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瑜薇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8)
期待效应促进自主学习
——基于高期望效应与低期望效应的对比研究
曾瑜薇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8)
教师的期待可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习动机,积极的学习动机进而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本文以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为例,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期望”的高低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产生的影响。
高期待;自主学习;学习动机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把古希腊神话中的皮格马利翁引进教育和心理的研究领域,提出教师的期待也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教师的期望有高有低。高期望指的是充分顾及学生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或潜能,置期望适当高于学生个体的现有水平和实际情况。而“低期望”对学生发展的预测是令人沮丧的、消极的,无论它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本文以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例,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高期望”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自主学习行为产生的影响。
2008级新生入校后,我们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入学英语水平(以高考英语成绩为主,占总成绩的60%;以补充分级测试为辅,占总成绩的40%)对学生进行了分级教学的筛选工作。跨级的学生严格控制在新生比例的3%-5%,约100人左右,编成3个自然班直接进行二级的英语教学,我们把这3个班称为ET(English Talent)班,故名思义,这些学生被暗示为英语人才。并将作为我校各类标志性竞赛的重要人选培养。进入这个班的同学无疑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而另外有些同学的高考成绩与进入ET班的幸运者的水平相当,但因为在入校后的补充分级测试中表现欠佳未能入选,他们则多多少少感到有些失落和挫败。
不管是学校管理部门还是任课教师,对ET班的学生在经过大学英语两年学习后可能取得的成就无疑是高期望的。具体来说,我们期望ET班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在一年级末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在二年级末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且在各级各类英语竞赛中展露锋芒。这一期望对于ET班的某些同学来说确实是超出了他们的能力,但所有的学生都欣然地接受了这一挑战。
我们对普通班学生提出的课程要求是按照高等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制定的。期望也很具体,即在二年级末通过英语四级考试,这里的英语四级考试既包括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也包括本校英语四级考试,二者通过其一就可以拿到大学英语课程的16学分。这一期望值无疑是偏低的。无论它是多么充分地顾及学生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或潜能,它对学生发展的预测确实是没有起到多大的积极作用。
在学生入校分班后的第一次英语课上,不管是ET班还是普通班,任课教师均把对学生的期望明确地传达给他们。可以想象,不同的期望会产生不同的学习动机。
众所周知,学业成功者的动机与未取得学业成功的同伴的动机在很多方面是不同的。例如,成功的学生常常有明确的,较高的学习目标。其次,他们对教师的动机激发措施往往会作出更积极的响应。
本文通过对普通班与ET(英语人才)班学习动机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比较,探讨教学中的“期望效应”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自主学习行为产生的影响。
研究方法:
湖北工业大学2008届68名非英语专业学生,分别来自大学英语ET班和大学英语普通班。
Victoria Chan,M ary Spratt and Gillian Humphreys (2002)编制的自主学习问卷模板。整个问卷均采用likert量表。52道选项被分成四大板块,主要回答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关于英语自主学习,是老师还是自己的责任;第二,受试人是否具有决定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三,受试人是否具有自主学习的动机;第四,在英语自主学习过程当中,受试人的行为如何。
经过一年半的大学英语分班学习后,ET班与普通班的英语任课教师分别对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学生在课堂上填写问卷,当场收回,其中有效问卷68份,将68份问卷数据输入电脑并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首先对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行为,学习责任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然后对两个班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行为,自主学习意识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对比分析。
表3 ET班和普通班之间的独立样本检验表
表1 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行为,为自己学习负责的意愿之间的相关
表2 ET班和普通班分组描述统计量表
从表1可以看出,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行为之间存在着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表2与表3可以看出,ET班与普通班之间,学习动机、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主学习行为有明显差异。两个班之间在自主学习意识方面没有明显差异,表现在有不相上下的为自己学习负责的意愿。
如何理解两个班之间在自主学习意识方面没有明显差异这一现象。我们知道,在语言学习中有两种态度至关重要,一种是学习者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所持的态度,第二种是他们对自己作为学习者的能力所持的态度(W enden 1998)。对于本研究来说,调查问卷中“为自己学习负责的意愿”显示出:不管是ET班还是普通班,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在经过了数年的英语学习之后,对英语学习已经树立了自我责任意识,认识到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要走向独立而不再完全依赖于老师。普通班中有学生曾经这么说:大学英语学了两年,感觉自己的英语反而退步了,但我知道这不是老师的责任,是我自己的责任。比起高中时代,在大学期间我在英语学习上的投入要少得多了。学生都有自我责任意识,但却没能把这种意识转变为正确的动机信念。“学习动机包括实现某个目标的愿望,为了实现该目标所做的努力、以及对任务完成情况的满意度”(何莲珍,2003)。在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学要求要与学生实际的能力水平相匹配。教师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状况来选择练习。如本研究中的普通班的学生中一部分同学其实与ET班的同学具有同样的潜力,有的可能比ET班的同学具有更大的潜力,但因为在开学的第一次课堂上,老师就明确地对他们提出了通过四级考试这一很实际但却缺乏挑战性的目标。他们会感到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没什么两样,不过是通过考试罢了,感到厌烦乏味。因此不能树立有利于实现更高目标的积极的动机信念。其结果是,当学生对学习的价值、自我效能信念及结果期待等持有不正确的认识的时候,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这说明光有自我责任意识是不够的,积极的动机信念才是成为成功的自主学习者的关键。
ET班与普通班之间,学习动机、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主学习行为有明显差异,这可以解释为教师对学生所抱的“高期望”和“低期望”产生的效果。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教师的期待能提高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潜能。正如数据显示的,ET班的同学普遍认为自己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正是教师“高期望”激励的结果。当教师认为学生有潜能有培养前途时,就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期待。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待时,就会产生符合期望的努力,正如数据显示的,ET班的同学自主学习行为明显高于普通班同学,这就是教师的期待效应。教师如果对其学生充满信心,,积极期待,以积极的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生教育工作中去,就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否则,学生的自我效能则会降低。
罗森塔尔效应的核心是肯定与鼓励,使学习者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作用。学习者的进步一旦受到肯定,就会自觉自愿地释放更大的潜能。下面是摘自ET班某同学在问卷调查当中留下的一段话:我猜测ET班的宗旨是培养一批在英语方面有潜力的人才,它要求的不仅仅是提前过四、六级,而侧重的是对实际运用英语技能的培养。这意味着学生已经意识到自己在外语学习上的潜力,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醒,对自己的成长进步抱有坚定的信心,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在教师的经常性期待中受到激励,自主学习能力也就随之得到强化。自主学习行为也会随之变得更自然,变成学习者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1.自主学习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有差距。学生普遍都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具有愿意为自己学习负责的意愿,主观上认同学生本人应该积极、主动、自觉地规划学习活动,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监控和反思学习过程,自觉地评估学习效果。但在实际学习中,则缺乏相应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师的“高期待”对学习的学习动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行为有激发作用。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是从内部激起进行学习活动的。教师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解决学生动机缺乏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揭示任务的内部价值,指出它在其他领域或社会上的应用前景等,创设富有意义的教学任务和学习活动,来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动机信念。
3.置期望适当高于学生个体的现有水平和实际情况:e+1。美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语言输入假说i+1。只有当我们理解的语言结构“能稍微超出我们现有知识的时候”,习得才会发生,这一假说用“i+1”来表示。其中“i”代表二语习得者现有的语言水平,“1”代表稍微超出的部分。换言之,如果输入仅仅相当于习得者现有水平,都算不上是合理的输入。我们在这里提出e+1,其中“e”代表对二语习得者现有的语言水平的期待,“1”则代表稍微超出的部分,“e+1”则代表只有当教师置期望适当高于学生个体的现有水平和实际情况,学生的自主学习才会发生,从而使其潜能发挥到最大化。
[1]W enden,A.Learner Strategies for Learner Autonomy[M].London: Prentice Hall,1998.
[2]何莲珍.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4).
[责任编辑:何岩]
H 319
A
1671-6531(2010)05-0007-03
2010-05-29
曾瑜薇,女,湖北武汉人,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第二语言习得。
项目名称: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070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