/钟点工的费用贵、对其不放心、自己不习惯;但又对亲戚邻居的义务帮忙感觉会欠人情。针对老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希望社区能够解决老人生活上的困难、丰富业余生活、掌握基本信息、帮其出谋划策。结论 社区应该针对空巢老人的实际需求,提供适合空巢老人特点的日常生活照顾。
空巢老人;社区照顾;需求
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家庭功能的弱化,空巢老人这一特殊老年群体不断壮大,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老年人多选择居家生活,空巢老人由于身边没有子女的陪伴和照顾,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许多自己不能处理的事情或困难。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在充分了解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状况及其生活需求的基础上,探讨适合空巢老人特点的社区照顾方式和服务内容。
1.1 对象 2008年 3~12月,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在西城区月坛社区和丰台区西铁营社区对 60岁以上的居家空巢老人进行访谈。注意选择那些需求程度较强,能够代表社区空巢老人群体特征的具有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空巢类型、经济状况、自理能力的空巢老人。研究者入户对其进行面对面的半结构式个体化访谈,直到资料达到饱和。最终共访谈了 25位空巢老人,其中男 13例,女 12例;独居 10例,偶居15例。
1.2 研究方法 采用定性研究中的个体化深入访谈法收集访谈资料,并录音。访谈内容为开放式问题,如:①日常生活中,您通常会遇到哪些困难或者不方便解决的事情?自己如何解决?②在日常生活方面有什么需要?在这些方面您希望社区为您提供哪些帮助?③您知道社区老年活动站吗?经常过去参加活动吗?如果不参加社区活动,是什么原因?访谈时间为40~60 min,平均时间为 50 min。采用定性研究的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1〕。
空巢老人表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主要包括:在家料理家务困难、外出购物困难、参加社区活动困难三个方面。当老人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首先会选择依靠自己的力量或夫妇分工合作来解决问题,当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而不能自行解决时,会选择求助他人来应对这些困难。提供帮助的人员可以有子女、亲戚、邻居等,这些人提供的帮助都是义务的。此外还可以通过有偿雇佣的形式聘请保姆或钟点工来协助老人应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多数空巢老人都表示遇到困难时尽量自己解决,不愿求助别人,因为他们对雇佣保姆 /钟点工和对义务帮忙都存在一些顾虑。见图1。
2.1 空巢老人日常生活困难的现状
图1 空巢老人日常生活状况与需求示意图
2.1.1 在家料理家务困难 空巢老人由于身体的原因,在独自料理家务时体力不足或感到吃力。主要包括做饭、洗大件衣服、清理房屋等。
2.1.2 外出购物困难 空巢老人由于自身体力下降或路途较远不方便等原因,当家中生活物品缺乏,需要出外采购粮食、蔬菜、水果、主副食品等时,会感到力不从心。
2.1.3 参加社区活动困难 空巢老人由于身体有病行动不便、体力或精力不足等方面的原因无法参加,或因为喜欢清静而不愿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
2.2 空巢老人应对日常生活困难的方式
2.2.1 降低标准量力而行 空巢老人不愿意麻烦别人,遇到困难时首先会自己克服,通过降低标准和要求、选择性地做家务,如只做简单的、轻体力的事情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2.2.2 配偶分工合作 当老人生活上遇到困难时,偶居的空巢老人会分工合作,共同应对,以减轻每个人的身体或劳动负担。
2.2.3 子女周末或节假日回来帮忙 那些与子女居住在同一个城市的空巢老人,遇到自己不易解决的事情,通常会等到子女回家看望时帮其解决。
2.2.4 亲戚在需要时来帮忙 有些空巢老人无子女或子女在外地或国外,由于距离较远,不能经常看望老人。当需要帮助时,老人的亲戚会来帮忙。
2.2.5 邻居帮忙 有些空巢老人居住在本社区的时间比较长,邻居之间很熟悉,关系融洽,所以当空巢老人生活上遇到不便时邻居会热情地帮助。
2.2.6 雇保姆或钟点工帮忙 有些空巢老人年龄大,身体不好,独自料理日常生活存在困难,儿女通常不能在身边照顾,所以会选择雇佣保姆或钟点工来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
2.3 空巢老人对雇佣保姆 /钟点工的顾虑 有些空巢老人不愿雇佣保姆 /钟点工,主要是由于雇佣费用贵、对其不放心、自己不习惯。
2.3.1 费用贵 老人认为请保姆 /钟点工花销大,自己家里的经济状况难以负担。
2.3.2 不放心 有些空巢老人认为有的保姆责任心不强、不够专业,因此对他们不信任。
2.3.3 不习惯 老年人已经形成自己固有的生活习惯,不愿改变,家里突然来了外人,感觉不自在。
2.4 空巢老人对义务帮忙的心理顾虑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空巢老人平日里遇事首先会选择求助于家里人,即儿女、亲戚等,对于外人的义务帮忙,内心不好意思麻烦别人,觉得别人为自己付出了,自己却不能回报,不愿欠人情。
2.5 空巢老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
2.5.1 解决老人日常生活上的困难
2.5.1.1 解决空巢老人做饭难的问题 有些空巢老人独自在家,有的不会做饭,有的身体不好不能做饭,有的因为人少不愿做饭,因此经常在家里凑合或到街上去买着吃,常常三顿饭没有规律,没有营养,这种饮食习惯会影响老人的身体健康,因此老人希望能够依靠社区的力量,开办便民小食堂、开展便民小饭桌、为空巢老人订饭,从而解决老人做饭难的问题。
2.5.1.2 帮老人送货上门 由社区负责联系商家,为小区内需要帮助的空巢老人提供送货服务,为行动不便或购物不便的空巢老人外出购物提供方便。
2.5.1.3 组织志愿者上门提供生活服务 由社区负责组织、沟通、协调,建立志愿者服务队,由社区成员共同参与,采取自愿原则,还可以吸收那些具有一定特长的居民,如:退休医生、理发师、手工艺者等等,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2.5.1.4 提倡社区居民互助 利用社区居民的资源,使居民之间建立互助对,采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为需要帮助的空巢老人提供服务。
2.5.1.5 帮老人介绍可靠的家政人员 老人希望通过社区居委会等社区机构主动联系家政公司,帮其介绍可靠的家政人员。
2.5.1.6 经常探望和询问老人的情况 老人希望社区工作人员能够经常探望自己和询问老人的情况,了解空巢老人的生活动态及实际困难,主动提供帮助,给老人送去温暖。
2.5.1.7 经常联系老人 空巢老人希望得到社区的关注,经常保持联系,以防意外发生时无人知道。
2.5.2 丰富空巢老人的业余生活
2.5.2.1 建立并利用社区活动站 目前很多社区由于资金、空间等方面的原因,尚未建立社区活动站,社区老人没有集中举办活动或娱乐的场地,导致举办的活动种类和水平受到限制。因此老人希望社区能够建立并充分利用社区活动站,丰富老人的生活。
2.5.2.2 组织适合老人的活动 有些社区也举办了不少活动项目,但却没有考虑到老年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因此,老人希望社区能够多组织一些适合老人特点的活动,从而提高老年人的参与率。
2.5.3 掌握空巢老人基本信息 老人希望社区居委会能够全面了解小区内空巢老人的基本信息,对重点人群做到心中有数,不遗漏社区中的每个空巢老人,从而方便管理。
2.5.4 帮助空巢老人出谋划策 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边,遇到事情经常没人商量,尤其是独居老人,希望社区能够与老人心连心,经常沟通,设身处地地站在老人的角度帮其出谋划策,减轻压力。
3.1 发展社区照护资源有助于解决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困难
在社区生活的空巢老人,虽然多数患有一种或多种老年慢性疾病,但多处于疾病的平稳期,其生活自理能力并未受到影响,虽然没有子女的照顾,老人尚能够独自应对日常生活。而对于那些年龄较大、身患疾病较多、程度较重的老人会出现体力下降,精力减退,这时可能在独自应对日常生活时感到吃力或力不从心。老人的日常生活照顾资源主要有家庭、邻里、社区以及社会等,由于它们各自特点的不同,所发挥的支持作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熟悉程度和信任程度决定着老人的选择。当空巢老人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除了会求助于家人之外,还经常会找邻居帮忙,邻居在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特别是在个人应付突发事件和危机时刻动员社会资源尤为重要。但是,中国人有固有的传统文化,尤其是老人,他们能够自己做到的事情轻易不愿麻烦别人,即使是自己的儿女,也觉得不好打扰。在中国传统潜意识里,家里人和外人有别,相比之下亲情关系比较密切,在老人需要帮助的时候,首先还是愿意求助于自己的家人,家庭依然是老人日常生活照顾的一种主要资源〔2〕。空巢老人的儿女不在身边,故当日常生活遇到困难时只能求助于他人,雇人帮忙老人觉得费用贵,不放心,义务帮助又觉得不好意思,不愿欠人情,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大力发展社区居家照护,这种照护方式可以由社区组织人员来提供,经过专业化培训,服务质量能够得到保障,服务廉价老人能够接受,并且,这种服务的对象针对的是社区所有空巢老人,而不是某个具体的老人,提供一体化的服务,这样就可以避免老人产生不好意思、怕欠人情的心理。
3.2 积极发挥社区居委会的职能,满足空巢老人的生活需要随着家庭功能的弱化,空巢老人成为社区关注的重点人群,对于这些老人,有时候来自家庭以外照顾资源的使用要比家庭内照顾资源的使用更为方便和及时。社区作为一种辅助的照顾主体,面对社区内所有的空巢老人,其地位正在逐渐得到老人的认可,老人也逐渐将社区作为自己的主要照顾资源,当作自己的家人,避免了欠情、不好意思的心理。作为社区居委会,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管理和组织职能,针对空巢老人的具体困难,提供个体化的服务。对管辖内的空巢老人进行普查,了解老人的基本情况,掌握基本信息,对需要照顾的空巢老人给予重点关注,派人深入到老人家中,为其提供家政服务,如做饭、洗衣、卫生等。满足老人的需求政府的努力和支持是根本,以社区为单位,在社区周边由政府投资建立非盈利性便民食堂,为空巢老人订饭送饭,以低成本、安全卫生、营养为前提,方便社区内做饭困难的空巢老人解决吃饭问题。和当地相关部门联系,为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集中采购,送货上门,解决其外出购物难的问题。定期访视,安装呼叫装置,确保老人能够随时与社区取得联系,消除老人的不安全感。社区居委会在了解管辖范围内的空巢老人情况的基础上,组织社区有特长的居民成立义务服务队,定期到老人家里提供生活服务,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和生活有困难的空巢老人送去温暖,与其聊天解闷,缓解老人心理上的孤独,经常电话询问老人的生活状况和实际困难,尽量帮其解决。当遇到刮风下雨等天气时,电话送去温馨的提示,嘱咐老人注意防寒保暖等等。此外,针对独立居家的空巢老人,其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强,不愿麻烦别人,日常生活方面不需要特殊的帮助,可以重点关注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积极开展适合老人特点的社区活动。
1 田君叶,刘均娥,岳 鹏,等 .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的内心感受的探讨〔J〕 ,2009;91:314
2 刁丽君,汤 哲,孙 菲 .北京市老年人照料需求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8(25):985-6.
〔2009-11-17收稿 2010-05-04修回〕
(编辑 袁左鸣)
R592
A
1005-9202(2010)12-1718-04
北京市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基金课题(2007)
刘均娥 (1966-),女,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护患沟通的研究。
田君叶(1983-),女,在读硕士,主要从事社区护理及老年护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