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句法分析的历史文化风貌区研究*
——以长沙小西门历史文化风貌区为例

2010-09-14 04:58郑伯红张宝铮
外语与翻译 2010年2期
关键词:风貌关联性句法

郑伯红,张宝铮

(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基于空间句法分析的历史文化风貌区研究*
——以长沙小西门历史文化风貌区为例

郑伯红,张宝铮

(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更新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空间句法的轴线模型分析方法,分析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空间形态特征,从全局集成度、连接度以及全局集成度与连接度之间的关联性分析,探索规划可行性和科学性,为历史街区甚至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更新和复兴提供一种全新的分析方法。

空间句法;全局集成度;连接度;历史文化风貌区

空间句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由伦敦大学巴利特学院的比尔·希利尔、朱利安妮·汉森等人发明的。早在1974年,希利尔就用“句法”一词来代指某种法则,以解释基本的但又是根本不同的空间安排如何产生。到1977年,空间句法研究则略具雏形。1984年,希利尔和汉森在其著作《空间的社会逻辑》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建筑与居民点空间组织的句法理论,他们认为建筑及城镇的空间布局会对人类活动、社会交往的方式及强度产生很大的影响[1]。此后,学者们开始结合图论的思想,对空间的通达性、网络格局特征以及空间机构与人类活动间的关系等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已经被应用到城市规划诸多方面,如城市交通、城市空间与社会文化、城市土地利用密度等;此外,空间句法在分析和预测城市系统中的流量分析、城市街道布局特征分析等也有广泛应用[2-5]。目前将空间句法分析应用于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更新中的研究相对较少。

空间句法是一种通过对包括建筑、聚落、城市甚至景观在内的人居空间结构的量化描述,来研究空间组织与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论和方法(Bafna,2003)。空间句法理论作为一种新的描述现代城是空间模式的计算机语言,其基本思想是对空间进行尺度划分和空间分割。空间句法中所指的空间,并不是指欧式几何所描述的可用数学方法来度量的对象,而描述的是以拓扑关系为代表的一种关系。空间句法所关注的也不是空间目标间的实际距离,而是空间目标间的通达性和关联性。空间句法理论认为,城市系统都是由空间物体和自由空间两部分组成,通过对城市空间的分割可提取出城市形态的基本特征。空间分割方法一般分为三种:一是当城市系统内建筑或建筑群体比较密集时,一般采用轴线方法;当城市自由空间呈现非线性布局时,则采用凸多边形方法,或者采用视区分隔法[6]。目前我们大多数采用的方法是轴线方法。本次研究正是基于轴线方法对小西门历史文化风貌区进行句法分析[7]。

空间句法对空间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基于关系图解的定性表达,一种就是基于句法变量的定量表达。我们可以根据各种句法变量,并用来分析城市空间系统的结构。这些句法变量主要包括连接值、控制值、深度值、集成度和智能值等等。本文研究主要运用了连接值、集成度和智能值三个变量。

一、历史文化风貌区

(一)历史文化风貌区概述

历史文化风貌区是指长沙城区范围内明显区别于其它区域,具有独特历史文化景观价值,形成独特的城市历史文化意象的区域。对风貌区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划出一定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对有一定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或建筑群体,按不同要求加以保护。风貌区范围内的其他建筑则可在不破坏历史建筑环境及风貌区的基本特征条件下进行改造和建设。《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于2004年10月提交正式成果,规划了5个历史文化风貌区,即岳麓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小西门历史文化风貌区、天心阁历史文化风貌区、潮宗门历史文化风貌区、开福寺历史文化风貌区。为保持风貌区的完善和协调,使风貌区内的城市改造与开发有依据,必须对风貌区内的建设进行必要的规划控制,主要是确定风貌区的范围、性质、建筑风格、环境特征和保护控制要求,并对建筑高度和视线走廊、交通组织、用地性质进行规划调整、控制和整治等。

(二)小西门历史文化风貌区概述

小西门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长沙旧城区南部,北至五一路、南至西湖路、西临湘江、东至黄兴路,面积约0.9km2。区内重点保护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旧城特色明显,街巷格局完整、民居保存完好。规划充分展现传统的商业文化风貌,保护坡子街、金线街、太平街、贾谊故居、韩玄墓、火宫殿、杜甫江阁等。小西门地区是长沙最古老的街区,从建成始一直为长沙重要的商业居住区,解放后经历变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部分街区形态仍得以保留。本次规划确定的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其中,街区中太平街、金线街、孚嘉巷、马家巷等街巷格局保存完好。整个地区周边交通条件均好,但内部交通局限性较大,部分街巷由于宽度的限制,机动车辆一般只宜单向行驶,乱停放的车辆常造成交通不畅,区内停车场地也严重缺乏。

规划以贾谊故居构筑历史文化街区中心,以保护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中心,纵向以三泰街、太平街、福胜街,横向以西牌楼、金线街、坡子街等相连通,形成传统文化区。区内各文物史迹通过特色街巷有机联系起来,于西湖桥修建民俗风情博览园、临江处恢复朱张渡口、杜甫江阁、重在体现历史文化遗存古城街巷。形成“一区、一园、两带、两区”的风貌保护区特色,即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西湖桥民俗风情园、湘江风光带和西湖路景观绿化带以及贾谊故居区和火宫殿区。

二、小西门历史风貌区句法分析

(一)空间句法变化特征

本文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分析,对小西门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现状和规划进行空间分割,利用Arcview3.2系统扩展模块Axsiwoman3.0绘制轴线地图,建立全局空间集成核和连接度。通过对比分析现状和规划句法变量的不同,分析历史风貌区的空间发展趋势,探讨历史风貌区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其他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或历史风貌区保护、更新及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其中本文选取的现状数据为2004年的数据距今已有6年,虽然与最新数据有所不同,但并不影响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在Arcview3.2系统中构建小西门历史文化风貌区现状的轴线地图,经过句法运算以后,得到图1和图2,分别为该区域全局集成度和轴线连接度分析结果。通过现状全局集成度和连接度图示,我们发现整个区域外部可达性良好,而内部街巷路网混乱,空间渗透性和可理解性较差。图1中,全局集成度表示小西门历史文化风貌区中每个节点与整个区域内结点的便捷程度,线条越粗的轴线其集成度也高,在整个区域内具有的可达性越高。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贯穿南北的黄兴路、湘江大道和横贯东西的解放西路、五一大道以及太平街都具有很高的集成度,这也说明这些道路的可达性、便捷程度很高,这也与这些道路是长沙的主要交通干道和商业街相关。图2所示为小西门历史文化风貌区内轴线连接度的分析结果(同理线条越粗连接度越高)。从图中我们得知,黄兴路、五一路、太平街、解放西路的连接值较高,表示这些轴线所代表的空间的渗透性较好,视觉可达性较强。

小西门历史文化风貌区规划大体保护了原有街巷的肌理和格局,将现状中不合理的道路贯通合并,从6年来规划的实施角度来看,区域内部交通大为改善。我们通过构建规划调整后的轴线地图来分析规划实施的合理性,分析结果如图3和图4。图3反映的是规划调整后的全局集成度,经过调整后的五一大道、湘江大道、黄兴路、解放西路集成度依然较高,整个区域内集成度最高的轴线变为人民路。图4反映的是规划调整后的连接度,调整后湘江大道、五一大道、黄兴路、解放西路和人民路的连接度是整个区域内较高的,尤其是人民路全线拉通拓宽整改后,集成度和连接度大幅提高。规划后的道路网结构原则上保持了原有街巷的肌理,把现状集成度和连接度比较低的轴线进行贯通合并,使整个风貌区内尤其是人民路周边的可读性更高。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历史风貌区中自发性建设较多,导致道路不通畅,整个区域空间秩序混杂无序,而经过规划调整,整个风貌区的道路网更加通畅,区域内的全局集成度和连接度比现状都有大幅提高,这也表明规划调整后的风貌区可读性、可达性和渗透性增强,整个风貌区的空间更加有序。从侧面说明了规划的合理性。

(二)集成度与连接度关联性分析

在空间句法理论中我们认为连接度与全局集成度之间的关联度R2为是空间的“可理解性”的表征,图5和图6就是关于轴线地图中连接值与全局集成度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图示。根据句法变量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现状和规划的句法变量值,如表1所示,我们发现两者的关联性从现状的0.4398到规划调整后的0.7567(在空间句法理论研究中,如果关联度超过0.5,就认为两者有较强的关联性)。通过现状和规划的连接度与全局集成度关联性研究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规划调整后的关联性0.7567>0.4398,这也说明规划调整后的历史文化风貌区空间的可读性或可达性增强。

图5 现状集成度与连接度关联性分析

图6 规划集成度与连接度关联性分析

三、结语——历史文化风貌区句法分析的启示

通过对历史文化风貌区构建轴线地图进行全局集成度,以及分析全局集成度与连接度的关联性我们总结概括句法变量,如表1所示。通过句法变量的变化我们可以判断规划调整对历史风貌区的空间及环境改善的可读性和可达性研究是否提高,规划对历史街区原有混乱的空间布局更新是否行之有效。这种新的分析方法为历史文化名城更新与保护开发提供了一个更加客观可靠的方法,也可以通过句法分析反推风貌区或历史街区在保持历史文脉和原有肌理格局的前提下,如何规划设计使空间可达性、可读性加强,进而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更新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方法。

表1 历史文化风貌区现状规划句法变量对比分析表

[1]比尔·希利尔.场所艺术与空间科学[J].世界建筑,2005,(1):24 -34.

[2]高峰.空间句法与皖南村落巷道空间系统研究——以安徽南屏村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3,(11):42-44.

[3]李江,郭庆胜.基于句法分析的城市空间定量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2):69-73.

[4]朱东风.基于空间句法(Spacesyntax)分析的城市内部中心性研究——以苏州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6,(12):60-67.

[5]吕耿.空间句法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初探——以哈尔滨三马地区空间策略规划为例[C].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7.

[6]茹斯·康罗伊·戴尔顿.空间句法与空间认知[J].世界建筑, 2005,(11):41-45.

[7]丁顺,龚恺.空间构形与路径选择[J].山西建筑,2008,34(2):34 -35.

[8]段进.空间句法与城市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2010-04-28

郑伯红(1966-),男,广东韶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注册规划师。

猜你喜欢
风貌关联性句法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包裹的一切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四物汤有效成分的关联性分析
如何准确认定排污行为和环境损害之间的关联性
库车城市风貌
CRP检测与新生儿感染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