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卫东,范 义,刘静华,赵 勇,娄明武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广东 深圳 518116)
腮腺Warthin瘤 (腺淋巴瘤)是涎腺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腮腺,其发病率仅次于混合性腮腺瘤(多形性腺瘤),位居腮腺肿瘤第二位,对此病的影像学报道国内尚不多见[1-3,6]。 本文对 20例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腮腺Warthin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CT表现特点及相应的病理学改变。
2004年6月~2009年5月对20例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腮腺Warthin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7例(85%), 女3例 (15%); 年龄 32~74岁, 其中>50岁 18例(90%),<50岁2例(10%),平均年龄62岁。临床多为无痛性缓慢生长面部包块,表面皮肤少许潮红,伴隐痛无压痛,可活动,周围边界清楚,不随吞咽上下活动。
全部病例采用Siemens公司Somatom plus 4 power螺旋CT 机,扫描参数:120kV,200~220mA,层厚 3~5mm,螺距 1.0,扫描速度0.75s/l。增强扫描,其中动态增强采用日本Liebel-Flarsheim公司生产的高压注射器。对比剂采用碘海醇(300mgI/ml)注射液,总量 80~90ml,注射速度 2.0~3.0ml/s。
病灶共28个,全部病灶均位于腮腺浅叶下极;其中单发16例(80%),多发 4例(20%);22个病灶(59%)边界清楚,6个病灶(41%)边界欠清;病灶呈类圆形20例(52%),椭圆形4例(24%),分叶形 4例(24%);病灶大小 0.3~4.2cm。
CT特点:平扫大多表现为类圆形高于腮腺实质密度肿块,边界清晰(图1);增强扫描:动脉早期明显强化(图2),延迟扫描下降不明显(图3)。 强化值 0~20HU有4个病灶(14%),20~30HU有5个病灶(18%),大于30HU有19个(68%),重建图像显示瘤体周围有血管包绕但未见侵犯(图4)。
病理特点:送检肿物均为灰白或灰黄色肿块,大多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晰,无明显粘连;切面呈灰红或灰黄色,组织内见大小不一的囊腔,上皮细胞为双层柱状上皮,内层细胞胞浆红染,囊腔内可见大量红染的分泌物和炎细胞,上皮间为大量分化成熟的小淋巴细胞,可见淋巴滤泡形成,间质内可见浆细胞及嗜酸性细胞浸润(图5)。
腮腺Warthin瘤即腮腺腺淋巴瘤或称乳头状淋巴囊腺瘤,占全部腮腺肿瘤的6%~10%,特征是不产生与面神经有关的症状。常见于50岁以上高龄男性,男女比例约为5∶1。通常为多发或双侧发病,多位于腮腺浅叶下极,表浅肿瘤质地较硬,位于较深层的质地较软或呈橡皮样。大体观呈分叶状包块,常有较薄的包膜和大小不等的囊腔,组织学上有嗜酸性上皮细胞和淋巴样间质成分,常出现生发中心。该病常表现为发展缓慢,表面光滑,质地较软的无痛性肿块[5-6]。
本组20例病例特点:①主要以无痛性耳前下无痛性缓慢生长肿块或体检时发现。②男性(17例)明显多于女性(3例)。③50岁以上(18例)明显高于50岁以下(2例)。④单发16例明显高于多发4例。⑤病灶全部位于腮腺浅叶下极。⑥边界清楚占多数22个病灶。⑦病灶以类圆形多见(20例),椭圆形(4例)及分叶形(4例)次之。⑧动脉早期明显强化,延迟扫描下降不明显,以大于30HU为主,这与文献报道相似[1-6]。重建图像显示瘤体周围有血管包绕但未见侵犯,说明瘤体为良性且血供丰富。⑨较薄的包膜和大小不等的囊腔,组织学上有嗜酸性上皮细胞和淋巴样间质成分。
不典型Warthin瘤主要与多形性腺瘤鉴别:多形性腺瘤是腮腺最常见良性肿瘤,约占腮腺肿瘤的60%~70%。好发于面神经表浅一侧的腮腺。女性多于男性,一般单发,中年人发病较多。肿瘤生长缓慢,很少引起痛疼和麻木。由腺上皮和肌上皮细胞组成。平扫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增强后肿瘤均匀一致强化。体积一般较Warthin瘤大。延时扫描逐步强化,而Warthin瘤早期强化,无延迟强化。
可见,腮腺Warthin瘤为50岁以上男性腮腺浅叶下极的无痛性生长缓慢肿块,多为单侧发病,类圆形多见,增强早期明显强化,无延时强化。特别是病灶内见小血管通过时应首先考虑该病。因此,根据腮腺Warthin瘤的性别、发病年龄、病灶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及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该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
[1]沈山,张国志.腺淋巴瘤发病因素与机制研究的新进展[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2,12:226-228.
[2]丁莹莹,高德培,谭静,等.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附7例报告)[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5):547-548.
[3]陈祖华,周任务,姚渭土,等.腮腺腺淋巴瘤的CT、MRI表现[J].放射学实践,2007,22(1):31-33.
[4]刘其顺,梁长虹,黄飚,等.腮腺腺淋巴瘤的CT及MRI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406-409.
[5]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73.
[6]李国珍.临床CT诊断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19.
[7]杨林,陈燕萍,林志春,等.腮腺区常见占位性病变的CT鉴别诊断[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8,19(2):77-80.
[8]陈祖华,郑永明,周任务.腮腺腺淋巴瘤的CT诊断[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6,17(12):676-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