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永新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教育信息中心,北京100032)
打破资源狭义定位,建设资源“充足”的中学数字校园环境
吕永新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教育信息中心,北京100032)
伴随着数字校园建设的不断深入,资源建设成为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工作。数字资源是整个数字校园环境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办公提供了数据和系统上的支持。然而,学校在建设数字化资源库时,往往习惯性地局限了资源的概念,使得相当一部分有价值的资源数据游离于资源库之外,造成信息的缺失。本文针对数字化校园环境中资源体系的建设进行了深入探究,希望为信息化建设的决策者提供一些参考,使其打破传统的资源观念,搭建范围更为宽泛的数据资源中心。
数据中心;资源建设;数字校园;信息化
随着信息化水平提高以及国家对基础教育投入的加大,各类中等学校的信息化环境日益改善,相当一部分学校已经全面实现了网络环境、硬件设施、软件资源的配套,基于网络的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改革和课程资源建设全面展开,相关的服务与技术保障完善且成熟。然而,目前大多数单位在实施数字校园环境及资源库建设时,未能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使得数字校园建设与资源建设分步进行,一体化、系统化、同步性相对较差,容易出现资源与平台融合性不足、脱节、滞后甚至前后矛盾等问题,造成发展瓶颈。
此外,大多数建设者在设计学校资源体系时,往往将资源的概念加以局限,仅仅着眼于教学层面,认为资源库中的资源即是提供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使用的各类教学资源,而实际上还有很大一部分资源被忽略到资源库之外。
这里所说的资源,是数字校园环境下的数字资源。在中学背景下,“充足”的资源体系大体应分为两类:一类是满足教学、学习环节需要的资源,如教师备课、教学、考核,学生学习、练习、作业、考试等所需的资源,包括教师自制的课件(积件)、讲义、教案、学案、习题、试题,学校购买或录制的音视频教学资源、电子图书与期刊等参考资料、优秀课例实录等;另一类资源,是指由学校日常管理、办公所产生的各种业务数据资料,如教育、教学、教务、科研、资产、人力资源、学校历史、各类活动记事、学生学业成绩等相关的管理数据、文档资料、档案、记录、痕迹等。
前者是基于教与学的资料、素材和知识体系,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资源的范畴,后者更多的是支撑学校运转的各类业务数据、管理策略、角色档案及财务信息,这些同样是学校的财富,同样应当经过数字化加工处理后作为资源纳入统一的数据库,同教学资源一起为学校的全面工作服务。学校信息化发展的规划者和操作者只有打破传统思维模式下对资源的狭义理解,建设宽泛、统一、规范、便捷的数据库资源系统,才能够营造全面、科学和智能化的数字校园环境,满足自动化办公、管理和教书育人等多重应用的需求,同时还能够降低管理成本,避免重复数据的浪费,增强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促成历史数据的补全。
图1
图2
对学校而言,数字校园平台与资源是彼此依存的关系,缺一不可。脱离资源,没有了底层数据的支撑,平台将是一个空壳,不能实现数据交换也就不能完成应用;脱离平台,资源将是一块块松散的数字信息孤岛,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个集成度高、交互性强、应用丰富的数字校园平台,只有配以全面完整的数字资源体系,才能构成符合数字时代要求的,满足教育、教学、管理多方面需求的数字校园环境。在此环境当中,数字校园平台以功能承载应用,提供给使用者的是友好的用户界面和便捷的功能操作。而“充足”资源库的意义尤为重要,既要保障各类应用所需数据的提供,又要对新生成、修改、加工处理过的数据进行入库存储和管理,同时还要为各类资源建立关系及描述,方便用户通过分类检索调用。资源的量与质,直接影响到数字化应用的程度和效果,资源的全面性、多样性和共享性,影响到数字化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完整的数字资源体系,不论是用于教学、学习的知识性内容,还是用于行政办公的业务类内容,都应该做到面向用户、面向功能、面向应用,具有数据自动生成、自动关联和自动补全能力。
因此,管理者在建设中学数字校园环境时,尤其要思考资源体系对数字校园环境的支撑作用,应完整规划、统筹兼顾、充分设计、注重应用,打破传统意义上对资源的狭义理解,建设“充足”、“全面”的数据支持体系。某中学对此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图1为该校数字校园环境简单示意图,图2为数字资源体系示意图。
对于资源体系的构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着重考虑以下几个环节。
1.资源的获取
只有明确了“充足”资源所包含的范畴,收集和获取资源的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关注点也变得宽泛。面对不同层面的数据资源,建设者要清楚地了解它的来源,通过何种方式获取,以及能够用到什么地方,面向最终的应用,解决好资源的通路问题。同时,建设者还需要考虑资源从采集到应用,中间是否存在审核、整理或再加工环节,是否需要和应用产生数据联动,是否需要整合其他相关数据;在上传入库过程中,采用何种格式,是否加密,需要什么硬件配套设施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在设计学校资源体系之初就做好规划。
2.资源入库
需要注意的是,学校的各类资源应该汇集到服务器或服务器组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以构成数字校园环境中的“统一数据资源库”。为了能够科学、准确、高效地使用资源,应当在数据资源入库之前做好分类和描述工作。对于教学类的资源,可以按照我国《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提出的8种教育资源类别:媒体素材、课件与网络课件、试题库、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网络课程作为分类的依据;对于教学以外的其他资源,则可按照其功能、应用方式或归属部门进行分类。
任何资源在明确其用途、划分到相关类别后,都应当被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如资源的类别、标题、关键词、学科、用途、关联信息、适用对象、权限等。这些描述作为资源的附带属性,在数据库管理软件中对应于相关的记录,既能规范管理,又方便被用户检索出来使用,或者被上层的应用平台支配调用。
3.资源的存储和管理
从某种程度上说,数据资源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各方面工作的支点,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转的基础,因此,资源的存储和管理是学校信息主管部门的重要工作。伴随数据资源体系的搭建,应建立“数据资源中心”的概念,使用规范的数据库管理软件对全校范围的数字化资源加以统筹管理和科学调配。
各类数据信息汇集至服务器,需要针对存储空间划分、用户限额配置、安全权限、内容筛选、数据备份、日志监控、流量控制等技术性问题制定妥善方案,既要确保资源顺利入位,安全稳定,权限分明,又要保证用户的检索、调用灵活通畅。对于不同类别的数据资源,如教学资源、自动化办公数据、财务信息、一卡通数据等,可以考虑提供相对独立的磁盘空间进行存储,并创建相对独立的数据表加以管理。此外,对学校具有保留价值的数据资源,如历史档案、活动记事、工作日志等,应建立数据自动累积补全机制,形成连续性的数字档案永久保存。
4.资源的应用及规范接口
在数字校园环境中,资源的最终作用是支持应用,用户最终操作和使用的是基于资源的各种应用平台。因此,在规划资源应用功能时,首先要考虑的是用户的需求,根据不同的目标,将底层数据库中所关联的数据资源提取出来,将分散于不同类库的数据重新整合,生成符合用户需要的资源组合,提供更具价值的数据支持,这是现代自动化办公和教育教学应用的理想状态。
同时,随着应用的深入和提高,随时会有新的功能模块加入到数字校园环境中来,而学校上级单位的各种应用平台也随时可能需要从数字校园资源体系中调取数据,这就要求数字校园平台及底层资源库一定要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为各种新增情况提供开放式接口,使得数据资源与平台建设不会因此而重复,使统一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体现出“数据资源中心”的优势。
着眼于未来信息化发展,数据资源的价值和作用将越来越凸显。不论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还是此前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力争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甚至于“三网融合”的战略性决策,都反映出数字资源体系和平台的建设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及未来信息化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资源建设的必要、紧迫、科学、丰富、全面、统一性的刚性需求将为此提供依据。
(编辑:鲁利瑞)
book=10,ebook=19
TP39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0)18-00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