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整合

2010-09-16 06:08朱海彬
教育文摘 2010年9期
关键词:建模现实教学模式

朱海彬

4月12日至14日,“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整合的教学模式在第二届中欧基础教育课程发展会议上亮相,随即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关注。“双课堂”是指借助于网络的“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整合的教学模式,它可以在真正意义上促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引导教师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上发生深刻变革。

实验三年来,“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整合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教与学方式,实现了学生跨班级、跨年级、跨校甚至跨区域选修课程,解决了校间、区域间发展不均衡问题,建立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为每一个学生平等、自由地学习提供了可能。

一、突破

北京四中的刘葵老师认为:“以语文学科为例,学生是否有效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其主要标志就是看学生是否有较高的热情,进行了充分的阅读、思考与写作方面的实践。因为没有一定量的阅读,难以积累阅读的经验;没有表达的愿望,难以唤醒写作的激情。”

刘老师举了一个真实的课堂实例。在讲《鸿门宴》一文的时候,为吸引学生认真研读课文,她设计了一个环节,请同学模拟事件中的一个人物,从自己的角度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再度讲述鸿门宴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可以共建相关资源,为学生二度创作提供相应的支持。“这就如同供应充足的食物,但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各施巧技,烹调出不同的佳肴。”刘老师说。

网络有个天然优势,学生们的作业都能上传到指定地点,彼此观摩。有位同学在找到独特叙述角度时,情不自禁地表白:“看我剑走偏锋!”创造的激情勃发,骄傲与自豪溢于言表。

“虚拟教室和现实课堂整合”的实验,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还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给教师带来一种全新的教学体验,甚至开始改变着参与实验教师的思维方式。

“‘重新发现学生,重新认识学生是实验对教师最重要的冲击。”北京五中的历史老师张斌平举例说,“我注意到在学生发帖的界面中有一些类似个人形象代言人的语言,从这些简短的语言中反映出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个性色彩。这往往也会成为教师认识学生的途径,教育学生的起点。”

在重新认识学生的过程中,教师教的方式也在悄悄改变。张斌平老师把在实验中表现出的改变概括成几个方面:教师备课过程从“知识批发”到“教育零售”;学习指导方式从“提问题”到“提创意”,从“布置作业”到“设计活动”,从“提供资源”到“引导搜索资源”,从“管教”到“管会”;学习评价策略从“歼灭战”到“运动战”,课程开发从“以产定销”到“以销定产”,班级教学管理方式从“配给制”到“双向选择”。

改变的不仅是刘葵老师和张斌平老师,还有参与项目实验的每一位课改教师。他们开始从学生需求和兴趣出发设计教学过程,把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作为教学活动设计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由“决定者”、“评判者”转向“帮助者”、“指导者”,从“重结果”变成“重过程”。

教学方式的转变不仅带动了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也促进了教师合作文化的形成。教师跨校合作开发和研讨,已经成为一种极其普遍的现象。专家、教师、学生共同成为课程开发的合作伙伴,一种开放、平等、合作的课程文化开始初现端倪。

二、创新

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有什么不同?顾德希老师对此有如下解读:“简单地说,虚拟课堂是解决个性问题,侧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而现实课堂是解决共性问题,也就是共同需要掌握的,或者都有兴趣的问题。虚拟课堂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因为在虚拟课堂中,教和学的方式都和现实课堂不一样;现实课堂受到时间和人员的限制,是一种单线推进的模式,而虚拟课堂就没有现实课堂所受的限制,非常适合组织多元的自主学习。”“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整合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提供了可能。”

通过个性化的虚拟课堂学习,学生可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特级教师张思明对此深有体会。利用“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整合的教学模式,他成功开展了高中数学建模课程实践。

首都师范大学王尚志教授近两年一直参与“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整合教学在数学学科中的推进。他的感悟是:“虚拟课堂”的学习顺序可根据具体的情境进行适当地调整。很显然,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数学的时间和空间,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让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见解的同时,也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

在高中数学建模“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整合的课程实践中,涌现了大量学生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释放了学生的潜能,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些创新可能不同于严格意义上数学家的创新,却是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结果,打破了傳统数学教学中学生通过模仿来学习的常态,代之以主动地思考、发现、探究,展现了抽象的数学也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这实际上也是我们在高中进行数学建模教与学的初衷之一。”张思明老师说,“此外,学生在观察问题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工具等诸多方面亦有不少创造和突破,这些均可从学生的建模过程和建模论文中得到体现。”

(摘自《现代教育报》2010.5.7,标题有改动)

猜你喜欢
建模现实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在经历中发现在探究中建模
思维建模在连续型随机变量中的应用
求距求值方程建模
漫画:现实背后(上)
漫画:现实背后(下)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