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下对物理教师的要求

2010-09-07 07:18王朝岭
教苑荟萃 2010年15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新课标教学方式

王朝岭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初中物理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推进初中物理教学的改革。下面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我对怎样做好物理教师的一些认识。

一、转变教育思想

国家教委原副主任柳斌同志讲过,教育思想的转变,是用好教材,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前提。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设人才奠定基础初中物理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课程,必须为实现这个总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过去的许多年中,初中物理教学在改革方面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始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于扰,忽视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教学要求被不适当地拔高,讲授往往是“满堂灌”,作业训练又是“题海战术”使本来有趣实用的初中物理,变成厂对多数学生负担过重的课程。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惯性”极大,致使有的教师“穿新鞋,走老路”,喜众用应试教育的眼光审视现行教材,结果是既不适应,又不放心,害怕现行教材降低了难度,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升学率。可见,转变观念,是用好现行教材的前提。只要我们在观念上真正完成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跟上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改革步伐,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发展,现行教时的使用必将既能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又能培养四化建设需要的各类高素质人才。

二、有把握新课标的教学能力

教育部颁布的物理课程标准要求:“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改所呼唤的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依赖于主体的不断活动,激发其内驱力。新课程体系革新了传统课程体系,由过去的以学科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本的轨道上来。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刻认识、整体把握新课标,以新课标为指导,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物理课程体系,自觉遵循学生学习物理的认知规律,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学会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出科学规律,并能运用这些科学规律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而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在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的同时,增强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以及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在教学方式上,我们必须从传统教学的讲授式转化为启发式和探究式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模式。特别强调教师对教学实施过程的把握和调控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过程既不被束缚,又不偏离既定的教学目标。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只有尽快适应新课标,并将新课标贯穿于教学实践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用演示实验突破难点的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具有科学性、直观性、趣味性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更深刻的领会物理知识,了解物理过程,还能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物理学中的难点很多,由于物理学科的独特性,很多问题比较抽象,单凭教师讲解很难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模型,而且有些原理规律远离我们生活,学生无法形成一个具体的表象,所以接受起来有些困难,这也是物理难学的一个主要原因。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直接接受这些难点,记住结论,至于为什么则无需掌握。让学生被动的接受而不是主动的探究。如果把某些规律利用演示实验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现出来,不但可以很容易让学生接受,愿意接受,还将难点顺利突破。这样做体现了新课标中将传授式教学向探究式教学转变的原则。比如研究轻杆作用力方向的问题时直接告诉学生杆受到的力沿杆的方向学生接受起来很难,而且画受力分析时也总是画错,那么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老师可以准备一根细绳,一端套在一个手指头上,另一端系一个重物,再用圆珠笔一端顶在细绳的某一点上,另一端支在手心上,这样很容易让学生观察到圆珠笔对手心的挤压方向,当然,这个演示实验可以让某个学生亲自上前面来体验,说服力将更强。当然,类似这样的实验还可以说明很多问题。比如为了讲解重力按效果分解的两个分力的方向问题时可以将该实验的说明重点放在绳和杆的受力方向上,当你在绳的另一端挂上重物后。手指头会感到被绳拉伸着,而手心会感到被圆珠笔挤压着,说明轻绳被拉长,手心被压扁。这样学生就明白了重力的作用效果分别是对绳的拉力和对杆的压力,对具体问题进行受力分析时也会按照自己的感受进行分解。上面这两个演示实验非常简单,但效果明显,说服力强,生活中很少接触到,但分析问题时经常用。所以用演示实验很轻松的将力的分解这个难点突破。

总之,从新课程标准理念出发,需要我们教师做的还不仅仅如此。但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在教学中要当因人、因教学内容而异,应该是百花开放,各显其能。但是,具体教法不能与基本教学原则相违背,否则又会走上应试教育的老路。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比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较强的能力受益终身,而有些物理概念和规律,用中阶段知道即可。对过深的科学道理的理解,今后随年龄增长和知识积累,自然会“水到渠成”。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新课标教学方式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