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强迫症体育疗法的个案研究

2010-09-07 11:40:20余世和李志清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强迫症疗法因子

余世和,李志清

(广西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大学生强迫症体育疗法的个案研究

余世和,李志清

(广西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采用观察法和实验法,对两名大学生强迫症患者进行体育疗法干预研究。在深入了解两名被试情况、分析其致病原因和特点的基础上,把针对性疗法、一般疗法及心理辅导结合起来制定体育疗法方案。经过八周的干预实验,结合观察记录和问卷测评结果得出以下的结论:体育疗法干预后相关强迫因子均有所降低,被试的身心健康得到了促进,但体育疗法对于不同程度心理障碍治疗效果不尽相同,对于中度或重度症状的干预效果好于轻度症状。

大学生强迫症;体育疗法;个案研究

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编制出版的《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 (DSM-Ⅳ)的定义:“强迫症 (Obsession)是严重影响个体日常生活的周期性强迫思维或者是强迫动作。其中强迫思维是某一时间所体验过的思想、冲动意向或想象,会反复持久地闯入头脑,以至于引起显著的焦虑或痛苦烦恼。”[1]强迫症是一种慢性情感性疾病,被列在抑郁症、恐惧症、精神物质滥用之后第四位常见的精神障碍,是一种常见而难治的精神障碍。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并存并发生强烈冲突。强迫症患者明知道没有必要这样做,但行为已经违背了自己的真实意愿,虽然竭力抵抗,却又无法摆脱[2]。因为他们觉得必须采取某种特定的仪式性的行为才能避免自己受到伤害,所以就会产生反复洗手、检查、祈祷、默念等行为。强迫症会使人产生焦躁、易怒、不安、紧张、烦恼等不良情绪,同时伴有头痛、头晕、失眠、神经衰弱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躯体化症状。强迫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摆脱或减轻负面情绪,避免一些可怕的事情或者情况,但是强迫行为与其试图阻止的事情之间并没有现实的联系或过渡。

有学者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在转移注意力、改善环境、缓解压力等方面有突出的作用[3-4]。同时,体育运动作为一种辅助性的心理治疗方法,在防治心理障碍、调适健康心理方面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5-8]。基于此,本文尝试性地将体育疗法引入大学生强迫症的防疗过程,并进而试图反映体育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作用和运用价值。提出对强迫症的一般性治疗方案。进行个案实验研究,通过心理访谈,深入了解被试的情况,分析各自的致病原因和特点,使之通过身体功能的改善,以较为积极、正确的态度去评价自身的心理状态,增强抵抗应激的能力,恢复良好的情绪情感体验,增强自信心,促进身心协调发展。

1 研究样本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样本

以被 Y-BOCS(耶鲁-布朗强迫量表)和 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定的有轻中度以上强迫症的两名大学生为研究样本。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整理分析国内外有关强迫症及其治疗方法的文献资料,作为本研究的参照和理论依据。

1.2.2 访谈法

在体育疗法和量表评定中,对最熟悉被试的亲友、教师、同学进行深入访谈,掌握大量第一手信息。

1.2.3 观察法

采用参与性观察,在体育疗法干预过程中和日常生活中对被试进行观察,从社交沟通方式、学习能力、情绪表现和躯体化四个方面做深入细致的观察记录。同时要求被试至少每周写一次治疗周记,从中了解其在体育疗法干预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1.2.4 实验法

对两名被试进行各为期八周的体育疗法进行治疗。本研究采用SCL-90和 Y-BOCS两个量表,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对被试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结合行为观察和四个维度的心理状况评定验证体育疗法的效果,从中确定样本在接受体育干预前后的差异性。

被试保持原有心理辅导活动不变,得到被试同意,保证实验期间不服用有关药物、不放弃治疗、不参加其他的心理健康培训,在此基础上给予体育疗法干预。

1.2.5 针对被试特点的体育疗法实验方案

表1 研究对象 Y-BOCS和SCL-90测试情况

表1是体育疗法干预前 E被试和 F被试过去一周的SCL-90和 Y-BOCS测试结果,根据SCL-90和 Y-BOCS的计分细则,可以看出 E被试是轻度强迫症案主,而 F被试是中度强迫症案主。

E被试,男,23岁,大四学生。从 E被试的自诉和行为观察得知,其强迫症是以强迫思维为中心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看到刀状物就想到可怕的场景,其强迫症状并发抑郁。研究中针对其特点,首先进行心理访谈,调整他的思维方式,和他一起寻找其古怪念头的原因,帮助他认识其想法的荒谬,矫正其多疑敏感的性格缺陷。建议他要以坚强的意志力克服不符合常情的行为和思维,多参加集体活动及文体活动,培养生活中的爱好。其次,针对他的情况,设计的体育疗法以调节情绪、减轻焦虑不安的项目为主,通过建立新的兴奋点去抑制病态的兴奋点。采用比赛形式的体育游戏、球类项目以及有节奏感的韵律运动,纠正其强迫思维的针对性疗法,结合大学生强迫症体育疗法的一般方案和每周一次的心理辅导进行,详见表2。

F被试,女,21岁,大三学生。从 F被试的自诉和行为观察得知,其强迫症主要原因是以强迫行为对抗强迫思维为中心的心理障碍,为减轻对乙肝的恐惧和焦虑,她自我设计了洗手这种仪式性行为。研究中针对其特点,首先进行心理访谈,采用直面刺激和反应阻止的行为疗法,使其正确认识乙肝和乙肝病毒,明白其强迫观念与随后的洗手行为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使其逐渐摆脱仪式化的逃避行为。其次,设计的体育疗法以既可转移其注意力,又可缓解其紧张和焦虑情绪的项目为主,用比赛形式的体育游戏、球类活动以及有节奏感的韵律运动等,取代其强迫思维刺激引发的行为,结合大学生强迫症体育疗法的一般方案和每周一次的心理辅导进行,详见表2。

实验分三个阶段,共八周,时间从2008年5月18日到2008年7月13日。第一阶段 (2周)为调理身心阶段,第二阶段 (4周)为调适心理阶段,第三阶段 (2周)为巩固提高阶段。

表2 针对被试强迫症特点的针对性体育疗法方案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疗法干预前后行为观察结果分析

表3和表4的行为记录表明,体育疗法干预后,E被试和F被试在社交沟通方式、情绪表现、学习行为、躯体化方面,均比干预前要好。

表3 E被试体育疗法干预前后的行为记录

表4 F被试体育疗法干预前后的行为记录

2.2 体育疗法干预前后SCL-90测评结果分析

表5 E被试体育疗法干预前后SCL-90测评结果

表6 F被试体育疗法干预前后SCL-90测评结果

表5和表6表明:

(1)干预前E被试的阳性项目数为61项,已经超过了全国常模,干预后阳性项目数减少了16项,为45项,表明体育疗法对 E被试的轻度强迫症治疗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干预前F被试的阳性项目数为74项,已经大大超过了全国常模,干预后阳性项目数减少了23项,为51项,表明体育疗法对缓解F被试的中度强迫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仍需继续坚持。

(2)干预前E被试有8项因子分超过2分小于3分的症状,分别是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提示这几项症状已经达到了轻中度水平,这和E被试心理访谈、行为观察结果是一致的;干预前F被试有两项因子分超过3分的症状,分别为强迫和焦虑因子,有6项因子分超过2分小于3分的症状,分别是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和偏执,提示这几项症状已经达到了轻中度水平,这和 F被试表现出的社交退缩特点的强迫症状是符合的,心理访谈、行为观察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3)干预后 E被试各项指标都有所好转,除了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敌对因子以外的所有项目因子分均下降到2分以下,且其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敌对因子也仍然处于全国常模的正常范围内;好转程度最明显的依次是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焦虑、敌对和精神病性因子,提示体育疗法对E被试躯体化症状的作用更为明显,并对缓解其焦虑和敌对的情绪,治疗强迫症发挥了针对性的效果。

干预后F被试各项指标都有所改善,除了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敌对因子以外的所有项目因子分均下降到2分以下,且其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敌对因子也仍然是处于或者接近全国常模的正常范围内的;好转程度最明显的依次是强迫因子、焦虑因子、抑郁因子,提示体育疗法对F被试强迫状态改善的作用更为明显,并一定程度缓解了其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2.3 体育疗法干预前后 Y-BOCS评量结果分析

图1和图2表明:

(1)干预前后 E被试分值没有变化的问题是“对强迫行为的主动对抗”,对应的选项为“大部分时间都试图与之对抗 (超过一半的时间我都试图与之对抗)”。结合心理访谈、行为观察和情绪日记可以看出,E被试主要表现为以强迫思维为中心的强迫症状,因此这项与强迫行为有关的问题分值没有变化是可以理解的。其余各选项分值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分值幅度下降最大的是“强迫思维上花费的时间”、“强迫思维带来的痛苦”这两个问题,这是 E被试强迫症的主要表现,其余7项问题也有不小的进步,与实际生活的表现也是一致的。

(2)F被试各选项分值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分值幅度下降最大的是“强迫行为上花费的时间”这个问题,这也是F被试以强迫行为为核心的强迫症的主要表现。“强迫思维上花费的时间”、“强迫思维对正常功能的妨碍”、“个体对强迫思维的控制效果”、“强迫行为对正常功能的妨碍”、“对强迫行为的主动对抗”、“个体对强迫行为的控制效果”这六项也有好转,说明干预后F被试能更好地对自己的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施行控制,其余3项问题也有不小的进步,这与实际生活的表现也是一致的。

(3)Y-BOCS前五项是对强迫思维的评定,后五项是对强迫行为的评定,从图1可以看出,干预前E被试的前五项总分为13分,大大超过了后五项的8分,这和 E被试的症状表现是相符的。干预后两个部分的差别并不明显,提示E被试以强迫思维为中心的强迫症状的好转。从图2可以看出,干预前F被试的前五项总分为16分,和后五项的18分基本持平,这和F被试以强迫行为对抗强迫思维为中心的强迫障碍的症状表现是相符的。体育疗法干预后两个部分的差别并不明显,均为8分,提示F被试强迫症状的好转。

图1 E被试体育疗法干预前后 Y-BOCS评量结果

图2 F被试体育疗法干预前后 Y-BOCS评量结果

3 结论

(1)体育疗法干预前后在控制因素得到保证的前提下,两名被试的行为观察记录、SCL-90测评结果和 Y-BOCS评量结果是一致的,两被试结果的一致性提示体育疗法对调适大学生强迫症能够产生效果。

(2)体育疗法对于不同程度心理障碍被试的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中度或重度症状者进行体育疗法取得的干预效果好于轻度症状者。

(3)通过实施体育疗法,两名被试的身心健康均得到了促进,同时这种被试感觉到的促进也充分调动了他们主动治疗的意愿和积极性,使实验能顺利进行,且他们都养成了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这对于防止强迫症复发,用更好的身心状态面对生活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4 建议

体育疗法不是万能的,不能作为大学生强迫症治疗的唯一方法,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配合心理治疗和其他治疗方式进行。同时,实验的控制因素很重要,这保证了实验不受外界干扰,被试的体育疗法干预结果真实可信;大学生强迫症体育疗法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仍然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

[1]David.H.Barlow.心理障碍临床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高青竹,顾福颖.探索高校大学生心理疾病的体育疗法[J].辽宁教育研究,2005(5):92-93.

[3]万才贵,罗贤才.浅谈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体育辅助疗法[J].南昌高专学报,2005(6):86-88.

[4]胡立平,李平.体育在防治大学生心理疾病中的作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68-70.

[5]周毅刚,周洁.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1):13-14.

[6]杨继宏.安徽省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关系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5(3):39-40.

[7]任庆军.陕西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关系的研究[J].上海体育科研,2003,24(3):71-73.

[8]扶健华,胡活伦,周成.体育行为疗法干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3):125-130.

A Case Study on Physical Therapy to the OCD of University Students

YU Shi-he,LI Zhi-qing
(Sport College,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4,China)

Through the methods of inspection and experimentation,this paper adopted the physical therapy intervention to research two university students with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Based on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two testees,with an analysis on the caus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illness,this paper offered a physical therapy through integrating the targeted therapy with general therapy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After eight weeks of intervention experiment,with an inference to the observation record an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it reach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the related OCD factors decline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physical therapy,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testees had been improved.However,the physical therapy had different effects on treatment of different levels of mental disorder,the result of intervention on moderate or severe symptoms was better than the mild symptoms.

the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of university students;physical therapy;case study

G806

:A

:1008-3596(2010)05-0077-05

2010-03-22

广西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 (2008M026)

余世和 (1982-),男,广西南宁人,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运动心理学和体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强迫症疗法因子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中等数学(2020年1期)2020-08-24 07:57:42
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为什么我们乐于逼死强迫症?
文苑·感悟(2016年6期)2016-12-13 10:28:33
为什么我们乐于逼死强迫症?
文苑(2016年16期)2016-08-11 08:33:15
两种人
读者(2016年9期)2016-04-21 14:2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