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秋女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针对中职生对数学专业缺乏兴趣的现状,对“自学—辅导式” 课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探究,以培养学生中职数学学习兴趣。
关键词:中职数学;“自学—辅导式”;兴趣
针对当前中职生对数学专业不感兴趣的现状,笔者对我校09级学生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调查显示,在被调查者中,有17.1%的学生表示真正对数学感兴趣,而有72.7%的学生表示对数学不感兴趣,其中有10%的学生对数学完全是失去信心和兴趣。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曾说:“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困扰中职数学教师的一个大难题。现代教学理念启示我们:现代教学观念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这要求教师要把课堂与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因此,建立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我校采用“自学—辅导式”课型课堂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自学辅导教学”模式历史及其教学过程
“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由“程序教学”实验发展而来,试行于1965年,当时称“三本教学”实验,后来定名为“自学辅导教学”。“自学辅导教学”的基本过程为“启、读、练、知、结”。“启”是指从旧知识引进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有迫切阅读课本和解决问题的需求。“读”是指阅读课文,要求教师在深入理解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拟定启发自学提纲,鼓励学生自学,强化自学兴趣。“练”是指教师要指导学生做练习。“知”就是当时知道结果,即及时反馈。“结”是指小结,学生及时进行总结学习经验。
二、“自学—辅导式”课型及其教学过程
(一)“自学—辅导式”课型。
1.“自学—辅导式”基本程序。
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学—辅导式”课型开展的过程是:前置练习诱发学习动机→自学发现疑难→小组合作释疑(教师指导、点拨)→教师小结→学生练习与评价。
2.“自学—辅导式”的功能及意义。
“自学—辅导式” 课型的核心是自学,即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和亲身体验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目的。“自学—辅导式”课型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如学生能够主动探究新知识、自主阅读课文、自主讨论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自主独立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及自主构建知识结构。由此可见,“自学—辅导式” 课型设计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要求。
(二)“自学—辅导式” 课型的步骤及意义。
1.前置练习——巧设试题,诱发兴趣。
这个环节是教师布置任务的环节,传统的教学一般是口头布置任务,而“自学—辅导式”课型是按梯度精心设计好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强制性的练习。这个环节要求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备课,依据教材内容设计高质量、并且适合各层次学生实际情况的题目,目的是诱发各层次的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这个环节是实现自学的重要环节。
2.自学发现疑难——诱发动机,激发兴趣。
这个环节采用先做后学的教学策略。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要把数学试题当硬性任务完成,带有强迫性。这个环节,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即指导学生先看书,再做题,遇到疑难再查阅资料等。强化性的课前做题的目的是通过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诱发其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兴趣。
3.小组合作——释疑解难,兴趣生成。
这个环节是课中的主体环节,要求学生根据前置作业完成的情况探讨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具体做法是:要求小组组内交流前置作业,解决疑问,并记录共同疑难点。而教师在巡视中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点拨学生解决疑难并收集学生的疑难,同时也在个别辅导中实现分层教学,关注差生。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组内交流前置作业解决课前疑难问题,而部分因为基础差未能按时完成前置作业的学生,此时也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加上教师零距离的指导,疑难得到解决,使学生获得成功感,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4.教师小结——梳理解难,增长兴趣。
本环节是各小组汇报情况,如教师可先花10分钟为学生梳理知识点和重点,帮助学生解决疑难点,明确知识结构,指出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从而突破难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从而增长学习数学的兴趣。
5.练习评价——应用检测,强化兴趣。
这一环节的做法是:教师将印好的测试题(100分制)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10分钟后,教师播放评价标准和发放评价表格,学生根据自己的做题情况自评打分,然后小组成员他评打分,由小组长汇报该组的完成情况。通过学生练习和评价,能够考察学生是否对知识内容有一个完整的认知,教师可以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补充。
三、“自学—辅导式”课型实施效果
笔者采用“自学—辅导式”课型教学以来,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不断提高。下面,笔者以《函数的奇偶性——偶函数》教学为例,谈谈其效果。
1.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是先教后做,先讲后练,而“自学—辅导式”课型提倡让学生先做后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从“听数学”变成了“做数学”。
2.知识掌握程度的增幅加大。
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如根据学生完成课前练习的情况显示,学生对偶函数有所认识,基本能初步掌握偶函数的概念。通过小组汇报课堂小测情况显示,考试获得100分的有5位学生,80分以上的有25人,60—79分的有13人,不及格的只有5位,基本上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提高。
3.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主要将精力投到知识的主干上,梳理知识,解释疑难,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与效益。如对于《函数的奇偶性——偶函数》课程,采“自学—辅导式”课型教学,通过课前练习,让学生了解偶函数的概念、图象特征等,既达到发挥学生主体的目的,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自学—辅导式”课型实施的注意事项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课内批改。
在“自学—辅导式”课型探讨中,笔者充分意识到“一根红笔”的重要作用。在课堂上教师要有耐心地鼓励学生,给他们一个“√”,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学起来才有兴趣和信心。教师坚持课内批改,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实现分层教学。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1)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意识。如笔者经常为学生讲解萧伯纳的苹果理论;教育学生要经常交流学习心得;具有团队意识,团结合作,不断取得学习的进步。
(2)教师要充分調动学生的竞争意识,实现组内竞争和组外竞争。在教学中,笔者喜欢采用“代币经济法”所用的奖励形式。如学生在每节课后依据行为的表现可以得1—10分不等,每个小组长课堂上负责登记,课后再移交给课代表总结。每个单元后,学生可以用这些平时课堂分数兑换成测验分数。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倡优生带动后进生。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在小组合作释疑这个环节中,笔者允许学生在课堂中走动,同时鼓励已经完成练习的学生去帮助其他基础薄弱的学生,让优生带动后进生,同时能够减轻教师的负担。
总之,“自学—辅导式” 课型是本着让学生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生本理念”和“削枝强干,淡化形式”的教学原则实施的。其目的是通过教师角色由权威型向伙伴型的转变、学生角色由被动听讲向主动参与的转变、教学过程由传授型向引导型的转变,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实现真正有效教学。
(作者单位:增城市东方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张庆林,杨东. 高效率教学[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唐晓杰.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3]高慎英,刘良华. 有效教学论[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4]林少杰.“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的理论、方法与实施[M]. 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
[5]杨如斌.“四环探索法”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艺术,2010,(2).
责任编辑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