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林山,赵庆峰
(1.合肥学院,230022;2.山东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 266510)
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式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提出到现在,已经有十多年了,在这期间,一批应用型本科院校也逐步成长起来,目前已发展到200所左右[1],对该类型的高等教育模式的探讨研究,也十分活跃,大量的研究文献涌现。本文将对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文献进行定量统计分析,力求能客观地反映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把握其发展脉络,为今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研究提供参考。
选用同方知网学术文献总库中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利用其远程主站点的总库跨库检索平台,以“应用型*本科”为检索式(为了方便统计忽略漏检),时间跨度为1980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共检出文献2859篇为分析源[2](假设平台无故障运行)。
检索出来的文献,其中期刊论文2618篇、硕士学位论文102篇、博士学位论文4篇、会议论文99篇、报纸文章36篇。对2859条记录的统计表明,从1985年最初发表探讨涉及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起,到2009年,在25年中,各年份论文数量基本保持上升趋势(见图一)。表明国内应用型本科研究在不断升温,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2004年到2009年增幅较大,达到这25年间总量的90%以上。这可能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扩招,应用型人才在社会上的需求严重短缺有关,特别是2001年4月,教育部在长春召开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会上探讨的主要问题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人才模式设计、培养方式与途径、评价标准等[3]。之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需要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密切相关。随着应用型本科院校进一步建设的需要,可以预测今后两年的发文量还会攀升。
图1 1980-2009年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产出数量
依据CNKI检索平台的智能分析工具,抽取其中比较合理的几个层次标准,对其划分出来的2837篇文献进行归类分析,详见表1。
表1 选用研究层次分类统计表
从表中可以明显看出,这一段时间里,大部分文献是围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约占抽取统计数据的87.7%(前五个层次都归为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建设探讨的占12.3%。另外,通过二次检索涉及师资队伍建设的文献23篇,有关模块化教学的是7篇,所占比例更低。这种现象与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我国的起步建设有关,最初主要还是解决理论方面的问题,至于专业建设等细节方面应该是有些滞后的,预计今后在课程建设,特别是模块化教学、与企业联合等深入人才培养过程方面的文献会逐渐增多。
对检索出来的文献,依照第一作者所在的机构部门进行汇总,基本都属于高校机构,主要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依据发文量排序,取前28家机构,见表2。这28家机构共发表文献970篇,占发文量总数的33.8%。这些研究机构中有27家属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只有厦门大学属于研究型大学。应用型本科院校边探索,边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在研究方面,徐州工程学院、南京工程学院等院校走在前列,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对检索出来的文献,通过资助基金汇总统计,共有24项基金,详见表3,其中标注有基金资助的文献是75篇(相关基金资助的图书未统计)。与总文献量相比,所占比例较低,但是基金的种类还是比较全面的,有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金、教育部基金以及各个省的地方教育基金等。这说明,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研究,得到了我国各个层面的认可和重视。
表2 1980-2009年发表有关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方面的文献16篇以上的单位
表3 1980-2009年发表有关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方面的文献资助情况
对检索到文献依据引用频次和下载次数排序,分别取前十名,结果如表4和表5所示。对于引用次数较高的文献,发表时间主要集中在2001—2007年,其中2003年和2004年较多,多为期刊研究文章,刊发的刊物级别相对较高。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应用型本科的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等较为宏观基础性的问题,这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我国从21世纪初刚刚开始建设有极大关系。
对于下载次数较多的文献,主要是博硕士论文,时间主要集中在2002—2007年。研究内容主要也是基础理论问题。其原因估计与博硕士论文内容较为系统,能够较为全面解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在这期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关。
除了利用CNKI远程主站点的总库检索获取分析文献之外,为了能够较为全面了解1980—2009年这段时间有关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的文献,作者又通过超星的读秀知识库平台,共检出相关中文图书 370种[4],其中 1980-1989出版 5种,1990-1999出版15种,2000-2009出版350种。总的图书数量不多,主要是教材。这与图书的出版周期较长有很大关系,随着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发展,今后相关图书的出版会越来越多,种类主要是教材。
表4 1980-2009年发表有关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方面的文献引用排序前10名
表5 1980-2009年发表有关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方面的文献下载排序前10名
通过上述各角度就1980—2009年有关应用型本科教育文献的研究分析,可以判断,2000年至2009年这10年间,是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比较活跃的一段时间,研究成果丰富,但深入分析后发现问题还是存在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这一阶段发表的期刊论文是2618篇,其中发表在核心(依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2008年版))期刊上的论文409篇,占期刊论文总数的15.6%,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相信这个标准,盲目地认定发表在其它刊物上的文章水平就不高,这只是一个相对参考。
检索出来的文献,其中发文数量较多的研究型大学的学者,主要来源于厦门大学,共有20篇文献[5]。博士和硕士论文主要来源于研究型大学,但是数量较少,共106篇。其它文献的作者主要来源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研究,其主体应该是从事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作的学者,但是全面研究高等教育的学者也应多多关注这个层面的人才培养研究,从我国整个高等教育的角度探讨应用型本科教育这个层面的人才培养,研究才会全面,效果应该更好。特别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过程问题,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来说,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课题,需要各类学者共同努力,实践探索有效的培养思路与措施。
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文献也有,主要集中在借鉴美国和德国,其中借鉴德国的34篇,美国的39篇,其它国家,如英国、日本、韩国等则非常少。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实践和研究,德国和美国起步是比较早的,基本都是20世纪的60、70年代[6][7],他们在应用型本科教育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但从这一阶段检索出来的文献来看,多集中在培养思路、模式、学位授予等较为基础方面的问题。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经验等方面的深入了解,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开展本土化研究的较少。
在学习借鉴国外应用型本科教育进行本土化探索方面,合肥学院是走在国内前列的。在安徽建立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联盟[8]之后,合肥学院率先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签署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学院校际合作协议[9],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发挥相互之间的优势,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这种做法,是值得应用型本科高校学习的,因为国内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历史都比较短,在学习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更要进行本土化研究,发挥国内自身的优势。
该阶段发表的文献,特别是研究论文,主要还是论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理论问题,阐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标定位、培养体系、思路等。对于具体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方法、实验、产学研等培养过程方面的文献较少,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文献也少。其中涉及师资队伍建设的文献23篇,有关模块化教学的文献7篇,实验课程的文献234篇。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其核心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经验等方面,这方面的研究,需要长时间去探索研究,不是在短时间之内就能解决的,希望今后国家能够加大对这方面研究的投入支持力度,争取在不远的将来,会有大量优秀的研究成果出现。
通过上述各项的分析,1980—2009年有关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方面的文献,发表总量一直在攀升,特别是2004年到2009年之间,增幅非常大。研究文献的发表得到了从国家到地方各个层面研究基金的支持。内容主要是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定位、目标、培养体系等基础性的问题。另外,在这期间出版的图书,目前检索出来的是370种,主要是教材。这一现象,都与该阶段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起步建设密切相关。
应用型本科教育有别于研究型和一般高职类教育,是一个既重视理论,又注重实践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说,1980—2009年有关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主要是解决了我们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认识问题,让我们认可了这种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当中必须拥有的一种重要模式,是社会所必需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人才的具体培养过程,是决定人才最终是否符合标准的决定因素,针对不同专业,都可能会有差别。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内涵更丰富,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问题,需要长期研究实践,可以预测今后有关应用型本科教育,相关的研究热点应该更为具体,会向教师队伍建设、具体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法(模块化教学)、实验、产学研等具体的培养过程转移。同时,应该会有大量相关配套完善的教材出版。
[1]杨春春,刘俊萍.中外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5-26.
[2]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EB/OL].http://epub.cnki.net/grid2008/brief/index.aspx?dbCatalog=%u4E2D%u56FD%u5B66%u672F%u6587%u732E%u7F51%u7EDC%u51FA%u7248%u603B%u5E93,2010-4-10.
[3]江小明.积极探索加速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01,(5):26-27.
[4]读秀学术搜索[EB/OL].http://www.duxiu.com/,2010-4-10.
[5]潘懋元,董立平.关于高等学校分类、定位、特色发展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9,(2):33-37.
[6]徐理勤,杜卫等.借鉴德国经验,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2):96-97.
[7]袁兴国.美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实践探析[J].江苏高教,2009,(3):147-148.
[8]李陈续.安徽建立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联盟[N].光明日报,2009-01-10(5).
[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学院校际合作协议签字仪式隆重举行 [EB/OL].http://www.hfuu.edu.cn/news.asp?bh=2957,201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