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人力资源开发

2010-09-19 13:22:24萧鸣政王霄勇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0年4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科学人才

● 萧鸣政 王霄勇 李 鑫

科学发展观与人力资源开发

● 萧鸣政 王霄勇 李 鑫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思想,本文重点分析了科学发展观与人力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问题。

科学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 人力资源开发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核心思想是经济社会发展各要素系统之间的内外均衡与和谐。然而,发展的重点、原点与终点是人的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与重心是人才的主导作用,各要素之间均衡与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人才。一方面,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可以促进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又是指导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思想基础。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科学发展观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问题。

一、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论述科学发展观时说:“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可见,人的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内核。我们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来推进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工作与实践工作。

第一,要以人为本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人力资源开发并不是对物体的开发,不是把人当成工具,而是要凸现科学发展观里面的以人为本。它要求把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尊重和保障人的基本权利。

第二,要坚持全面协调与促进人力资源的持续发展,建立人力资源开发的中长期战略与系统工程。我们国家最近组织专家研究国家2010—2020年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非常有价值。这个规划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到我们整个国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在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中要坚持统筹兼顾。一是各支人才队伍的建设要统筹兼顾。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中需要大量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社会工作人才以及农村实用人才,我们认为党政领导人才是关键,党政领导人才发展得如何,直接影响到其他人才队伍的发展。二是人才的地区发展问题。中部、西部城市、农村与城市、各行各业,不同领域的人才,要有一个统筹兼顾的发展。三是区域人才开发的合作问题,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中部、西部、东北、京津冀,各个区域的人才发展也需要统筹兼顾,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国家持续发展

(一)人力资源开发与国家持续发展的基本分析

关于人力资源开发,目前有很多种解释,通过比较我们界定为:开发者通过学习、教育、培训、管理、文化等有效方式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与发展战略,对既定的人力资源进行利用、塑造、改造与发展的活动。在这里开发者可以是政府、机关、学校、团体、协会、私有机构、公共组织等,可以是企业雇主、主管、个人等。

国家发改委常务副主任朱之鑫在解读我国“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时指出:科学发展观要求经济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此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中心环节。遵循这样的指导原则,在政策导向上的战略转变,简单说来就是:立足自主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转变。这种发展战略思想要求“人力资源开发不仅要像以前那样在国家发展战略中主要发挥支撑保障作用,还要在新的国家发展战略中起到重要的提升带动作用”。

我们认为,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首先,只有以科学的方法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提升人的基本素质,解决好人自身的再生产,才能控制人口数量,进而保证物质生产的持续发展。其次,只有提升了人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与文明程度,才能保证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共存。最后,只有提升人的基本素质,挖掘智力因素,提升文化科学素质,才能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概括说来,可持续发展从资源角度讲,就是以人力资源替代自然资源的发展模式。这种替代可以节约甚至某种程度上替代稀缺自然资源,最大程度地保护不可再生资源,创造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人力资源开发对于国家持续发展的作用与价值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三者的统一。在统一当中,人力资源的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国家人口众多,各种资源总量虽然比较高,但是人均很低。要解决人多、资源紧缺的问题,基本点是要降低资源的消耗,而降低资源消耗的关键是要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发挥人力资源的主导作用、促进作用和创新作用,使资源利用模式由粗放型变为集约型,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我国现实生活中资源破坏和浪费现象相当普遍和严重,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劳动力素质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相适应,大力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劳动者素质,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认为人力资源开发具有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力资源开发是协调人口与资源关系的重要措施,是改善人口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根本。首先,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普及与推广科学技术,对于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人力资源开发有助于人力资源替代自然资源的不足与贫乏。再次,人力资源开发可以实现自然资源之间的相互转化,让相对丰富的自然资源替代十分稀缺的自然资源。

第二,人力资源开发是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方面人力资源可以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科技人员队伍,促进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与普遍,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科技水平的发展将成功推动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

第三,人力资源开发能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开拓一个良好的基础。人力资源既可以提高人力素质与能力,又可以提高国民所得、消费水平与需求,因此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是根本。

人力资源开发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促使潜在人才转化为现实的人才,促使人才素质的活力转化为生产力。让人们从低的工作状态走向高的工作状态,从低层次人才转化为高层次人才,使中国从人口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从人力资源强国走向经济强国。中国的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主要是通过计划生育、卫生保健、文化教育、环境优化、制度创新等途径进行人力资源的建设和开发,使中国从人口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一流的智力支持。

三、人力资源开发与和谐社会建构

(一)人力资源开发与和谐社会建构关系的基本分析

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方面是自然、社会、人类之间的关系,三者之间的和谐状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这一均衡系统中,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因而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的和谐与否影响着和谐社会这一理想的实现进程。

一方面,人力资源开发理念与构建和谐社会存在着契合之处。首先,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建设中涉及到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当通过适当的方式开发人力资源并使人力资本水平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就会自觉改变自身的不合理需求,主动保护环境,不恣意破坏和过度开发大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第二,在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建设中涉及到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公平是衡量人与人之间和谐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教育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公平问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问题。因此,注重教育公平,才能提升人力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并能通过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消除群体间的隔阂,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第三,在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建设中涉及到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就业是人力资源利用与开发的主要途径,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是和谐社会之基。失业率和社会冲突以及矛盾的发生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因此,控制失业率在一定水平内,不仅会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与开发,还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谐。

另一方面,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的不和谐又会影响和谐社会的均衡状态。人力资源开发领域存在许多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将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明显的积极促进作用。从教育方面来讲,有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教育机制改革问题、职业教育与就业需求衔接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等;从工作方面来讲,有低素质劳动者培训问题、维持和谐劳动关系问题、提高员工满意度问题等。这些问题都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构能否成功,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二)人力资源开发对于和谐社会建构的作用与价值

人力资源开发应该说是和谐社会建构的关键。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本地人与非本地人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现代人与未来人的和谐、人与事的和谐等五个方面的矛盾。

在解决这些矛盾当中,不是改变自然,不是改变社会,也不是改变任务,首先是改变人。改变人就是要把人口变成人员,人员变成人力,人力变成人才,人才变成人物,实际上要把低素质的人变成高素质的人,把效率低的人变成效率高的人,把能力差的人转变为能力强的人,把不称职不合格的人转变为称职与合格的人,把非人才转变为人才。这就需要重视人力资源开发,首先解决人的内心的和谐,通过人的内心的和谐达到人与人的和谐,通过人与人的和谐达到人与事的和谐,通过人与事的和谐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通过人与社会的和谐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1.《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推动人力资源开发》,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年8月15日。

2.徐建:《和谐社会视域内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体系的框架探构》,载《清江论坛》,2009年第3期。

3.霍黎丽:《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公共人力资源开发取向》,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5月。

4.王通讯:《科学发展观与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载《中国人才》,2009年6月。

5.文兴吾:《论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统一》,载《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6月。

6.李曼:《论人力资源开发与和谐社会构建》,载《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第7卷第6期。

7.朱尧耿、黄晓红等:《论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载《人口研究》,2006年3月第2期。

8.李仲生:《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载《人口与经济》,2002年第10期。

9.郑芹、华海山:《以科学发展观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载《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第17卷第15期。

10.萧鸣政:《中国政府人力资源开发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萧鸣政、饶伟国:《人力资源开发与和谐社会建设》,载《人民网》,2006年 11月3日。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责编 叶风)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科学人才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科学大爆炸
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6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科学
科学拔牙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