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桂娟 ,万 正 ,李 琳
(1.山东省即墨市人民医院,山东即墨 266200;2.潍坊医学院,山东潍坊 261053)
90例新生儿心力衰竭的治疗分析
赵桂娟1,万 正1,李 琳2
(1.山东省即墨市人民医院,山东即墨 266200;2.潍坊医学院,山东潍坊 261053)
目的:探讨90例新生儿心力衰竭的治疗体会。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90例新生儿心力衰竭病例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心力衰竭体征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P-R间期、QRS、QTd等心电图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5%硫酸镁联合常规治疗新生儿心力衰竭,效果显著,临床症状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新生儿;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新生儿心力衰竭是儿科常见的病症,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心肌收缩能力减弱,无法正常排出静脉回流血液,从而引起动脉系统血液供应不足,静脉系统发生血液淤积,影响整个周围循环系统和机体代谢功能的综合征[1]。其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较高,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2]。本研究通过对本院收治的90例新生儿心力衰竭患儿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2006年1月~2009年3月本院儿科收治的心力衰竭患儿90例,其中,男50例,女40例;日龄<7 d 35例,日龄>7 d 55例;出生体重<2.5 kg 3例,>2.5 kg 87例;早产儿5例,足月儿85例;分娩方式:阴道分娩55例,剖宫产35例。心力衰竭原发病:新生儿肺炎42例,新生儿败血症30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10例,新生儿硬肿症8例。所有患儿临床诊断标准均参照全国小儿心血管学组制定的新生儿心力衰竭标准。所有患儿家属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儿性别构成比例、年龄分布、日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心力衰竭原发病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儿常规给予吸氧、抗生素、强心利尿剂、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支持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25%硫酸镁30 mg/kg加入10%葡萄糖溶液20 ml,10 ml/h速度输液泵泵入,1次/d,7 d为1个疗程。
1.3.1 临床体征评价 对两组患儿治疗后心力衰竭体征、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进行比较分析。
1.3.2 心电图表现评价 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R间期、QRS、QTd等心电图表现进行比较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建立数据库,通过t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心力衰竭体征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心力衰竭体征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心力衰竭体征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的比较(±s)
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例数(n) 呼吸频率(/min)30 60 26.7±3.0 23.5±2.5心率(/min)120.7±11.5 108.8±12.1收缩压(mmHg)106.7±5.5 116.9±5.0舒张压(mmHg)86.2±4.5 80.2±5.5
观察组P-R间期、QRS、QTd等心电图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心电图情况比较(±s,s)
表2 两组患儿心电图情况比较(±s,s)
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例数(n)30 60 P-R间期0.20±0.03 0.17±0.01 QRS 0.17±0.01 0.09±0.01 QTd 104.8±6.5 90.6±7.0
新生儿心脏储备能力差,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导致心力衰竭,同时新生儿左右心力衰竭不易区分,临床常表现为全心力衰竭,严重心力衰竭造成新生儿的心率、呼吸频率发生异常增快,常由于发现不及时或误诊,失去的最佳的治疗时机,引起新生儿死亡[3-4]。新生儿心力衰竭常与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感染性疾病密切相关,本组患儿新生儿肺炎42例,新生儿败血症30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10例,新生儿硬肿症8例,与以往研究基本一致。新生儿心力衰竭治疗原则: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心力衰竭原因,改善心肌收缩,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提供有效的供氧,积极预防并发症[5]。临床治疗的关键是合理应用强心利尿药,提高新生儿心肌储备能力,增加心肌收缩能力,增强心脏输出量。25%硫酸镁可抑制中枢神经的活动,抑制运动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的释放,阻断神经肌肉联接处的传导,降低或解除肌肉收缩作用,同时对血管平滑肌有舒张作用,使痉挛的外周血管扩张。本研究通过90例新生儿心力衰竭患儿的观察,结果表明,观察组心力衰竭体征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P-R间期、QRS、QTd等心电图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综上所述,25%硫酸镁联合常规治疗新生儿心力衰竭,效果显著,临床症状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申静.新生儿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治思路[J].中原医刊,2006,33(18):72-73.
[2]李刚,马沛然,杨波.新生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特点[J].山东医药,2003,43(19):20-21.
[3]郑华,杨波.硫酸镁在新生儿重症肺炎心力衰竭中的应用[J].福建医药杂志,2003,25(1):53-54.
[4]王伟,张慧君.氨茶碱治疗新生儿肺炎合并呼衰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原医刊,2001,28(10):34-36.
[5]王保柱.新生儿心力衰竭的治疗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106.
R725
C
1674-4721(2010)10(a)-177-02
201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