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兆钧
[摘要]2008年,《中职语文教学新大纲》明确提出了强化专业性应用文教学的要求,体现了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实践和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视。在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今天,对人才的文字表达和处理能力的要求较高,与中职学生文化素质低下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需要回归生活,努力挖掘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资源,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为其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回归生活激发兴趣应用文写作综合职业能力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关系和职能也越来越明确。在中职教育已经确立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的前提下,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文化课为学生专业发展的服务意识突显。写作教学作为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8年由教育部颁布的《中职语文教学新大纲》明确提出了强化专业性应用文教学的要求。尽管新《大纲》对学生的写作,从形式、次数及文字量等方面进行了调整,但特别突出了应用文教学,并从应用文种和写作要求两方面进行了强化,从表面上看好象是削弱了作文教学在整个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分量,其实是从另一个侧面更加明确了中职作文教学的方向,巩固了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将其与口语交际训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一起提高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虽然中职语文的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明确,但真正落到实处依然困难重重。
长期以来,写作教学一直是中职语文教学中较薄弱的环节,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面临着极大的困难。近年来,由于中职教育的发展,扩大了招生规模,但学生整体的文化素养却在不断下降,许多学生是因为学习成绩差才来念职校的。所以,表现在语文学科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未达到九年义务教育的语文合格水平,“听、说、读、写”能力不过关,写作上也缺乏基本的表述和写话的能力,作文兴趣低下,写作目的不明确,不愿动笔写作,即使写也以应付教师的作业为目的,阅读面极其狭窄,基本没有阅读量。学生的这些现状成为作文教学难的客观因素。另一方面,包括中职语文在内的基础学科,在职校课程设置中地位的下降,课时量的减少,教学理论的缺乏,都造成了中职语文的作文教学停滞不前、甚至沦为可有可无摆设的状况。
写作能力是语文学科“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其缺失将会严重影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及其它能力的培养,阻碍语文素养的提高。就学生职业生涯而言,起步阶段就需要全面的文化素养做为铺垫,而语文素养的缺失将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起到负面影响。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当务之急便是让作文回归生活,让写作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学生自身的专业特点,从专业发展的要求和情感、智能发展的规律出发,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写作是出自自身发展和情感表达的需要,是一种反映周围世界和认识自我的心灵活动。要让他们懂得,任何时候作文都是为生存、为生活、为生命而存在的,只有那些真正从学生笔下流淌出来的,反映其真实情感和想法的作文才是真正的好作文。
具体说来,为了让作文教学回归学生生活,可从“为专业发展的需要写作”和“为交流与情感表达的需要写作”两个方面深入开展教学工作,前者是从学生能力和实践培养的需要出发,而后者则是从学生情感发展的需要出发,尽管两者的出发点不同,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有利于学生写作素养的提高”,“服务于学生现在与将来的生活”。
一、为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写作
《中职语文教学新大纲》明确提出了强化专业性应用文教学的要求,体现了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实践和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视,使专业应用文的写作成为衡量中职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志。众所周知,当今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的薄弱主要表现在缺乏基本的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当他们走入社会后,这种缺陷便表现得更为明显。如果他们仅仅掌握了单一的专业技能,“一专却不多能”,当需要用到调查申请报告、介绍说明、商务信函、应聘求职书信时,便会不知所措,无法掌握正确的格式和表达方式,使其社会竞争力大大下降,无法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尤其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具备较高的应用写作能力已成为用人单位招聘员工的重要标准之一。对此,作文教学更应该深入学生就业和发展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坚定学生学习写作的信心和决心。
首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特点突出其专业性,兼顾时代性。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的专业特点与行业需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例如,针对财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要加强经济类文书的教学;对于机电和化工类学生。侧重于产品说明介绍类文书的教学;对于旅游和服务类专业的学生,则侧重于推销、策划、广告类文书的教学。同时,也应本着时代性选取更具现实意义和实效性的内容进行教学,以此来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适应时代的发展与职业的需求。
其次,根据职校学生语文基础本来较差的实际情况,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由于应用文写作训练本身具有格式刻板、内容枯燥的特点,学生更难引起兴趣。许多中职学生连最起码的自我介绍都不会,请假条格式乱七八糟。针对这些情况,教师需要在选择教学内容时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从最简单的自我介绍、请假条、借条、留言条出发,再逐步提升到广告词、调查报告、应聘书、求职信、开业申请书等较复杂的应用文书,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感受到“只要努力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信心,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既符合学生一般的认知规律,又利于他们建立写作信心。
再次,在写作教学活动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大胆打破传统教学的壁垒,让学生在有关情境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掌握相关应用文的写作技能。例如,针对最常见的应聘书、求职信的写作,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格式要求后,可让他们分角色扮演招聘和应聘双方,通过模拟场景设置求职障碍,让学生了解应聘书、求职信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了解用人单位对招聘人员的基本要求。也可以带领学生到求职面试现场,感受真实的求职应聘环境,加深对写作内容和要求的记忆。又如,对外贸专业学生的教学中,可以设置模拟的买卖双方,让他们在企业购销的模拟过程中掌握购销合同、招标公告、协议书等相关文种的写法;在旅游专业学生的教学活动中,可以由学生分别担任旅行社领导、策划经理、业务员、导游、游客等角色。通过一个具体的旅游景点推介项目,使学生从中掌握策划方案、广告、导游词等相关文种。这些情境活动的设计,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投身人学习当中,在实践中切实提高写作能力。
二、为交流与情感表达的需要写作
职业教育只是学生人生教育的一个部分,新《大纲》
在丰富了语文应用能力内涵的同时,还明确了语文教育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取向,提出了“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的教学目标,将着力点落实在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的基础上。由此,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光靠应用文写作教学是无法实现的,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忽略了对学生基础写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当前学生文字表达能力普遍下降、写作兴趣不高的现实面前,更应该放开教学思路,引导他们深入家庭、深入自然、深入社会、深入个人生活。允许他们自由地、无拘无束地表达情感及思想,及时肯定他们对个体生命的感悟、家庭生活的体悟、社会事件的看法,并对他们的思想和情感作出正确的评价和引导,逐步消除不敢表达的自卑心理和不愿表达的习惯,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最终实现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的职业教育目标。
在进一步加强应用文写作的基础上,不能放弃对常见文体的写作要求。至于一般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抒情散文,虽然勿需制定象普通高中那样明确的文学写作目标,但必须鼓励学生努力去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我思故我在”,生活中有感受、有体验、有思考,才会有自我倾诉的冲动,才会有与人交流的欲望,写作就是实现这种需要的言语活动,它是生活和生命活动的一部分。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鼓励学生讲真话、写真事,将平时生活中的点滴感受记录下来,再结合适度的技法,使学生学会写文章,喜欢写文章。对于一部分热爱文学创作的学生,教师则要大力支持与鼓励;对于那些对写作不感兴趣的学生,不仅要努力克服他们的自卑心理,鼓励他们放胆写作文,哪怕只是随意的涂鸦之作或不成熟的想法,教师都应给予及时肯定和正面评价。同时,教师还应该极力挖掘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资源。网络时代的到来,让学生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论坛留言、网络日志、短信文学等新的应用文种应运而生,应适时选取这些具有较强时代性的教学资源,积极引导学生亲身尝试,学会在论坛“灌水”,养成写BIog的习惯,将自己平时不敢说、却想要表达、抒发的思想和感情发表在论坛里,记录在Blog中。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生活习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能使他们免受网络游戏和不良信息的侵害。总之,要善于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一切有利资源,使写作教学不仅限于课堂教学的过程。还包括日记、周记、随笔、活动方案、手机短信、检讨书、临别赠言等一切日常生活中有价值的文体。如果教师能及时利用一切有效的教学资源,,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还能让他们养成喜欢写作的好习惯。
写作即生活,写作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中职语文教学新大纲》以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为课程任务和目标,正是要求语文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需要,不仅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服务,而且要为学生长期的发展服务。现代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写作能力尤其是专业应用文写作能力的重要性越来越被突显出来。写作教学只有回归学生的生活,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才会愿意写,喜欢写。只有这样,才能使写作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成为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催化剂,从而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实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