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布莱恩 ·轩尼诗(澳大利亚心理学家,现居重庆)
文化冲击在中国
文/布莱恩 ·轩尼诗(澳大利亚心理学家,现居重庆)
文化冲击是一个家喻户晓但又让人难以理解的术语。虽然大多数人们都听说过,但极少人明白其中的涵义。最近的研究让我们对这一现象有了深层次的认识,让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它是什么,并如何处理它。
文化冲击有一个很好的定义,就是当人们去到一个与自己原来的文化迥异的地方时,绝大多数人都会经历一种心理上的迷惑,这就是文化冲击。这来自于你所遇到的不同于你自己的做法、组织、感知或评价事物的方式的经历,而且这些不同的方式又威胁到了你潜意识中最基本的信仰,这一信仰就是自认为所处文化上的习俗、假定、评价和行为是永远“对”的。这样的现象会引起心理和身理上的反应。
如果我们希望适应在中国的生活,我们需要比外部现实更多的信息来应对不同的外国文化;我们还需要详细的与我们之前的经历不同的内部反应信息,一种我们很难理解但又能够解释的反应。这些反应可能包括,忧虑、饮酒、抑郁症、精神或心理上的危机,极端的愤怒、人际关系和社会困难,疲劳,对身份不合理的怀疑,不舒服的生理反应,压力和非典型的行为改变。所有的变化都让人充满压力,尽管我们可能不这样认为,但文化冲击的确是一种正常的反应。
文化冲击不是一种心理疾病,以我个人之见,我们可以很好地处理它。能意识到文化冲击带来的典型反应能帮助我们更好的适应,那么我们就可以在清醒的意识下重新解释这种困难的形式,然后朝着有效的应对策略方面发展。
我理解文化冲击,因为我自己本身也在经历这样的情形。生活在中国有时你会很不适应,会有截然相反的两极极端经历,如在经历了一段黑暗沮丧的时期后随之而来的激烈的脑力刺激,高涨的希望后又陷入绝望,信心膨胀和无理性的自我怀疑。有的时候你会对所有中国的东西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而有的时候又会因为一些不可避免的文化误解而扰乱心绪。
试着把显而易见的混乱摆正位置,这期间产生的压力让人非常疲惫。每天都有一些需要我们理解的新的信息、过程储存在我们超负荷的大脑里。再加上这些对文化偏执的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常规性侵扰,因此,有的时候我们会产生渴望安逸和对自己国家文化的熟悉感觉的想法就不足为奇了。但是现在我们在中国,就必须尽全力去适应这里的一切。事实上,在中国生活的时间是我们生命中最刺激,最有意义的生活片段,这也是我们之所以选择来中国生活的原因之一。
那些成功适应中国生活的人们从对新环境和自我理解取得的成就中获益,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在不迷失自己的情况下适应新的文化。我们也明白适应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一定不要放弃。我们的头脑是灵活的,能够对那些不可避免的困难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不管怎样,我们总会从中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从哲学这所学校中学到生活、宇宙、万物等深层次的东西,横跨两种文化给了我们不同的角度,我们的视野比那些相信世界只有自己头上的那片天大的人们更宽阔,更远大。