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例带状疱疹临床诊治分析

2010-09-13 06:26潘春雷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16期
关键词: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

潘春雷

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多发性皮肤病之一,多因情志不遂或肝胆火盛、内菹湿热、外感毒邪而诱发。笔者 2007年 5月至 2009年 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 4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本院 2007年 5月至 2009年 2月收治的89例带状疱疹病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45例,其中男 20例,女 25例;19~77岁,平均(58.3±3.9)岁;病程1~7 d,平均(4.02±1.22)d;受累神经:肋间神经 21例,腰骶神经 15例,颈神经 6例,三叉神经 3例。对照组 44例,其中男 18例,女 26例;18~75岁,平均年龄(60.4±3.7)岁;病程1~8 d,平均(3.99±1.46)d;受累神经:肋间神经 20例,腰骶神经 14例,颈神经 7例,三叉神经 3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 (均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阿昔洛韦 0.2 g,5次/d;甲氰咪胍 0.2 g,3次/d;疼痛甚者加用布洛芬缓释胶囊 0.3 g,2次/d;局部喷昔洛韦乳霜。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龙胆泻肝汤方剂:龙胆草 6 g,黄芪 30 g,黄连 9g,黄芩 9 g,泽泻 12 g,生地黄 9g,栀子 9 g,木通、酒当归、柴胡、甘草各 6 g。随症加减:体质虚弱者加党参、太子参、白术;热偏盛者加板蓝根、紫草、大青叶;脾胃湿热者加茯苓、白术、薏苡仁;搔痒者加地肤子、乌梢蛇、白鲜皮;血疱者加侧柏叶、小蓟;气滞血瘀疼痛者加红花、没药、乳香、延胡索;夜寐不安者加龙骨、牡蛎;脉濡数、苔白腻者加茯苓、苍术、厚朴。水煎服,1剂/d,2次/d。两组均以 5 d为 1 个疗程,一般治疗 1~4个疗程。

1.3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疼痛消失,皮疹全部或基本消退,但可遗留色素沉着或干燥痂皮;显效:疼痛基本消失,皮疹消退≥70%;有效:疼痛减轻,皮疹消退≥30%;无效:疼痛未减轻,皮疹消退不足 30%。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 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治疗组 45例中,痊愈 28例(62.22%),显效 11例(24.44%),有效 5例(11.11%),无效 1例(2.23%),总有效率 97.77%;对照组 44例中,痊愈 16例(36.36%),显效 11例(25.0%),有效 7例(15.91%),无效 10例(22.73%),总有效率 77.2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 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治疗组止痛起效时间 1~4d,平均 2.4d;对照组 2~7 d,平均 4.7 d。2组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治疗组出现后遗神经痛 3例,发生率 6.67%,对照组为 8例,发生率 18.18%,治疗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性、炎症性、神经性皮肤病,是由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经再激活而引起的皮肤感染[1],好发于春秋季节并以成人多见,常由受凉、过劳、恶性肿瘤、免疫抑制治疗和器官移植等原因诱发。常表现为群集疱疹沿周围神经体表分布区呈带状排列。多数患者疼痛较为明显,多为持续性疼痛,触碰时加剧。

带状疱疹由水痘-疱疹病毒感染所致,中医称为“蛇串疮”,“缠腰龙”,“缠腰火丹”,《外科正宗》认为“心火妄动、三焦风热乘之,发于肌肤”。多由肝火妄动,湿热内蕴,脾虚湿盛,兼外感毒邪,外溢于皮肤而生;湿热壅滞,经络阻滞,气血不通则引起疼痛。治疗上应以清热利湿、泻火解毒、通络止痛为主,采取内外治结合疗效甚佳[2]。

西医治疗常用抗病毒药、免疫调节剂、神经营养剂、糖皮质激素和镇静止痛药等。阿昔洛韦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它通过抑制病毒DNA的合成而显示抗病毒效力,对带状疱疹疗效肯定[3]。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内服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总有效率达 97.77%,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77.27%)。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清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为君药;黄芪补中益气并托毒升肌,具有抑制病毒增殖和提高机体免疫的功能;黄连、黄芩、栀子清热燥湿,加强君药泻火除湿之力为臣药;当归、生地黄滋阴凉血,养血柔肝,改善、提高免疫功能;木通、车前子利湿通利水道;柴胡调畅气机,引诸药归肝胆之经;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肝泻火、凉血散结、消肿止痛之效。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可明显缩短病程与止痛时间,提高治愈率,降低后遗神经痛。

[1] 张勇,刘爱英,张玲玲.198例带状疱疹临床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06,3(23):74.

[2] 冯和平,常建民.带状疱疹 309例临床分析.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36(6):355.

[3] 童燕芳,倪荣中.阿昔洛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影响.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4(5):327.

猜你喜欢
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的Meta分析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三黄膏治带状疱疹有奇效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观察
早期应用加巴喷丁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
一部治疗带状疱疹的创新之作——读《带状疱疹治疗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