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华
以“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教育部又在2003年秋季开始在全国各地颁布执行重新修订后的新的教学大纲和与之相配套的采用话题、功能结构相结合的“任务型”的新教材,要求课堂以结构和结构功能为主线,组织和安排听、说、读、写的活动。教材要求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启发学生思考,提倡创新,给学生提供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在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为目标的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中。新的教材和课标不仅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的英语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英语技能。为此,教师有必要对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及时进行全面系统的反思和重新认识,这有助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成绩和不足,发扬成绩,改进不足,提高课堂质量,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探索出一条既符合新教材的要求又适合学生特点的新的教学模式。
一、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以特定的学习任务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给予学生明确的任务,同时强调完成任务是值得珍惜的学习机会,是对他们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要从任务的真实性、实用性、功能性三个方面保证任务的可行性,并且确保学生明确领会并全面执行教师布置的任务。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应以大多数学生的语言知识技能为基点,设计难度适中,切实可行的活动或任务,使学生敢于去尝试用不同难度的任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堂课中都能被关注到,并都能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中每节课都应尽可能地提供一个真实情景,设计一个可操作的“任务型”活动,而这一活动一般都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在听、说、读、写教学活动中,安排不同层次和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这样的“任务型”活动可以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中去寻找。在设计“任务型”活动时应特别注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使学生感到真实感。这样就能促使学生综合地运用语言,去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解决实际问题和完成某个任务,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体验到运用英语的成就感。如果学生对教师所设计的“任务型”活动很感兴趣,他们就会愿讲、多讲,老师不必担心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其实学英语在某种程度上是学生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况且,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流,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能滔滔不绝地讲,就不用担心学生的英语学不好,相反,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不愿讲而靠老师讲,那肯定是学不好英语的,当然也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即使是语法教学也可设计一个可以操作的“任务型”活动,
二、重视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高中英语阅读课文具有题材广泛、体裁各样、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读”的准确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所掌握的词汇量和对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传授给学生学习词汇的方法,帮助学生积累词汇量,提高对词汇量和短语的辨别、识记和应用能力,同时,给学生介绍一些英美文化知识,从而克服、解决词汇量不足,背景知识不明等阅读障碍。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每天“读透”一篇阅读理解,“读透”就是不放过一个单词和句子;每周“熟背”一篇作文或完形填空;每天朗读“30分钟”,这是培养“读”的准确能力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从语言学习的规律来看,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大量的语言输入,尤其是大量的阅读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十分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我们对教材中的每一篇阅读材料都要充分地利用,除了每单元的三篇阅读材料外我们基本上每一单元后再补充一篇与本单元内容有关的课外阅读。
三、正确处理听力材料
听力分为听力测试和听力教学,有的老师所重视的听力多数是属于听力测试,即根据听力材料选择正确的答案,因此从高一开始就在进行高考听力的模拟训练。而教材中的听力材料可以作为听力教学的材料,它有各种形式的答题要求,如:填空题、回答题、完成句子、正误判断等。或许学生一开始会觉得难度较大,甚至有的老师也这样认为,据了解有的学校可能把这部分的内容删去了。其实在听力教学中关键是教师对听力材料作如何的处理,我们经常做一些“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处理工作。
四、合作交流的备课意识
我们常提到学生课堂的合作交流意识,其实,作为教师我们在备课过程中更当互相合作,交流各自的看法,以提高教学质量。“集体备课,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既是外语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也是备课组活动的主旋律。要提高整个年级学生的成绩,团队精神比独斗单打更为重要,特别是现行的这套教材,内容多、容量大、知识面广,如果只凭一个人的精力、时间是忙不过来的,所以我们就利用备课组集体的力量,分头准备,如收集有关资料、探讨教学方法,做到资源共享、资料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统一。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