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中国超越美国

2010-09-15 23:13龚方雄
英才 2010年12期
关键词:内需全球化知识产权

文|龚方雄

十年,中国超越美国

文|龚方雄

中国企业存在的更大隐忧是,在强调内需的重要性之后,全面调整战略,放弃了全球市场。

放眼全球,在资本市场存在的100多年时间里,虽然其中危机不断,但是其预测未来的结果基本上是比较准确的。从这一点出发,我们甚至可以给出这样的断言: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负责预测未来经济的状况。

终于,中国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系,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受到了一定的挑战。于是,很多人开始探讨“中国何时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作为一名来自市场的经济学家,我觉得,从资本市场的角度预测,这种取代是可能的,甚至在未来的10年就有实现的可能。

在已经过去的10年中,中国经济总量从1万亿美元增长到了5万亿美元。乐观估计,未来1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会从现在5万亿美元达到20万亿美元。而美国现在的经济规模是14万亿美元,假设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10年后美国的经济总量会达到18万亿美元。20万亿与18万亿的对比结果是:10年后,中国经济在总量上会超过美国。

当然,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做到总量第一,中国必须解决几个未来10年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首先,中国必须转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要创新,要拥有自有技术和品牌。中国经济规模已经很大,但再看看中国有多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除了华为、中兴一些代表性企业外,在全球市场中,中国很少能在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又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中领先,制造业更是远远没有达到这种境界。

在上世纪60-80年代,日本经历了产品全球化的蜕变。他们迈过了一个重要的坎,既获得了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又打造了在全球被认可的品牌。日本的实践证明,品牌和技术是创造价值的关键,中国产业要从低端向高端演进,这是必须要面对的重大前提。

其次,资源不足将会是未来10年中国高速发展的巨大阻碍。中国是一个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如何获取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资源支撑,这是一个大问题。

还有一个富有哲学性的问题是:中国在软实力、在管理上如何突破?众所周知,提升经济不是简单做好一个产业就可以的。最近虽然西方国家说资本市场低迷、经济低迷,但全球企业的并购活动却非常活跃,甚至在6-8月突破了历史交易纪录。这表明很多企业是在利用目前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和相对便宜的资金,整合资源、整合产业。

这种整合涉及两方面:一是全球化整合,一是在同产业链进行上下游的整合。两种整合的成功都严重依靠管理水平的提升。而恰恰是这一点,在中国企业忙于从外销转为内需、在专注本土市场的同时可能被忽略了。

目前,全球经济的发展状态,仍然是本土需求和全球化进程的一种延续。因此,在关注内需、关注向本土化转型的过程中,我们的企业千万不要忽略了全球的市场和本产业链的整合、全球市场的整合。

品牌技术、资源、管理水平,这些都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中可能存在的瓶颈,是制约中国未来经济继续成功扩张的关键。其实,在这些隐忧的背后还有更大的隐忧——在强调内需的重要性之后,我们的企业全面调整战略,却放弃了全球市场。

(作者系摩根大通中国董事总经理,本文根据现场演讲整理,只代表个人观点)

猜你喜欢
内需全球化知识产权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全球化陷阱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中国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仍有欠缺
浅析中国公款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供给侧改革下高等教育隐忧
知识产权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