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小勇
以民生为支点撬动重庆以重庆为支点撬动西部
□文/叶小勇
Lever up Chongqing with People’s Livelihood as the Strong Point, Lever up Western China with Chongqing as the Strong Point
两江新区挂牌成立,使国家战略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中西部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三道难关”的攻克,缺少的不是杠杆而是支点。两江新区的历史使命,就是树立内陆开放的标杆,引领西部走向开放文明之路;架设城乡全面健康发展的杠杆支点,撬动西部。这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战略定位高度吻合: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具有优先位置,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
两江新区的设立无疑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事件,是国家撬动西部的一个支点。而传动力量的杠杆就是科学发展观。回望过去十年西部大开发走过的艰辛之路,举世瞩目的成就中,纠结之处无不发人深省:GDP连年大幅增长,但一部分百姓家庭却年年为孩子上学家人看病等等而发愁;经济增长模式依然对出口和投资高度依赖,城乡之间修建了无数高速桥梁,但跨不过去的鸿沟随处可见。旅美学者陈志武曾感叹这一发展困境:现在有了火车、汽车、飞机、万吨巨轮,还有这个互联网时代,以及各种税费,搬动运输起老百姓利益来,能力空前呀!那么,作为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重庆将怎样才不辱使命?在两江新区繁忙的港口之上,我们如何搬动运输老百姓利益?
刚刚结束的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会已经对此作出了明确回答:以民生为支点撬动重庆。全会决定推动的十件民生大事,件件攸关百姓生存“大事”,也件件攸关百姓生活“小事”。与以往的“老生常谈”不一样的是,推动这十件大事的行政机制和财政支出预算也一并“定格”在短短3000字的《决定》里。3000亿元的真金白银,加上明晰的实施路线图,里面涵盖的不仅是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还有突破性的改革措施。
“改善民生,既是我们的政治理想和奋斗目标,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始源和归宿。”“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是不矛盾的,不仅不分散经济发展的成果,还使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良性互动。”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对“改善民生”的精彩论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以民生为本,敢于创新突破的未来重庆。
全面推进建设的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正是以民生为出发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生动体现。现在我们感受到的重庆民生改善,是那么真切,就像街道两旁树林里逸出的清新空气一样被人们吸进了肺里。
接下来,头顶“开放门户”、“创新中心”、“科学发展示范窗口”、“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等诸多桂冠的重庆,将在包括土地、金融、财税、投资、对外贸易、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等领域进行制度创新,取得突破性的改革成果。但无论如何,民生这一“始源和归宿”,将是评价其成功与否的关键。相较于浦东新区、滨海新区,设立于后金融危机时代以及“后发展地区”的两江新区,其“新”就在这里。“先行先试”—中央给了重庆一把好剑,拿在手里,就看我们有多大的勇气和内力。
2010注定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又一标志性时间。两江新区的设立,不仅指明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路径—统筹城乡,科学发展,而且指明了发展目标—改善民生。
〉十大工程为民生〈
提前实现全市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使300多万农村老人老有所养。
提前实现全市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使300多万农村老人老有所养。构建全覆盖、保基本、能转移、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201 1年底前,农村养老保险扩展到全市40个区县,农民参保率达到80%以上,确保全市农村所有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领到不少于80元的养老保险金。城乡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建立临时救助专项资金,完善救灾体系。加快区县社会福利中心、区域性儿童福利院、乡镇社区托老机构和残疾人托养所建设,确保老有所养、灾有所济、孤有所靠、残有所助。
▲201 1年底前,农村养老保险扩展到全市40个。摄影/刘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