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珍,李文丽,马小顺,佘延芬,张丽欣,王鑫国△,张 闯
(1.河北医科大学 中医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2.河北医科大学 药学院08级,河北 石家庄 050017)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因脑血管因素所致的具有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针灸疗法对VD患者的智能康复有积极作用,笔者前期工作也已证明电针对记忆障碍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有明显改善作用[1]。研究证实,氧自由基引起的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是体内清除自由基的主要酶,其活性大小反映了机体对抗自由基损伤的能力;丙二醛(malonialdehyde,MDA)是自由基对生物细胞膜损伤的主要代谢产物,其含量高低可间接反映自由基损伤程度[2、3]。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电针对脑组织及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VD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VD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1.1 动物
选用健康雄性昆明小鼠80只,体重28g~32g,由河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昆明小鼠二级实验动物,合格证号612159)。
1.2 材料
药物:尼莫地平片由河北医科大学制药厂提供,规格:20mg,批号H13022049。试剂:SOD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批号20061028;MDA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批号20061152;总蛋白测定试剂盒由保定长城试剂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112023。仪器: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WQ-1002F韩氏多用电针仪:北京安隆光电有限公司;华佗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小鼠跳台仪: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1.3 模型复制
将8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n=14)、模型组(n=22)、电针组(n=22)、尼莫地平组(n=22)。参照文献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拟“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3]。将动物用10%水合氯醛0.35g/kg腹腔注射麻醉,颈正中部常规消毒后切口,分离双侧颈总动脉,套“4”号丝线扣,拉紧丝扣阻断血流20min,同时在距尾尖1cm处剪断放血约0.3ml,热凝止血。松开丝扣使血液灌注10min后,再次阻断血流20min,第2次再灌后观察30min,缝合皮肤。其中假手术组只分离颈总动脉,穿线但不结扎,尾部不放血,观察时间与其他组相同。术后每日肌注青霉素0.2万U,连续3d。本实验维持动物肛温36℃ ±0.5℃,防止低温对缺血所致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1.4 治疗方法
术后当天动物苏醒后开始治疗。电针组选用“百会”、“大椎”及双侧“足三里”、“膈俞”,定位取穴参照全国针灸学会实验针灸研究会制定的《实验动物针灸穴位图谱》。用0.35mm×13mm毫针,进针后接韩氏电针仪,采用疏密波(疏波频率2Hz,密波频率80Hz),强度以动物肢体轻轻颤动,但不挣扎嘶叫为度(约2.0mA),每次10min。尼莫地平组灌服尼莫地平液(30mg/kg体质量,用蒸馏水配制成浓度为3mg/ml的混悬液)。除电针组外,其余各组也均采用同一体位固定10min;除尼莫地平组外,其余各组均灌服生理盐水10ml/kg体质量。治疗均由同一操作者操作,每日1次,连续治疗15d。
1.5 指标检测
行为学实验结束后,各组小鼠摘除眼球取血,将血样4℃低温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密封,-20℃冷存待检。断头处死小鼠,冰盘上快速剖取全脑,弃去嗅球及小脑。取小鼠右侧脑组织称重后加入预冷的生理盐水,用电动匀浆器研磨,镜检未见完整细胞,制成10%的脑组织匀浆,4℃3600r/min离心5min,提取上清液,用双缩脲法测定组织蛋白含量,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比色分析法测定MDA含量,并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各组均数的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除外造模及干预过程中死亡者,共纳入59只实验动物进行统计)。
表1、2显示,模型组小鼠脑组织和血清中SOD活性均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电针组和尼莫地平组脑组织及血清中SOD活性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且电针组高于尼莫地平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脑组织及血清中MDA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1),电针组和尼莫地平组脑组织及血清中MDA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且电针组低于尼莫地平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电针对VD小鼠脑组织SOD、MDA的影响±s)
表1 电针对VD小鼠脑组织SOD、MDA的影响±s)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1;与尼莫地平组比较:▲P<0.05
组别 n SOD(U/mgprot)MDA(nmol/mgprot)假 手 术 组 13 35.15±4.11△△ 3.22±0.39△△模 型 组 15 13.43±2.44 10.37±2.19电 针 组 16 33.35±4.47△△▲ 3.87±0.57△△▲尼莫地平组 15 30.14±3.06△△ 5.03±0.75△△
表2 电针对VD小鼠血清SOD、MDA的影响(-x±s)
血管性痴呆属于中医“老年呆病”范畴,笔者根据中医对本病的传统认识,结合现代研究以及临床研究[5]认为,“气虚血瘀、瘀阻脑络”为本病的基本病机,故制定“益气活血、提督醒脑”为基本法则,选用百会、大椎、膈俞、足三里组方,并以电针刺激。“脑为元神之府”,VD病位在脑,百会位居巅顶,为“三阳五会”,大椎为“诸阳之会”,二者均为督脉腧穴。《难经·二十八难》载:“督脉者……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临床上针刺督脉穴位治疗脑血管病疗效显著。在动物脑缺血模型上也观察到针刺督脉穴位在VD治疗中起着主导作用[6、7],故取二穴以疏通督脉,醒脑开窍,并帅气血上荣,益智复聪;阳明乃多气多血之经,以阳明经穴治疗脑血管病为传统治法,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为扶助正气要穴,既可益气以推动血行,又生化气血以充养脑髓;膈俞乃足太阳膀胱经穴,膀胱经“从巅入络脑”(《灵枢·经脉》),且穴为血会,针之既可活血以疏通脑络,又可醒脑益智。诸穴并用,共奏益气活血、提督醒脑、益智复聪之功。
研究证实,自由基是脑缺氧后神经细胞损伤的重要发病因素。通常情况下,机体自由基的生成与清除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不发生自由基连锁反应和组织损伤。本研究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体内SOD活性明显下降,MDA含量明显增高,表明在脑缺血状态下,抗氧化酶活性下降,导致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减弱,这可能是造成该模型小鼠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经电针治疗后,脑组织及血液中SOD活性明显增高,MDA显著下降,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清除脑内及血液中的氧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机体的损害。尼莫地平也表现出与电针相似的作用,但以电针效果为佳。表明电针能提高机体的抗氧化损伤能力,有对抗缺血再灌注时脑内自由基损伤的作用,从而改善VD模型小鼠智力及学习记忆功能。
本实验主要观察了“益气活血、提督醒脑”取穴法对VD模型小鼠 SOD、MDA的影响,至于其他原则取穴对VD的治疗效应及其与本穴组的比较研究尚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1]张会珍,张丽欣,佘延芬,等.电针对拟血管性痴呆小鼠脑组织海马细胞凋亡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8,33(6):377-381.
[2]蔡建伟,吴颢昕,晋光荣,等.双根清脑煎剂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脑海马组织及血清 SOD MDA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6):1167-1168.
[3]杨文明,王时光,洪亮,等.智脑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脑组织SOD活性、MDA含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9):833-835.
[4]赵建新,田元祥,李国明,等.拟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皮层及海马细胞病理组织学动态观察[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0,16(11):1214-1216.
[5]陶根鱼,杜晓泉.益气活血法在缺血性中风病中的地位[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8,21(3):1-2.
[6]刘兰英,杨 骏.电针督脉经穴为主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 NPY的影响[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3,20(1):17-20.
[7]吴成举,刘海英,谢鑫.“提督益脑”针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 SODMDA及 AChE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8):1830-1832.收稿日期:2010-04-23
△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