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上行干扰分析

2010-09-13 08:38李中年魏国兴
通信技术 2010年12期
关键词:发射功率正态分布对数

李中年, 魏国兴

(①华中师范大学 物理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湖北 武汉 430079;②北京邮电大学,北京 100876)

0 引言

随着中国在2008年底发放了3张3G牌照,标志着3G系统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为了迎接用户更高速率的业务需求,3GPP于2004年底开启了3G系统的后续演进—LTE[1]。为了得到更高的频谱效率,LTE系统由于采用OFDM/OFDMA技术,使得其系统干扰与原有以CDMA为核心的3G系统的系统干扰不一样,因此有必要重新分析评估LTE的干扰特性。

1 干扰分析

根据蜂窝系统干扰的来源,系统内部干扰又可以分为小区内干扰和小区间干扰。

小区内干扰:LTE采用OFDMA/SC-FDMA多址方式的系统,所有的子载波是正交的,用户通过使用不同的子载波来区分,类似于频分多址(FDMA)系统。一个频段上只有一个用户,每个用户独占一段频段,其它用户对其没有干扰,因此LTE系统小区内无干扰。

小区间干扰:在3G系统及LTE系统中,从频率利用角度出发,系统都采用频率复用因子为1的蜂窝网络结构,即相邻的两个小区采用相同的频率段来工作,这样不可避免的带来同频干扰。即LTE系统中只有小区间干扰,无小区内干扰。

干扰根据信号的传输方向,分为上行干扰和下行干扰。上行干扰指基站接收到的其它用户的干扰信号,下行干扰是指用户接收到的非服务基站的信号。一般而言,上、下行干扰特性是不一致的,因为以下两个原因:

①下行干扰源是其它小区的基站,基站的位置是固定的;而上行干扰源是其它小区的移动用户,位置是随机变化的;

②基站的发射功率通常是固定的,且按最大功率发送,因为下行一般采用速率控制,而不是功率控制;而用户的发射功率是不固定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的,比如用户的位置,用户终端的电池能力等。

基于以上两点,如果只考虑大尺度衰落,不考虑随机因素,比如阴影衰落和小尺度衰落,对于下行来说,用户接收到的干扰大致可以表示为:

这里假设有 1N+ 个小区,对于一个用户而言,有N个干扰基站,每个干扰基站的发射功率为iP,用户距离干扰基站的距离为ir,iβ为路损因子,iP和iβ假设都是一样的。这样干扰只与用户到干扰基站的距离ir有关,如图1所示。图中显示了两个相邻小区,其中虚线为基站的干扰信号,实线为有用信号。当小区半径一定时,2r只与r和夹角α有关,由于干扰源是从多个基站而来的,且整个小区是对称的,夹角α可以忽略,这样整个干扰只与用户距离服务基站的距离r有关。r越大,用户至干扰基站的距离ir越小,用户所受的干扰越大。这样下行干扰功率与用户距离服务基站的距离r成反比。

对于上行来说,干扰源是移动的用户,其位置是随机的,因此整个干扰是变化的,如图2所示。两个小区中的两个用户MS1和MS2分别属于不同的两个小区,分别向基站BS1和BS2发送信息。由于用户的发射天线是全向天线,MS1在向BS1发送信息(实线)的同时,也向BS2发送了此信息(虚线),这样MS1和MS2互为干扰源。MS1受到的干扰不仅与MS2的位置有关,也与MS2的发射功率有关。由此可见,上行干扰不仅与其它小区的用户位置有关,还有其发射功率有关。并且由于其它小区用户位置是随机分布的,且发射功率也不尽相同,造成上行干扰的波动相对于下行变化更大。

图2 上行干扰示意

2 上行单载波干扰分析

LTE系统是一个多载波系统,为了简化分析,首先考虑在一个载波上用户受到的干扰,即考虑单个频段上小区间干扰。用户信号在传播过程中,认为它经历了路径损耗、慢衰落(阴影衰落)、快衰落(瑞利衰落)。

在蜂窝系统中,一般采用本地区域功率均值aip来反映链路质量。设定用户i的发射功率为sip,先假设认为它是一定值,这一定值为1。基站接收到来自距离为ir的用户i的区域功率均值aip 为:

其中 β ∈ [ 3,4]为路径损耗系数,这个区域功率均值相当于只考虑了路径损耗,没有考虑阴影衰落和快衰。阴影衰落中值poi是一个经历慢变化的随机变量,相当于只考虑路径损耗和阴影衰落,不考虑快衰。当区域功率均值一定时,阴影衰落中值 poi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其中ln poi的均值为ln pai,即 E ( ln poi) = l npai= mi,这样阴影衰落中值 poi的分布概率为:

该分布在有些文献中称为Suzuki分布。注意这里的式(5)与文献[2]中Suzuki分布在形式上稍有不同,文献[2]中的Suzuki分布指的是干扰信号的包络iA,这里指信号功率ip。

根据公式(5),已经得到了单个用户对中心小区基站的干扰统计分布,但是干扰来自不同小区的多个用户1,2,,in……,需要将不同用户的干扰功率之和叠加,即得到总干扰p:

既然已知每个干扰 pi的统计分布,那么总的干扰p可以通过多重积分的形式得到其概率密度函数。由于 f (pi)为复杂的Suzuki分布,计算分析都比较复杂。根据文献[3],可以把 f ( pi)简化为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 fr( pi),只不过这个对数分布的均值和方差需要特别的设置。近似成对数正态分布后, pi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mi和分别为原始f(pi)分布的均值和方差。接下来将考虑多个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之和服从什么分布。根据文献[4],近似认为多个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之和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根据文献[4]中的Schwartz and Yeh’s method方法,得到最后的近似对数正态分布的均值和方差:

由于理论分析的公式过于复杂,并且无明显闭合公式,现在用实际的仿真来验证。以传统的19小区为例,小区为全向小区,基站位于小区的中心,如图3所示,考察位于19小区中心的0小区的基站接收到的干扰功率。

图3 19小区分布

这里先考虑理想功率控制,即本小区用户到本小区服务基站的接收功率为1。位于19小区中心的基站0的接收干扰功率的概率密度(PDF)曲线如图4所示。这里考虑了两种情况,一种是来自周围18个小区的移动用户的干扰,如图中的19-cell曲线表示来自周围18个小区的干扰;另外一种只考虑围绕小区0的周围一圈6个小区的干扰,图中7-cell曲线表示来自周围第一圈6个小区的干扰。观察可以发现这两个干扰概率密度PDF曲线都基本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只不过两者的均值和方差稍有不一样,均值分别为0 dBm和-1 dBm。并且还能发现来自7小区的干扰的均值非常接近于来自19小区干扰的均值,说明来自第一圈小区的干扰在整个19小区干扰中绝对占优。

在LTE以数据业务为主的系统,用户到达基站的功率一般不一样。考虑LTE中所用的部分功率控制方法,即位于不同位置的用户的发射功率不同,此种方法不能保证小区用户达到本小区服务基站的接收功率为1,但是有更高的吞吐量,其具体的功率控制方法为:

α为路损补偿因子,其它参数见文献[5]。仿真方法同上,考虑基站0接收到周围18小区的干扰,仿真结果见图5所示。

图4 理想功率控制的干扰分布PDF曲线

图5 干扰功率分布PDF曲线(部分功率控制)

图5中的的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了α=0.5,α=0.8,α= 1 .0不同参数的功率控制下的基站0所接收的干扰分布的PDF曲线。从图中看出,所有的图形都相似,基本都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只是均值不同而已。α越大,路损补偿越大,发射功率越高,这样造成的干扰越大,相应的干扰均值也越大。

3 多载波的干扰分析

虽然LTE系统在每个子载波上的干扰服从近似对数正态分布,概率属于同一分布。但是实际的干扰值与当前子载波碰撞的次数有关,而实际的碰撞次数不一致导致干扰的实际值在每个载波上可能不同。在LTE中,每个子载波的信道响应不同,被调度概率不完全相同。同时每个小区的负载不一定相同,因此每个子载波的使用频率也不尽相同[6]。LTE系统中没有无线网络控制器,小区间不能互通调度信息,不知道邻小区的某个子载波的使用情况,并且每个小区的调度策略也不相同,综合以上因素造成了每个子载波被调度的次数不一样,相邻几个子载波的碰撞次数不尽相同,造成的小区间干扰可能不一致,干扰在子载波上出现随机波动的现象,类似于图6所示。

图6 多载波的干扰

图6中的横坐标是子载波的顺序,纵坐标为干扰的功率。由于LTE是以一个物理资源块(PRB)为最小分配单位,一个PRB还有12个子载波,因此每个PRB内的干扰是相同的,但是不同PRB的碰撞次数不同,干扰是不同的,形成了一种随机波动的干扰。因为碰撞次数是自然数,所以此种波动呈现阶梯型。在LTE中,上行采用单载波SC-FDMA制式,要求每个用户使用一串连续的子载波。对于LTE系统的MAC层,这一串连续的子载波采用一个编码调制方式(MCS)和一个循环效验(CRC),这样不同PRB上的干扰可能对MCS等级的确定以及MCS信息的解码都会造成影响。

对于一连串干扰不同的PRB,是采用干扰比较高的等级还是采用干扰比较低的等级来确定MCS等级,是一个关于系统容量的问题。如果采用干扰比较低的等级来确定MCS等级,则那些高干扰的噪声会对系统MAC解码有影响,可能造成解码失败,以致引起HARQ重传,对系统性能有损失。如果采用干扰等级比较高的等级来确定MCS等级,则对于干扰比较低的PRB来说,这个MCS等级浪费了系统资源,没有得到最大利用,损失了系统容量。基于以上考虑,这种阶梯型的干扰对系统影响比较大,因此在干扰控制方面,尽可能的要减小此阶梯型的干扰产生。当然,由于信道条件和业务的不同,阶梯型的干扰不能完全避免,只能尽可能减小阶梯型干扰的级差,尽可能使干扰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这与调度和功率控制有关。

4 结语

通过对LTE系统干扰进行理论分析,认为LTE系统只有小区间干扰,无小区内干扰。同时认为LTE系统的上行干扰相对于下行干扰更加随机、复杂,其单载波干扰特性大致符合对数正太分布,并通过仿真加以证实,并且来自第一圈小区的干扰占主导因数。对于多载波来说,系统干扰呈现阶梯型起伏,每个物理块的干扰不尽相同,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克服。LTE系统上行干扰分析有助于小区规划和优化。

[1] 3GPP TR25.814,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Physical layer aspects for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UTRA)[S].[s.l.]:3GPP,2006.

[2] SUZUKI H. A Statistical Model for Urban Radio Propagation[J].IEEE Trans. on Commu., 1977,25(07):673-680.

[3] SCHWARTZ S C, YEH Y S. On the Distribution Function and Moments of Power Sums with Log-normal Components[J]. Bell Syst.Tech.,1982(61):1441-1462.

[4] BEAULIEU N C, ABU-DAYYA A A, MCLANE P J. Estima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a Sum of Independent Lognormal Random Variables[J].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1995,43(12):2869-2880.

[5] LI Z G, WANG Y F, YANG D C. A Novel Power Control Scheme in OFDMA Uplink[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gnal Processing (ICSP).USA:IEEE,2008:2880-2883.

[6] 任参军,钱耘之,陈明. LTE系统上行链路无线资源分配算法[J].通信技术,2010, 43(01): 54-56.

猜你喜欢
发射功率正态分布对数
含有对数非线性项Kirchhoff方程多解的存在性
关于n维正态分布线性函数服从正态分布的证明*
指数与对数
指数与对数
偏对称正态分布的若干性质
对数简史
放大转发中继器降低发射功率的选择策略研究
浅谈AC在WLAN系统中的应用
基于功率分配最优中继选择的研究
正态分布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