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本刊记者 王 霞 通讯员 孟凡辉
品牌抗癌中药与癌症治疗现代医学模式的完美结合
——访北京振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医院院长王振国教授
文图/本刊记者 王 霞 通讯员 孟凡辉
上海、珠海、通化、北京……多年来,王振国教授陆续在多个大城市开办了振国肿瘤医院。不了解王振国的人可能会想:号称绝症的癌症,连很多三甲医院都有些无可奈何,谁会相信一个民营的肿瘤医院呢?然而熟悉王振国的人却知道,王振国牌系列抗癌药不但被评为 “中国抗癌药品十大影响力品牌”,而且,在癌症特色疗法和创新思维方面更是享誉医疗界,挽救了众多肿瘤患者的生命,赢得了众多患者的口碑。
王振国,这位来自长白山的大山之子,这位为了一个承诺而苦苦追求的传奇人物,用他炽烈的激情百折不挠地探索着,用妙手仁心拯救着饱受病痛折磨的癌症患者……
1972年10月,刚刚从通化卫校毕业的王振国被派到吉林省通化县六道沟卫生院实习的第一天,面对癌症患者和家属的无助面孔,心灵受到震撼的王振国默默许下人生第一个承诺:一定要用长白山的中草药救助天下所有的癌症患者。正是从那时起,王振国在崎岖险峻的抗癌道路上,开始了勇敢艰难的跋涉。他开始用最原始的方法,从寻找一个个癌症患者做起,从走访一个个民间医生做起——为的是在广泛搜集民间治癌秘方、验方的基础上,加以整理、研究和提高,依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长白山绿色宝库,研制出一种新的抗癌中药。
当人们面对座落在长白山脚下的吉林通化湾湾川振国药物植物园中通过GMP认证的现代化制药工厂时,谁会想到,30多年前,王振国又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什么样的环境下从事抗癌药物研究的?那时,王振国一家三口和他的弟弟王振利借住在通化市北山上一处30平方米的平房里。穷有穷的办法,土有“土”的创造,把厨房改作提取室,把西屋火炕改作干燥室,再在屋子一角隔出一个两平方米的小角落,挡上个白纱布门帘,就是实验室。没有干燥箱,就用铁皮做成简单的干燥箱;没有粉碎机,就哥儿俩齐上阵,用药碾子一阵子猛骨碌;没有冰箱,就用院子里菜窖这个“天然冰箱”替代;烧杯不够,就把家里大大小小的瓶子全搬出来,又从大街上拾来20多个罐头瓶子。就这样,王振国用花钱买来的5只小兔子、50只小白鼠开始做动物实验。
一次次的失败,23次的反复实验,从最初的60多味药到最后精炼到30味的组方,从最先的堆积成鸭蛋大的臃肿的药丸,到几经曲折后提取有效成分而成的小巧的胶囊;1983年8月,王振国终于拿出了自己研制的抗癌新药——13瓶1300粒棕褐色的胶囊。这胶囊里是苦涩的粉末,是时间的浓缩,是心血的结晶,是艰辛的融汇!
1986年10月17日,国家科委宣布“天仙丸研究中标,被正式列为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32岁的王振国成为我国中医药治疗肿瘤十大攻关课题中最为年轻的科研主持人。
1988年8月25日,“复方天仙胶囊”通过了国家新药审批,成为卫生部实行药政法后批准投产的第一个抗癌中药;同年,又在美国申报了国际专利。
1989年11月10日,专家们又一次云集北京,通过了由中国中医药管理局主持的“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抗癌中药‘复方天仙胶囊’研究验收”的国家级鉴定。
王振国成功了,小人物终于撞开了癌症王国的大门!他为人类攻克癌症提供了新的途径。
可贵的是,王振国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反而加大了科技创新力度,紧接着,他又开始研究开发国家二类中药抗癌新药 “白花蛇舌草静脉注射液”、“缝裂层孔菌深层发酵提取抗癌免疫增强剂PUS”、国家六类中药抗癌新药“麝蟾胶囊”和国家“863计划”引导项目抗病毒、抗癌新药“银甘黄”(冻干粉针)等。现在,王振国牌系列抗癌药已发展为10种剂型,20个品种为国家准字号药,供全世界70多个国家数百万肿瘤患者使用。2007年1月,王振国牌系列抗癌药被评为 “中国抗癌药品十大影响力品牌”。
在成功研发系列品牌抗癌药的同时,王振国教授对肿瘤治疗方法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王振国认为,目前治疗癌症的方法主要是手术和放、化疗。放、化疗虽然能迅速减慢癌细胞的“侵蚀”速度,但这是对身体的一种沉重打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放、化疗不是在跟病做斗争,而是在跟身体做斗争。有些患者,没等癌症细胞被杀死,正常细胞已经被杀死了。这是西医治疗癌症的弊端。为此,西方国家正在研究自然的替代疗法。而中医治疗癌症就是一种自然疗法。因此说,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才能改变目前治疗癌症的现状。“如果治疗癌症的手段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大于癌症本身的痛苦,且不能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就失去了它的意义。”王振国说,“癌症治疗走入误区已久,积我30多年癌症治疗方面的一些经验,我认为必须大力推广‘四法两化’的治癌新方法。”
王振国教授创立的重视心理疗法、坚持中西医综合疗法、重视康复期的接力疗法、重视饮食疗法、坚持癌症治疗的人性化与个性化“四法两化”癌症治疗现代医学模式,强调在治疗方面要科学系统地全程考虑,采用整体的综合疗法。
重视心理疗法。王振国教授说:“癌症患者心理障碍没有解除,就开始吃药打针,必定是达不到最佳效果的。所以我认为现在治疗癌症的第一个革命是革医生的命,改变医生的观念。改变服务态度,真正关心爱护患者,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疗法,解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树立必生的信念。患者的家属也应该照顾好他们,否则患者更没有信心了。”他还根据患者的需求,编写了《生命之歌》一书,收集了150多例抗癌勇士的事迹,通过榜样的力量,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
坚持中西医综合疗法。“在治疗癌症方面,我们应该根据病人的病情,制定一个综合治疗方案。早期和中期的能手术就应该手术,术后根据肿瘤病理分型决定是否做放、化疗,较敏感的需放化疗,不敏感或体质较差的不宜放化疗,可采用中医药治疗。”王振国教授说,“所以,我们必须调整治疗方案,就是说在确诊后,就制定一个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手术前后、放化疗中和放化疗后用什么中药、多大剂量,不能等人都不行了,才告诉患者用点中药吧,到了这个时候用什么都晚了。中药的药效发挥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如果早一点配合使用,不仅有增敏、增效作用,而且可以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
2000年王振国教授提出了中药抗癌冲击疗法,在病人身体条件许可的前提下,短期内多途径、大剂量冲击给药,增加血液中的药物浓度,疗效更好,而且无痛苦。
重视康复期的接力疗法。王振国教授还提出接力疗法这个新概念。很多人经过手术、放化疗后,以为肿瘤完全消失就没事了,但是几年甚至十几年后却又复发转移了,所以王振国教授提出要重视康复期的治疗。他指出,癌症患者康复期内必须做定期检查,每3~6个月要检查各项指标是否有异常,如果有异常应该抓紧用药治疗,没有异常可小剂量维持治疗,一般每个月服用10天抗癌中药最好。
重视饮食疗法。王振国教授认为很多人得癌症是吃出来的。比如发霉变质的花生、大米等含有黄曲霉素,吃了会诱发肝癌。所以他建议重视饮食健康,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减少癌症发病率。同时得了癌症不可忽视食疗,食疗对治疗与康复是非常有益的。
坚持癌症治疗的人性化与个性化。王振国教授指出,治疗癌症首先要人性化。癌症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特别需要别人关心、鼓励和帮助。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渐透露其真实的病情。“在治疗中,家属的作用也很重要。”王振国教授举例说,“有的患者家属对患者很关心,全家出动寻医问药,砸锅卖铁都要为病人医治。有的家属则不同,很悲观,病人心情不好,能有生存的欲望吗?”
其次,治疗癌症要个性化。要辨证施治,因人而异,论病而治,不能一律按传统的医学模式,得了肺癌就是这个方案,得了肝癌就是那个方案,每个人的情况不同,病理分型不同,体质不同,经济条件不同,不能简单地采取同一方法。所以我们要根据病情,实施科学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目前,世界上生命科学、人体工程的科学家普遍认为: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无论是对于防病抗癌还是健康长寿,都是极为重要的一种生理功能。而干细胞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和修复免疫系统的主要来源。
王振国教授同时是一位具有现代化理念的管理者,他顺应潮流,及时为北京振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医院引进了干细胞项目,采用中西医结合与高科技生物技术联合应用的方法,对恶性肿瘤、疑难杂症等疾病进行绿色综合治疗。临床实践证明,细胞疗法与中药结合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清除癌细胞、抗复发转移,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具有显著效果,开辟了肿瘤治疗的新途径。
为了更好地把干细胞治疗与中西医治疗肿瘤结合起来,北京振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医院建立了北京振国生物治疗研究中心。由王振国教授亲自领导干细胞项目,并有众多海外留学博士、硕士和国内顶级专家加盟组成强大的专家团队,开展以临床治疗肿瘤为主的生物治疗研究。研究中心已建成3000平米的GMP标准实验室,拥有国际一流的实验设备,建立了多种细胞系。
采访结束时,王振国教授强调,中医中药治疗癌症,不能盲目,应该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并将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经验总结为:第一,从药物组方上以“攻邪而不伤正,养正而不助邪”为治则。第二,从选用药材上采用有效成分含量高、经过科学验证有明显抗癌作用、毒副作用小的药材入药。一种药材产地不同,采集季节不同,药用部位不同,炮制方法不同,提取方法不同,剂型不同都会直接影响它的疗效。第三,从用药方法和剂量方面,要讲究服法和掌握剂量。
专家简介
王振国,主任医师,研究员、教授、北京振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医院院长。首届 “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十大科技英才”,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现任国际健康健美长寿学研究会副主席、国际癌病康复协会会长、北京振国肿瘤研究中心主任。他从事抗癌药物研究和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对中晚期肿瘤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王振国教授因发明抗癌中成药及 “王振国冲击疗法”先后获得六项国际大奖。王振国是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和国家“863计划”银甘黄项目研究的负责人。2006年,王振国牌系列抗癌药荣获“中国抗癌药品十大影响力品牌”称号。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接见王振国,国内外数百家媒体多次报道了王振国教授攀登抗癌高峰挽救患者生命的感人事迹,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了 《雪飘无声——王振国的故事》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