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道宠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我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运行机理与机制建设研究
○范道宠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本文以我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架构与现状为起点,分析了平台运行的动力、协同、资源共享、信息传导与利益均衡等机理,并根据运行机理的特征,提出以共享为特征的平台运行体制建设的对策建议。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共享 运行机理 运行机制
随着全球化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科学技术的交叉与融合发展态势日益加深,研究与开发的全球化合作趋势日益加快,科研难度的加深与科研资源的紧缺使单一的研发主体难以独占或创造所需的全部资源,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共享与科研合作成为了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科技资源占有、配置、开发和利用的方式,亦已成为决定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强弱的关键因素。由此,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促进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正逐渐成为国家强化竞争优势、实现科技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在搭建自主创新平台、营造全社会创新氛围、提高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新型工业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自2002年7月,科技部作出启动我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重大决定以来,我国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已进入重要时期。目前,各项建设工作已取得重大进展,但与国外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共享平台建设相比,我国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加强对平台运行机理的探索研究,加快建立以共享为特征的运行机制体系,提高平台的运行效率与服务水平,已成为当前我国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1、我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内涵与架构
我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于全社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支撑体系,是一项实现各类科技基础条件资源信息跨部门、跨平台、跨领域的整合、共享、服务和应用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逻辑上高度集中、物理上高度分布的大型复杂系统。平台通过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进行战略重组和系统优化,从而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我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由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和研究实验基地、自然科技资源保存和利用体系、科学数据和文献资源共享服务网络、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科技环境等物质与信息保障系统,以及以共享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和专业化技术人才队伍三大部分构成,具体包括六大平台,即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以及网络科技环境平台,具体见图1。
图1 我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架构设置
2、我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已基本建成了由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科技环境平台等六大平台为主体框架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并建立了与平台建设和管理相适应的政策法规和制度规范,初步形成了以共享为核心的制度框架,为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具体而言,截至2008年,我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公用网已将分散于全国七大区域31个省市的1.2万台(套)单价40万元以上的大型科学仪器通过信息平台向全社会开放;实现对外开放共享的科学数据存量资源达到35.5TB;科技平台门户系统建设初步完成了信息资源接入,形成了涵盖28类资源信息的数据库系统,整合资源信息达350余万条;同时,据不完全统计,共有1.7万人参与了科技平台建设和运行服务,培养了一大批科技平台建设和管理的骨干人才。
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未能满足当今科技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仍存在着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缺乏国家层面的整体规划和统一布局,资源分散浪费,布局不合理且重复建设严重;缺乏顶层设计标准,资源数据无法自动汇交,跨平台资源难以共享;财政投入总量不够,配置不当,立项重复,投资分散;缺乏资源信息共享的政策法规和保障机制条块分割、部门封闭,科学数据垄断、信息失真等情况严重,并长期存在着国家投入形成的科技资源属单位或个人所有等问题;缺乏合理的评价与激励机制,人才队伍不稳,专业素质不高;区域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未能充分考虑服务于本区域科技创新的需要,缺乏特色。
总体而言,整体规划与宏观协调的缺乏以及以共享为特征的政策法规和保障机制的滞后已严重影响了我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运行水平与服务质量,由此,根据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运行机理,加快建设相适应的平台运行机制体系已成为我国科技界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运行过程涉及众多影响因素,每个因素与其他因素之间都存在各种各样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1、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运行的动力机理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运行的动力机理是指推动平台形成、运行与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过程与运行方式。目前,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主要是政府行为,各项工作主要依靠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完成。平台建设所需的战略规划制定、资金投入、相关制度与保障机制制定、技术标准和规范制定以及专业人才培育与管理等方面均依靠政府职能完成。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具体负责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相关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的研究以及相应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等。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反映,其平稳运行与能力发展是系统内物质与信息保障系统、以共享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及专业化技术人才队伍三大子系统协调发展的结果。如图2所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形成、运行与发展依赖于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在物质与信息保障系统、制度体系及专业人才方面对平台建设进行持续且均衡的投入,从而通过平台与外部的资源共享与利用,推动相应的科技产出。
图2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运行的动力机理
2、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运行的协同机理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发展本身是一个自组织和他组织的过程。一方面,系统内部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各种作用使系统能够自动地由无序状态转变为有序状态,即在平台的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会使系统最终只受少数变量因素支配,这种协同作用会推动整个系统持久、稳定、有序地发展;另一方面,国家可以通过战略或措施决策对平台的发展过程进行干预,使系统趋于稳定和统一。
这种来自外部政府的干预,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前所述,平台本身是一个复杂的且在逻辑上高度统一、在物理上高度分布的系统,要使全国各地的各种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必须依靠来自宏观层面的整体规划、顶层设计、标准规范设置以及监督协调职能等。
3、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运行的资源共享机理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资源的共享,是平台共建协作的利益主体和社会其他成员在政府宏观调控下,通过合作方式共同使用平台资源并享受其效用,达到预期目标效益的过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要实现资源共享,必须以以下几个方面为前提:明确利益主体的共同技术需求是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的先决条件,布局合理且完备开放的物质和信息保障系统是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统一完善的标准规范是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实现跨平台元数据自动汇交、实时更新维护、跨平台跨领域资源信息查询检索的重要支撑,完善的物质与信息共享平台和渠道是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的重要手段。
4、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运行的信息传导机理
“资源共享、信息先行”,以信息资源共享带动实物资源共享是推进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重要原则。平台的信息传导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创新链条上的纵向传导和利益主体之间的横向传导,分别见图3(a)和(b)。
图3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信息传导机理
科学技术创新过程从上至下基本经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及成果转化等阶段。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根据技术创新的需要,亦对下设的子平台进行明确的研究领域与分工定位,通过整合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业及科技中介等主体的科研优势,明确其分工,推动信息在整个创新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流动与转换,即信息在创新链条上的纵向传导。具体包括,定期发布创新平台基础研究项目信息,鼓励各类研发机构参与项目的应用研究与工程项目等。
利益主体的横向传导是指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通过各种信息网络、门户网站、数据库及虚拟研究机构等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该传导途径具有网状的、散射的特征,各类信息应用主体可以自由地从平台的相应入口获取所需信息。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信息传导需要以权责明确的信息技术管理机构、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手段以及互为发送与接收主体的信息双向传输技术系统等为基础。
5、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运行的利益均衡机理
一方面,利益主体各方为了各自的需要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共享过程中获取相应效益,另一方面,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运行与维护需要相应的投入与成本,因此,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运行过程中必然涉及利益均衡的问题。首先,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利益主体会自行根据经济效益的高低确定是否参与共享;其次,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通过建立分级有偿使用制度,对不同利益主体的共享行为提出不同程度的收费要求。具体而言,对公益事业性共享主体实行免费开放,如各种面向社会的科普信息与场馆等;对参与平台投入与建设的协作网内以赢利为主的共享主体,根据其投入的比例与额度进行一定的费用减免,超出部分再行缴费;对协作网外的社会共享主体实施市场标准付费使用等,从而促使基础条件资源向最具效益的方向聚集。与此同时,参与共享的利益主体还需按比例承担相应风险,从而对提供资源的主体补偿相应的折旧、损坏与维护费用。
总体而言,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运行具有鲜明特征,根据其运行机理的要求,加快建立完善以共享为特征的平台运行机制体系是平台制度体系建设的重心。
1、管理协同机制
综合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运行的动力机理、协同机理与共享机理的特征可得,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及统一管理对从根本上提高资源的共享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管理协同机制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各级政府必须根据所辖范围内社会各界对科技基础条件的迫切需求以及自身发展特色,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进行顶层设计,明确平台各部分的功能定位,对各种物质与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并重新布局,同时,加强顶层设计对下属各个节点的建设控制,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源的利用与共享效率。其次,根据全国范围内的学科发展情况以及区域发展水平确定不同阶段的平台建设主题,通过充分调动相应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中介体系的力量,促使优势资源聚集,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利用价值高的科技基础条件共享系统。再次,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科学合理的标准规范体系,协调现有的各种元数据标准、资源分类标识标准等,从而形成元数据、资源分类、资源标识等共性标准或规范,为提高跨平台的交互与检索效率、提高信息共享水平提供支撑。
2、资源共享机制
资源共享是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核心,资源共享机制必须最大限度地有利于共享效率的提高。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资源共享机制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以及各类科技中介对自身的优势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进行整合,并建立稳定的双边、多边科技条件使用协作机制与科研合作机制,从而促进社会上各种分散资源的整合与重构。其次,加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应用,强化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场所的建设,建立高效运转的共享网络,提升平台的服务质量。再次,大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共享的社会氛围,鼓励多种途径的资源共享活动,积极宣传推广共享经验。
3、利益风险机制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利益与风险均衡机制是平台持续运作的保证。首先,共享利益主体通过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获取资源开展科研活动,获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完善的有偿使用与收费制度,对资源提供者作出经济补偿。其次,为实现风险共担,需对因共享过程中资源形成的损耗及维护支出进行补偿,具体由资源提供者及平台所设立的资源损耗与维修基金按比例分摊,资源提供者又可从有偿使用制度的收费标准中计入损耗成本,从而获得经济补偿。对于共享利益主体在使用资源过程中因不善使用或违法使用而造成的有形或无形的损失,则应通过制定一系列使用协议及规章加以追究,从而保证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稳定持续运行。
4、竞争激励机制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涉及多部门、多平台、多学科及多领域的系统,下属各个子平台、子系统的规模、功能各异,在平台的运行中需要建立完善的竞争激励机制以促进平台内部的健康发展。一方面,通过设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与末位淘汰机制,对共享面窄、管理不善、运行效益过低的部分进行逐步淘汰,避免建设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通过设立奖励机制,激励平台之间的良性竞争与合作,从而逐步建成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新格局。
5、人才培养机制
专业人才队伍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三大部分之一,人才的缺失及其素质的下降终将导致整个平台的效率下降。因此,人才培养机制需要以人为本,贯彻实施人才战略,围绕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与运行要求,加强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与提升,同时,通过深化人才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的人才评价与激励制度,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打造一支具备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管理与服务能力的骨干人才队伍。
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完善科技资源占有、配置、开发和利用的方式,已成为决定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强弱的关键因素。由我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现状与问题可以看出,包括平台运行机制在内的制度体系的探索、建设与创新仍然是整项平台建设工作的核心。通过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运行机理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平台在动力、协同、资源共享、信息传导以及利益均衡等方面均具有鲜明的特色与要求,因此,为满足经济科技发展及平台建设的需要,应强化以管理协同、资源共享、利益风险、竞争机理以及人才培养为主的,以共享为特征的平台运行机制体系的建设,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平台的运行效率与服务水平,充分发挥资源的共享效应,推动地区乃至整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1]刘颖等: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标准化体系研究[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7(9).
[2]罗珊:国外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经验启示与借鉴[J].科技管理研究,2009(8).
[3]贺德方、谢科范: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6(12).
[4]丛中笑:王选的世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5]胡卓君: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资源共享的本质与机理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6(10).
(责任编辑:李文斐)
book=117,ebook=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