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视阈下的城乡教育差异问题探析
——以安徽省某县的城乡初级中学比较为例

2010-09-06 09:27吴长法戚海燕
池州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城镇公平城乡

吴长法,戚海燕

(蚌埠学院 文学与教育系,安徽 蚌埠 233030)

公平视阈下的城乡教育差异问题探析
——以安徽省某县的城乡初级中学比较为例

吴长法,戚海燕

(蚌埠学院 文学与教育系,安徽 蚌埠 233030)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本质,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随着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以及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城乡教育的差异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文章以安徽省某县的城乡初级中学比较为例,来分析和探讨我国城乡教育差异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公平;城乡教育;差异;对策

1 公平与教育 公平的涵义

追求教育公平是当今人类社会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重要目标。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本质,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以及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城乡教育公平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各级政府虽然在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问题依然突出。本文以安徽省某县的城乡初级中学比较为例,来探讨我国城乡教育差异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公平即公正和平等,是指以一定的价值规范对人们的权利或财产在性质上和数量上平等状况的推断。古希腊的思想家们把公平规定为和谐和秩序。哈佛大学的哲学大师罗尔斯(John Rawls)提出了关于公平的著名的三条原则:第一,每个人有获得最广泛的、与他人相同的自由;第二,每个人获得的不均等待遇,其所获得的地位、职位、利益应该对所有人开放;第三,如果起始状况(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同,处于不利地位者的利益应用“补偿利益”的办法来保证。他阐明了两种性质的公平:一种是“均等性”的公平,即平等地对待相同者,这是一种水平性的、横向的、平均性的公平;另一种是“非均等性”的公平,是垂直性的、纵向的、不均等的公平,即“不均等地对待不同者”,如多劳多得、贡献大者先富等。同时,他指出了追求社会公平的价值取向,是在不公平的社会现实中,为处境不利者提供机会或利益补偿。

教育公平是指一定社会给予全体社会成员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当时、当地公共教育资源的状态。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教育公平都是人类追求的一个美好目标。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按人的资质差异分别施以不同的教育以培养哲学家、军人和劳动者,他认为教育的公平应该使每个人特有的能力得到发展;亚里士多德提出“博雅教育”;孔子在2000多年前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孙中山高呼“平人类之不平等”,主张建设普及、平等的学校教育。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世界性教育改革浪潮中,教育公平成为“全世界所有国家和所有与教育问题有关的人最关心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消灭了剥削制度,为实现教育平等提供了基本保证。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教育公平的观念在含义上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我国的义务教育法和教育法都有相关规定来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平等,但是,“教育平等并不是政治权利平等的自然衍生物,法律条文所确定的教育平等并不意味着人人有受教育的机会,人人都能够受同样的教育”。

2 城乡教育差异现状分析

在调查的几所中学中,农村和城镇学校的差距情况都大致一样。在这里重点以安徽省某县的县城初级中学和农村初级中学的差距来分析说明其现状。

2.1 硬件设施

从硬件设施来看,农村初级中学在教学设施方面明显要劣于县城初级中学(如表1)。县城初级中学的固定资产是农村初级中学的两倍,学校面积要少于农村初级中学,但校舍面积却要多于农村初级中学。当然县城初级中学的学生人数多,教室也就相应多,这无可非议。但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农村初级中学的学校面积多于县城初级中学1万多平方米,虽然占地面积多,但没有充分利用,在资源上是一种浪费。尽管农村初级中学有实验室2间、计算机48台,但农村初级中学所在班的班额人数均超过计算机台数,计算机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更为遗憾的是,农村学校虽然配置了一些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等,但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教师,上课也只是形式而已。学生上课的机会极少,使很多设备反而闲置,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据调查,城镇里学校在体育运动场地面积、体育器械配备、音乐器材配备、美术器材配备、实验仪器等方面均能达标,而农村学校除体育运动场地面积能达标外,其他的仪器设备方面却未能达标,农村中学硬件设施明显劣于城镇中学。

表1 2009年学校硬件情况比较

2.2 教师队伍

从学校的师资来比较,县城初级中学在师资上明显优于农村初级中学(如表2)。从学历上来看,县城初级中学教师的本科学历超过一半以上;从职称上来看,县城初级中学教师的职称也要高于农村初级中学。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初级中学共有教师56人,大多数教师的年龄在30—50岁之间,有6个骨干教师调入城镇中学,他们调走后,没有好的师资弥补,只得由其他非本专业的教师来替代。在音、体、美、计算机等专业上,农村初级中学没有一个专业性的教师,全是由其他专业的老师自学后去教那些专业课,学生不能享受真正的专业训练。如果学生毕业时要报考相关专业的学校,或是想作为自己的特长发展,只得重新花钱去城里学校聘请教师学习,这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表2 2009年教师的学历及职称情况比较

2.3 教学质量

从教学质量上看(如表3),从整体上说,无论是县城初级中学还是农村初级中学,从2007年到2009年升学率都是不断提高的,但县城初级中学的升学率要远远高于农村初级中学的升学率。

3城乡教育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表3 2007-2009教学质量的比较

城乡教育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3.1 对农村学校的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

农村学校在硬件设施各个方面都要劣于城镇学校,主要是教育的投入不足,同时与学校本身的财政基础也有着重大关系。另外,城镇学校的教学设施好,师资力量雄厚,许多家长让其子女转入城镇中学。城镇学校收取“择校费”,每年都是上万元的收入。这些费用可以用于基建,或者教师福利,这项收入虽不合理,但它的存在增强了城镇学校的经济实力。由于质量的影响,有关部门对城镇中学的投入要多于农村学校。

另外,在调查中了解到县教育部门的财政是有限的,城镇中学的建设主要依靠社会资助和贷款,而农村学校在这一方面的力量是薄弱的。由于本身的基础差,农村学校贷款很艰难,社会资助也少,这更加剧了城乡不公平现象的产生,造成了城镇中学与农村中学的教育不平衡。

3.2 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薄弱,生源质量不高

农村学校的整个师资力量是薄弱的,农村条件差,环境艰苦,大多数教师想尽千方百计调入城区。城镇教师无论从社会地位还是从经济地位、收益方面都明显高于农村学校的教师,从而导致优秀教师流向城镇中学,加剧了农村中学与城镇中学的差距。这几年,虽然城乡教师工资全由县财政统一拔付,农村教师与城镇教师工资一样,但由于学校内部经济基础的强弱,城镇和农村中学的福利有很大的差别,农村教师每个月只能拿到几十元的福利补助,而城镇中学的教师每个月的福利补助却可以达到几百元以上。由于各项政策改革的不到位,农村师资的弱势地位依旧无法得到解决。县教育部门为了保证城镇中学的生源质量,允许城镇中学提前招生,从各个小学里录取优秀学生。这样各个乡村的优秀学生就流向城镇中学。

3.3 学校资源配置不合理,重点学校制度带来的教育不公平

教育资源的短缺,造成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与城市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大,由此引发出“择校热”。大批农村中小学生涌向市区学校,导致农村学校的生源急剧下降,也导致农村学校办学困难重重,学校发展严重失衡。

近年来,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口号下,政府在经费投入等方面的“偏心”,造就了一些所谓的重点、示范学校。虽然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制度已经被教育部明令废止,但实际上,少数“名校”仍然被各种光环所笼罩,在投资、贷款、师资、基建、招生等多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令广大家长和学生趋之若鹜,于是巨额的“择校费”应运而生且水涨船高,让众多家庭苦不堪言。不少地方甚至将“择校费”合法化,并为不同学校制定了不同的标准。如,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可以花重金,让孩子到师资、教学条件好的学校择校学习;而经济拮据的家庭,因为穷,交不起本就不合理的择校费,一些孩子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同样分数、甚至更低分数的“富孩子”站在“起跑线”前面。这使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丧失了获得成功的潜在机遇,也伤害了纯洁的孩子们对社会公平的信心。

3.4 农村教育制度和政策的缺失

农村教育法规制度缺失,至今没有专门的农村教育法律制度体系,如农村教育投资制度缺失。教育投资在总量不足、结构失衡、重城轻乡的条件下,农村义务教育投资重心由过去农民、乡镇现在上移到县,但许多县力不从心;中央和省市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对农村教育投资责任缺位。而城市义务教育却由国家投资,直接加大城乡教育差距。

教师政策。城乡教师住房待遇不同。《教师法》规定,地方各级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城市教师住房的建设、租赁、出售实行优惠。县乡政府为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仅提供方便。城乡师资配备标准(如师生比乡小城大)不公平。在农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条件下,这只会降低农村教师的积极性,拉大城乡教育质量差距。

4 解决城乡教育差异的对策

针对城乡教育存在的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途径解决。

4.1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

倾斜政策要调整方向,政府的公共教育经费和其他教育资源的分配应按照公平的原则分配给每一所学校,而不应只集中在个别学校,人为地制造不公平竞争的场面。现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将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责任过分集中在县,这远远超过了中、西部地区县级政府的实际财政能力,无法保证义务教育“一个也不能少”目标的实现。针对弱势人群和农村地区,国家应遵循公共教育资源从富裕流向贫穷的原则,将公共教育资源向弱势人群、农村地区倾斜。政府要更多地关注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在教育财政困难的情况下,要实行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政策,对教育经费作出统筹安排,建设起公平合理的教育拨款体系: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基础教育的投入比例,进一步落实九年制义务教育,确保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基本的教育。诚如世界银行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所言:普及基础教育,将会打开通向教育系统中所有教育层次的公平之路。

4.2 完善制度和优惠政策,加大对农村教育支持

首先是改变“城市取向”的教育政策,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使资源配置合理化。其次是坚决取消招生录取上的城乡差异,根据地区间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使教育政策向农村地区倾斜,扩大招生范围,满足人们平等的教育需求和地区教育对人才的需求。再次是改革目前的人才流动机制,提供经济上的优惠待遇,吸引集中在城市的优秀教师向农村及落后地区流动,建设有效的教师交流轮岗机制。

要制定面向农村教育的优惠政策。在农村地区,通过周密计划与科学论证,建设“教育优先发展区”,通过专项资金的形式优先投资教育,发展教育。在明确政府投资主体的前提下,可以广泛吸纳社会各种资源,扩大教育机会。国家多年来一直实施的 “对口扶贫支教工程”、“希望工程”、“春蕾计划”、“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已经使贫困地区农民的子女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应该坚持推进。同时积极倡导社会团体和私人办学。取消“择校费”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使教育过程趋于公平。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实施农村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颁布农村义务教育法、农村职业教育法、农村教育优先发展法、农村教育投资法、农村教师工资待遇优惠法、农村贫困学生救助法、农村学生优先录取法、农村大学生优先分配法等。

4.3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政府在加大对农村学校投入的同时,更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新增教师要优先满足农村学校的需求,特别是英语、计算机、音乐、体育、美术、心理健康、综合实践等学科教师配备,应重点向农村学校倾斜。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岗位比例,实行有利于农村学校教师稳定的补贴政策,修建农村教师公寓,努力为农村学校教师创造安心教育、服务农村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同时,针对农村教师实际,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自觉发扬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献身教育、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作风。正如皮亚杰所说:“假如没有质量合格,而又数量足够的教师,最好的改革方案也只能在实践中夭折。”所以教育行政部门要给农村学校老师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加强培训基地的建设,以校本培训为主,各种形式并举,加大教师教育力度。按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建立城市与农村教师定期轮岗制度。规定高、中等院校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要先到农村中学任教;尝试建立城乡教育的“捆绑”发展,城乡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实现互动交流。以优惠条件鼓励 “千名博士”“万名硕士”“百万名大学毕业生”下乡支持农村教育,尽快改变农村师资短缺的状况。鼓励城市中学与农村中学建立合作关系,包括校长、教师之间的交流、任职及定期地组织专题研讨等。

[1]谈松华.农村教育:现状、困难与对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1):99-103.

[2]肖第郁,王佑萌.优化教师队伍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当务之急—关于当前农村教师队伍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 2004(4):43-45.

[3]董海龙.对农村基础教育的一点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4(4):133-136.

[4]樊春辉.关于当前农村教育工作的思考[N].教师报,2003-11-05.

[5]马戎,龙山.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6]杨大陆,李磊.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短缺现象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2):48-49,69.

[7]李振国,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构建城乡和谐社会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26):31-33.

[责任编辑:束仁龙]

G645

A

1674-1102(2010)03-152-03

2010-04-1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8JA710001);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0sk17)。

吴长法(1970-),男,安徽涡阳人,蚌埠学院文学与教育系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城镇公平城乡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笨柴兄弟
城乡涌动创业潮
公平比较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