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养性吸吮配合穴位按摩在早产儿喂养中的临床应用

2010-09-14 06:40:36王九珍王爱珍张振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年14期
关键词:营养性胃肠道早产儿

王九珍,王爱珍,张振宇

(1.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儿科;2.江苏省泰州市中医院儿科,江苏泰州,225300)

随着围产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早产儿的存活率逐年提高,其中营养条件的改善起重要作用。虽然全肠道外营养可提供较充足的营养,但价格昂贵,插管等技术复杂,要求条件较高,不便基层单位推广,因此早产儿早期经胃肠道喂养尤为重要。但早产儿因其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和神经肌肉调节功能不成熟,开奶后极易出现喂养不耐受。本研究应用非营养性吸吮配合穴位按摩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使早产儿早日由肠道外营养过渡至全胃肠道喂养,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07年6月~2008年 12月在本科NICU住院治疗的早产儿,符合以下条件:早产儿、30周≤胎龄≤37周,无任何并发症和其他疾病,生后24 h入院,均需经胃管喂养。将符合以上条件的早产儿共8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男 18例,女12例,平均胎龄34周,平均体重1 560 g;对照组4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胎龄33.6周,平均体重1 625 g。2组胎龄、性别、体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按医嘱鼻饲早产儿配方奶,起始量为20 mL/(kg·d),每 2 h 1次,在10~20 min内利用重力作用滴完。下一次喂奶前回抽胃管,检查胃储留情况,若没有胃储留,则开始下一循环;若抽出的为经过初步消化的白色奶汁,则还给患者,并在下一次减去储留量;若抽出的奶汁已被胆汁污染,则弃去,重新开始;若抽出的量符合胃储留过多的标准,则停奶1次。若患者情况良好,加奶速度一般为20 mL/(kg·d),逐渐加至全肠道营养150 mL/(kg·d),在此之前,摄人不足量以静脉高营养补充。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用如下护理方法:非营养性吸吮:在每次喂养前15 min给予吸吮未开孔橡皮奶头10 min,对吸吮力欠佳者用橡皮奶头缓慢、轻轻地来回刺激口腔,或用手指轻轻刺激口角、口唇,诱发吸吮反射出现。穴位按摩方法:操作者修剪指甲,洗净并温暖双手,双手掌涂上维生素E,两手分别从胸前外下方向对侧上方交叉推进,然后从早产儿的左下腹抚至右下腹,交替进行,以一手掌面按顺时针摩腹15~30次,并在中脘穴按揉30次。脐窝神厥穴处用手掌根部环形按摩,先顺时针15次,再逆时针15次配合按摩;用拇指指腹旋推患儿拇指末节螺纹面30次,以拇指甲掐四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3~5遍,再以拇指面自患儿小指根推运起,经小天心、掌小横纹到小指根15~30次,按揉下肢的足三里穴15次。然后用食、中两指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轻轻按揉2~3遍,并重点在肝俞、脾俞、胃俞处按揉,再用捏法从尾椎骨端捏至大椎穴3~5遍。

1.3 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两组患儿平均每天体质量增长(出院时体重—入院时体重/住院天数)、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完全肠道喂养时间,睡眠时间,黄疸持续时间;记录2组患儿呕吐、腹胀、胃潴留、呼吸暂停的发生率。有下列指征之一的即为喂养不耐受[1]:呕吐、腹胀;胃内残余奶量超喂养量1/3;胃残留量被胆汁污染;胃内有咖啡样物;呼吸暂停发生率明显增多。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完成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分析应用2样本均数的 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组患儿生长发育情况及睡眠时间的比较见表1。实验组患儿达到完全肠道喂养时间短,生命体征稳定,能较早自己吸吮进奶,且吸吮有力,恢复到出生体质量时间早,平均每天体质量增长快,睡眠时间长,平均住院时间短。

表1 2组早产儿体质量增长、完全肠道喂养时间及睡眠时间的比较( ±s)

表1 2组早产儿体质量增长、完全肠道喂养时间及睡眠时间的比较( ±s)

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例数 平均住院时间(d)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d)平均每天体质量增长(g)完全肠道喂养时间(d)睡眠时间(d)实验组 40 22.1±2.7* 8.2±3.3* 20.2±3.2* 11.8±3.8* 19.8±2.1*对照组 40 25.4±3.9 11.9±4.1 16.4±2.6 15.2±4.0 17.4±1.6

2组患儿喂养不耐受观察指标比较见表2。实验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表2 2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观察指标比较[例(%)]

3 讨 论

胎龄低于32~34周的早产儿吸吮能力较弱,吸吮和吞咽动作不协调,一般需要鼻胃管喂养。早产儿有效的吸吮和吞咽要34~36周才能成熟,在此之前喂养则能引起误吸或呼吸暂停[2]。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其胃肠动力功能不成熟,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不足,胃排空时间延迟及肠道转运时间长,常常会出现胃潴留、呕吐、腹胀等喂养不耐受现象,使其生长发育缓慢,有关疾病的发病率高,护理困难,且住院时间长,花费高。由管饲过度到经口喂养需要依靠吸吮功能的成熟,吞咽、呼吸相协调的吸吮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不能接受经口喂养的早产儿,在采用胃管喂养时,给其吸空的橡皮奶头,称为非营养性吸吮。非营养性吸吮,在不增加能量摄取的情况下,可训练吸吮和吞咽及其协调能力,可使胃排空加快,缩短胃肠道转运时间;可能通过加快吸吮反射的成熟,并且通过迷走神经增加肝、胆、胰等活动,调节胃肠肽水平,刺激胃肠道的生长发育和成熟[3];可促进胃肠道激素的分泌增加,使早产儿的消化能力逐渐增强,而提高喂养耐受性,更快地从胃管喂养过渡到经口喂养,使早产儿体质量增长加快,住院时间缩短[4]。有研究发现[3],给予非营养性吸吮的早产儿在管饲开始后3 min可重新进入睡眠,而未给予非营养性吸吮的早产儿则需 1.4 min才能进入睡眠状态。这些说明非营养性吸吮可使患儿获得理想的行为状态,患儿感到温暖和安全,减少激惹,减少防御行为而减少能量的消耗。因而,早产儿的睡眠时间增加,恢复到出生体质量时间缩短,从而加快临床状态改善的进程,缩短住院时间,减轻了患儿的家庭经济负担。

当代中医学认为,早产儿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脾肾亏损,化失权致不思饮食、腹胀、呕吐等症。通过特定穴的按摩如掐揉四横纹、运水入土法,按摩中脘穴、足三里等,能治脾土,和气血,可达到消食导滞、健脾和胃、镇静安神、生津活血之功效,从而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辅助调节胃肠动力,促进胃肠蠕动,加速胎便排出[5]。同时注重穴位按摩的手法和力度,顺经轻柔按摩为补,逆经重力按摩为泻。本组采取补泻结合,腹部采用泻法有利于胃肠蠕动,促进胃肠排空,增强小肠吸收功能,减少胃潴留、呕吐等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1]韩静,周翔,王强,等.三种鼻饲喂养方式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肠道内营养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7,22(4):204.

[2]周伟.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的预防和处理[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18):1463.

[3]王鉴,陈晓霞,金皎,等.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9):677.

[4]汪微,贺越.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1):1393.

[5]闺立云,于春,王新刚.穴位推拿辅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22例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5):68.

猜你喜欢
营养性胃肠道早产儿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科学(2022年4期)2022-10-25 02:43:06
小儿推拿呵护孩子健康成长(七十九)——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基层中医药(2021年3期)2021-11-22 08:07:52
钙剂联合维生素D3治疗儿童中重度营养性佝偻病的临床观察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You Must Have A Healthy Diet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4:06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151例蒙古族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分析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诊治进展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